閒話邯鄲古戲樓——王景春


閒話邯鄲古戲樓——王景春

過去,戲班演戲都在戲樓上,只是到了解放後,才陸續有了劇場,邯鄲也不例外。我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西南莊遺留下來的古戲樓看過一場豫劇《凌雲志》。這座戲樓建在西南莊老爺廟的院內,西臨西南莊小學,坐南朝北。每逢過年過節總要演幾天大戲。後來西南莊小學擴建,把它擴進了小學校的院裡,再後來,不知什麼時候便不存在了。

閒話邯鄲古戲樓——王景春

聽說,邯鄲城東的土山前,有一座邯鄲有名的大戲樓,是“土山大戲樓”。該戲樓坐落在土山前大廣場的南端,坐南朝北,大青石臺基的大戲樓,臺口正對廣場北邊的土山。戲樓前臺和後臺的樓頂風格各異,前臺是灰瓦捲棚式的,而後臺的頂棚卻是灰瓦硬山式的,顯現出邯鄲獨特的古建築民風。舞臺上有雕刻精美的木欞花牆將前臺和後臺分開,木樑石柱,橫沿雕刻彩畫的人物、花鳥工藝精細,使整個大戲樓顯得端莊大方。北邊的土山頂上,有一古建築群,是一座庵院。庵院坐北朝南,月圓形的月洞山門上方,有一匾額,書有“邯山”二字。山門前有一個二十多級的青石臺階,臺階下兩旁的大楊樹,把臺階夾在中間,形成一種特有的“山寺”風景線。山頂的庵院,大青磚鋪地,帶走廊的北大殿和東、西廂房,在幾株花草的襯托下,顯得清靜幽雅。據說,院內有一地道口,下去能繞土山一圈。院後山坡上的野草叢生,使土山變成了綠山。當時,這裡四周是一片田野,在這田野之中,突兀一座孤山,山頂有古庵院,山前廣場上有老樹,樹蔭下有一座古戲樓,而庵院後面的山坡上,奼紫嫣紅的野花散落在鬱鬱蔥蔥的綠草中,清香怡人。這裡簡直是一幅美麗而誘人的圖畫。令人惋惜的是:山,早已夷為平地,大戲樓也被國民黨的飛機在1947年時給炸沒了,如果能保留到今天,定是邯鄲的一大景觀,何況這座“邯山”是邯鄲之名的來源。

閒話邯鄲古戲樓——王景春

我喜歡戲曲,所以對古戲樓也很感興趣,在北京我姨家住的時候,便去頤和園內的德和園,觀看頤樂殿前全國最大、最好的皇家大戲樓,該戲樓和故宮暢音閣的大戲樓一樣,都是翹角金黃瓦頂,舞臺分為三層,三層舞臺均有天、地、井相通,可表演神仙昇天、下凡、入地的奇妙情節。同時底層舞臺下面建有水池,供演出時的水法佈景而用。除此之外,那雕樑畫棟更不必說,實屬全國罕見,真乃戲樓之最!作為一座普通的縣城邯鄲來說,當然無法可比。但是,人人都有熱愛本土的本性,作為一個邯鄲人來說,總覺得邯鄲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那麼的好,這就是鄉情。

閒話邯鄲古戲樓——王景春

由於這種緣故,覺得邯鄲的古戲樓也很不錯,因此,便產生了要了解邯鄲古戲樓的一些情況,通過了解,方知除了上面所說的西南莊和土山前的兩座戲樓外,城裡城外也曾有過不少的古戲樓,這些戲樓也曾輝煌過。比如:城內城隍廟的大戲樓,在城隍廟院內的拜殿前,綠色琉璃瓦硬山頂,紫黑色的明柱,坐南朝北,顯得有些陰森。常演一些教化人的鬼戲。而關帝廟前的大戲樓也很氣派。常演一些“三國”時期歌頌關公的戲。再就是,南關“四士堂”火神廟前的大戲樓;北關灶君廟和玉皇閣的大戲樓;城南張莊橋;城北蘇曹山西會館和黑龍廟前的戲樓。除城裡城外的一些戲樓之外,而遠離邯鄲城的鄉村也有不少的戲樓,如:叢中、戶村、孟仵、王郎、井頭的八岔口、尚壁、河沙鎮等都有戲樓。可惜的是,這些戲樓早已成了歷史,看不見了。目前能看見的只有復興區聖井崗聖母廟前的戲樓了。該戲樓坐南朝北,正衝聖母廟的山門,捲棚懸山式的灰瓦頂,青磚木柱,建築風格別緻,目前,每年二月二龍抬頭時,總要唱幾天的敬神戲。再一座遺留至今的戲樓是市西南於二莊的戲樓了,該戲樓是青磚綠瓦,木樑石柱,風格新穎,但可惜的是,早已荒廢多年,戲樓頂上的瓦縫裡雜草叢生,殘牆破瓦任憑風吹雨打卻無人問津,顯得非常淒涼。邯鄲不少的古戲樓和古建築,就是在人們對文物古蹟冷漠的意識下,使得很多有價值的和有很高學術研究的古蹟被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閒話邯鄲古戲樓——王景春

目前,旅遊業興旺發達,不少地方都在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恢復本地的歷史古蹟,甚至一些古村、古鎮、名山、古剎等等都在開發,已經呈現出一派百舸爭流勢不可擋的局面,對這些文物古蹟充分利用,使其變成一筆不可估量的大的資源。我們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趙之都和成語之都,歷史資源雄厚,有利條件很多,更應該進行合理開發。別的不說,單說邯鄲城裡,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出生地,他就出生在城內的朱家巷,然而,目前卻沒有絲毫跡象。除秦始皇故里之外,城內還有荀子故里、藺相如丞相府、廉頗將軍府、樂毅祠、文廟、明倫堂、縣衙、觀音閣、城隍廟和張國彥家廟等,可是,現在一處也看不見了。所以,應該讓它們重新展現出來,體現出邯鄲城獨特的文化魅力和風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