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潛力在哪裡?

2月18日晚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新聞聯播中提到這次的規劃是由國家領導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也正是由於這份綱要的涉及城市之廣,戰略眼光之長遠,國家層面之重視,各界都紛紛探求在此規劃中,是否有新的發展機遇或是投資機會。

今天,就跟著小學弟一起來簡單瞭解一下,國家為什麼要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它對未來十年的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01

粵港澳大灣區

先來看看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一共包含兩個行政特區,九個珠三角城市,具體為: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以及肇慶。

灣區的英文寫作 Bay Area,一般是指由一個海灣或者相鄰海灣中的城市、島嶼組成的區域。例如紐約都會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它們都是世界上極大的經濟發達區域。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港口海灣地帶和直接腹地產生的世界經濟總量佔60%之高。

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潛力在哪裡?


那麼,是否只要在大灣區經濟騰飛之前上了車,就能獲得政策性收益呢?我們從頭來分析分析。

02

國家為什麼要設立大灣區?

歷經十多年發展至今,大珠三角地區已累積雄厚實力,促使國家決定將這個地區的現有發展基礎進一步融合,形成建構大灣區的構想。

而目前,大灣區內的基本發展因素已大致齊全。作為一個擁有6,000多萬人口,而居民消費力亦不斷攀升的區域,加上各城市的優勢產業明顯,例如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深圳屬創新科技中心,廣州是環球貿易中心,中山被打造為世界級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等,大灣區在各城市的聯繫更趨緊密下,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的水平,為整個地區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潛力在哪裡?


03

大灣區規劃的重點

創新是《規劃綱要》的核心重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

可以通過三種主要方式增強創新,第一,加強合作,例如共享科研資源;第二,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第三,優化創新環境,例如對人才的出入境、工作、居住等開放優惠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保護等等。

我們從已成功的世界三大灣區來看,它們都有卓越的公共服務、有效的推動創新、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而這些也都一一落實在這份綱要文件內。《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全文內容有近三萬字,小學弟會把全文的鏈接放在評論區供您閱讀。

04

影響範圍

那麼,這份規劃對哪些行業有較大影響呢?

第一個,房地產行業。人才流動影響著房價趨勢。從政策上,大灣區中目前僅有惠州、肇慶、香港、澳門不限購;從目前房價價格來看,香港、澳門、深圳、廣州依次遞減,末尾是惠州、江門、肇慶依次遞減;從未來城市發展空間來看,廣州、中山、佛山、江門和肇慶或將有不錯的房地產投資機會。

第二個,金融行業。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核心圈。對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未來買香港理財、基金、保險會變得更方便,會實現三地互賣的場景。

第三個,基建行業。除了目前已經落成的港珠澳大橋,同時也擬建深中通道、深茂鐵路,及其他一些港口、機場和公路,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能夠一小時通達的目標。另外,也會鋪設一些免費高速WiFi,考慮降低甚至取消手機長途和漫遊費。

第四個:港口物流。灣區的建設有望促進貿易出口,大灣區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基地。

根據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設定,其總人口數、空港旅客吞吐量、港口貨櫃吞吐量都在其他三大世界灣區之上,可謂前途不可限量。

但在政策的實際推進中,我們也能預見一些挑戰和困難,11座城市有兩套社會制度、三種貨幣,且分屬不同的關稅區域,在市場完全互通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潛力在哪裡?

總結

1、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及珠三角深圳、廣州在內的九座城市。

2、大灣區的設立是為了通過粵港澳的協同作用,發展制度、創新技術、市場規模、自由流動,將11座城市整合為一個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吸引優質資本的大平臺。

3、大灣區的具體分工:

香港:物流+金融服務;

深圳:研發創新;

廣州:貿易;

澳門:娛樂、葡語國家合作;

珠三角其他城市:高端製造。

4、相關行業影響:

房地產:大概率上漲,惠州、肇慶的房子更便宜,廣州、中山的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金融:理財互通、特色金融創新、知識產權證券化;

基建:交通力求主要城市1小時內通達,鋪設免費無線網絡、降低手機長途及漫遊費;

港口物流:有望促進貿易出口,或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