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以後是生命高危期,做好2件事,健康跨過“壽命坎”!你知道是哪兩件事嗎?

櫻桃小番茄


人的一生,生命週期,大致分為4個階段:

1歲-35歲,“健康期”。36歲-45歲,“疾病形成期”。

46歲-55歲,“生命高危期”。56歲-65歲,“安全過渡期”。

45歲後,步入“生命高危期”,做好2件事

身體的健康,就像是一輛行駛的汽車,在多種因素下,各種“零件”會慢慢磨損,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疾病,危害健康。

尤其是,45歲後,身體機能加速衰退,各種疾病開始“爆發”,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

但同時,這段時期,也正是防病“黃金期”,做好2件事,可助你免遭“健康滑鐵盧”,讓你離長壽更近一步。

第一件:養成“增壽”習慣

1、常飲茶,延年益壽

《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自古以來,飲茶,就是延年益壽的習慣。

綠茶,被稱為“國飲”,是健康的飲品之一。


經常喝點綠茶,還可以對抗電子輻射等,比較適合辦公一族來飲用。

不過,綠茶,性質寒涼,每次不宜多飲。

花茶,就是用花朵或者花的果實,泡水喝,也有益健康。

山刺玫花,泡水喝,可滋養心脈,沁人心脾,改善不良情緒。

山刺玫花,是一種野生小玫瑰,香氣濃郁,藥用價值極高,用其泡水,也有益心臟健康。

山刺玫花,含有多種揮發性香氣成分,用其泡水,可沁人心脾,滋養心脈。

此外,還舒發體內鬱氣,改善不良心情,有益心臟健康,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黃花苗根紅茶,泡水喝,清胃熱,消胃炎,止胃痛,有益胃部健康。

黃花苗,作為草藥植物,用其泡水喝,對於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可清胃熱,消除胃炎,改善潰瘍,緩解胃痛,十分有益。

經過發酵工藝,可大大降低其寒性,對於胃部健康,效果加倍。

咖啡草根茶,泡水喝,可以排腸毒,改善腸道菌群,保護腸道健康。

相關研究表明,咖啡草根富含菊粉,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對保養腸道,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炎有不錯的幫助。

還有研究顯示,其提取物可促進有益菌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內微環境。

同時,還能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利於糞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預防和改善便秘。

2、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胃不好,難長壽,想要養胃,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尤為重要。

早餐,選擇溫熱的食物,這樣對於胃部健康更有益。

一份營養早餐,最好包括澱粉類主食,蛋、奶、豆漿選其二,還要有一份水果蔬菜。

午餐要吃好,佔全天食物量的1/3 左右。

儘量每種食物都吃一些,做到營養均衡。

午餐要有米飯、饅頭或麵條等主食,蔬菜、肉或蛋以及豆製品作為配菜,有條件時搭配牛奶和水果。

晚餐要適中,並且,不要吃宵夜。

晚餐,儘量早點吃,在晚上八點前,吃完晚餐。

晚餐,不要吃得過飽,適量即可,儘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食用油,換著吃,搭配吃

現在人,三高等富貴病,十分常見,其中,食用油脂過多,和搭配不合理,是導致各種慢性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所以,45歲後,要注意,食用油要換著吃,搭配著吃,不能吃單一品種的油。

食用油,含有人體需要的各種脂肪酸,每人每天,要吃齊三種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種油類,對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比如:將油酸類油脂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油脂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油脂豐富的紫蘇仁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約25克~30克。

其中,紫蘇仁油含有大量的亞麻酸,是橄欖油的80倍,是人體十分缺乏的一種脂肪酸,生活中,要注意攝取。

每天5ml蘇子油,可滿足人體對亞麻酸的需求,並且,可軟化血管,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還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幫助清除對心血管有害的物質,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4、睡前泡腳,促睡眠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睡前,用熱水泡腳,是很好的一種養生方式。

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

腳部穴位眾多,而腳離心臟最遠,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熱水泡腳,是非常好改善方式。

睡覺前,用熱水泡腳,能擴張腿腳的末梢血管,增加足部的皮膚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睡眠,還能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

所以,堅持在晚上19~21點,用40℃左右的水泡腳,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一般泡至微微出汗為佳,不可大汗淋漓。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足、足廯、靜脈曲張等人,並不適合泡腳,需注意!

