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孩子的精力總是旺盛的,一天到晚跑個不停。有的時候家長跟不住孩子,直接抱住孩子不讓跑。父母只看到孩子好動的行為,背後的原因卻都不清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一些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力發展是兒童與環境動態的和持續的相互作用的結果,觀察兒童是如何作用於環境,就能發現孩子是如何獲取知識的。

也就是說,孩子的行為認知能力與智力發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皮亞傑把兒童稱為作為科學家的兒童。他認為:知識是通過兒童——環境相互作用構建的。它既不是內部組織構成的,也不是僅僅由經驗提供的,而是由兒童積極的探索事物,以及後來的想法而產生的。孩子獲取知識是建立在行為基礎上的。

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2歲孩子為什麼跑個不停

行動代表了思考

2歲的孩子行動即代表了孩子的思維,孩子的知識獲取來自於熟悉的抓、撫摸、咬和其他對環境物體的外在反應,先有動作,再有思維。而不是思維指揮孩子這樣來做的。而孩子在來回活動的時候其實代表了孩子在思考,在變聰明。父母只看到了行為,而沒看到孩子大腦的變化。

2歲孩子好奇心的趨勢

在成人看來稀鬆平常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新大陸。尤其是沒有見過沒有做過的事情。這是因為大人的意識中已經構建了基本的認知,但是孩子不知道,所以他會去摸熱水壺、摸插線孔、會去穿媽媽的鞋子。這些都是他的認知需求,因為做過了他才會建立經驗,比如被燙過,下次就不會再去碰。所以孩子喜歡一切未知沒有嘗試過的事物。

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2歲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2歲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2歲孩子的認知是隻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會換位思考。比如問孩子你有弟弟嗎?他會說有;但是再去問孩子你的弟弟有哥哥嗎?孩子會說沒有。因為孩子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當你說燙,不能碰,他的認知裡沒有燙,所以孩子聽不懂。不是孩子不聽話,是他真的不明白家長說的話。

2歲孩子不聽話是孩子獨立性的表現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2歲的孩子特別喜歡說不。這是因為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強,而和大人對著幹就是孩子在彰顯獨立,所以不管願不願意,“不”就是孩子的口頭禪。家長會經歷一段時間,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以“不”開始,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共性。

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孩子好動家長該如何做

不要阻止,學會引導

孩子好動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在活動的過程中,行動帶動思維,思維創造認知,認知形成知識,所以說孩子的行動某種意義代表了孩子早期智力的發育。很多老人更希望孩子安靜的坐著,安靜的孩子電腦也不會建立更多認知。但是孩子好動難道要任由孩子來做嗎?當然不是,孩子需要成人的引導。

不要說教

很多父母習慣和孩子講道理,這種想法只考慮到了自己,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認知能力。父母的說教孩子很多時候是不明白的,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決定了他理解不了父母的諄諄教導。比如孩子沒有體驗過分享,你卻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

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孩子的習慣養成雖然很重要,但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你給他們講一些大道理他們也聽不懂,那麼有什麼很好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呢?不妨看看這幾本繪本吧!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屁屁小時候就看了不少的繪本,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2歲的時候,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如果孩子2歲有這個特點,代表孩子在變聰明,家長別瞎制止

10冊不過是38.5元,平均下來一本也就是4元不到,就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家長不妨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