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不要讓孩子迴避各種事情,只有經歷過,才能更健康成長

<code>請點擊右上角藍色“+關注”,關注英語啟蒙老師Nemo頭條號,及時接收精彩內容。/<code>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李玫瑾:不要讓孩子迴避各種事情,只有經歷過,才能更健康成長

她既是育兒心理老師又是一位好媽媽。她的很多育兒理論值得我們學習參考!家庭的撫養不僅是物質撫養,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視頻文本:

由於迴避的觀,導致他們也最容易缺失這方面的念,我們來看馬加爵曾經講的一段話,他曾經在逃亡期間,他殺完四個人以後他就逃掉了,但是當我們發出A級通緝令之後,他幾乎無路可逃了,於是他就在買了10盤英語磁帶,在大海邊坐下來,他剛開始聽英語磁帶,最後他覺得他有話要說,他沒有辦法了,拿了2盤磁帶開始錄音,這兩盤磁帶他魯給的全是他的姐姐,2個姐姐。其中有一段話是錄給大姐的,他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姐,現在我對你講一次真心話,我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100年後早死遲死都是一樣的。在這個問題上我來時鑽牛角尖,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想這個問題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詞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後沒有你也沒有我。

我們可以看到,他這段話其實已經表述了,高智商大學生一種心理上的一個問題,他是學生命科學的,學到大四殺人,然後再逃亡期間發出這樣一個感概,就是,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既然100年前100年後你我都不在,那麼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當記者問他,4個年輕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鐵錘下消失,你對生命有過敬畏感嗎。他茫然,沒有,沒有特別的感受,我對自己都不重視,所以對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視。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人的生命這個教育它的難點在哪裡。觀念它還有一個特點,剛才我講他是感知的一幅畫面,所以他是現實的。那麼現實的,它還會受制於人經歷的視覺,,經歷是一個縱向的,視覺是什麼,是正反的。你要發現你要經歷的越多,人的觀念才會越豐富,經歷越雜,人的觀念才會越完整。


點擊【瞭解更多】,免費獲得388元外教課

李玫瑾:不要讓孩子迴避各種事情,只有經歷過,才能更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