5、巧打盹

《老老恆言》說:老年人,白天坐著打個盹,醒來時,往往感覺神清氣爽,有時,比躺在床上正式睡覺,更為受益。

坐著睡不著,也沒關係,只要不講話,閉上眼睛,收斂心神,不想任何事情,也同樣可以達到休息的目的。

第二件:改掉“減壽”習慣

1、戒菸

吸菸的危害,會隨著吸菸量、煙齡的增加,而“日積月累”,最終“爆發”。

研究顯示,40歲前戒菸,能多活9年。

所以,吸菸者,最好儘早戒菸,越早戒菸越好,並且,任何時候戒菸都不晚。

記住,戒菸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立刻戒菸”。

2、戒酒


喝酒,不僅損害肝臟,還會刺激胃部,加速心跳,升高血壓等,嚴重危害健康。

喝酒越多,對人體傷害也就越大。

45歲後,不要再和年輕時候相比了,此時的身體機能下降,喝醉後,會讓你比年輕時更“難受”,危害也更大。

3、戒熬夜

熬夜,對人體的危害是全方面的,並且,還會增加患癌風險。

年輕時,熬夜後,睡一覺,很快就“滿血復活”了。

然而,45歲後,你會發現,熬夜後,甚至幾天內都會“萎靡不振”,緩不過神來。

所以,熬夜,還是戒掉的好,保證充足的睡眠,給身體一個充分的休息時間。

4、戒久坐

現代人,又一部分,被稱為“懶癌”患者。

說的就是,現在人,能坐著,絕對不站著,懶到的一定的境界。

然而,不論是辦公一族,因為工作而一坐一天,還是因為懶惰,就喜歡坐著,久坐,是嚴重危害健康的惡習之一。

久坐不動,與諸多疾病有著聯繫,如糖尿病、肥胖、血栓、腰肌勞損、頸椎病等等。

因此,一定要注意,戒掉久坐的習慣,對健康來說,至關重要。


微笑的一生


45歲到55歲,這十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生命高危期”,45歲後,人的身體各器官功能驟然下降,身體機能迅速下滑,各種疾病“不請自來”,讓人錯不及防,今天要跟大家討論的是中年人養生的幾個要點,尤其是四十多歲的人,都應該看一下。

第一件事:生活方面

1、護好膝蓋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蓋先老。

另外,膝蓋處多為韌帶組織和骨骼,肌肉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處的血液循環相對較差。

人到45歲以後,長期過度的勞累,會使關節損傷,引起關節炎等問題。

2,不再熬夜

長期熬夜,不僅會使我們的血管收縮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出現異常,而且還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從而使中風和心臟病的概率增加!

所以,即使年輕時,再能熬夜,到了45歲以後,也不要再熬夜了,否則身體早晚會透支!

3,增加運動

運動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45歲以後,最好能保持一種運動習慣,把它當做愛好,持續下去。

這預示著,你對生命的態度還算積極,並且經常運動,還會延緩身體的衰老。

4,勤泡腳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過足浴的方式提高身體免疫力。

睡前泡腳 以38—45℃,浸泡約20分鐘即可。

泡腳時,可加點花椒、生薑片、白醋、艾葉等一起泡水,養生效果更佳!

第二件事:飲食方面

1、喝養生茶

《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日常可以喝1-2杯古古丁桑葉茶,提高免疫力的同時,還能降三高。

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等保健養生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桑葉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各類維生素,有降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還有抗衰老、抗疲勞作用,桑葉還有良好的皮膚美容作用,特別是對臉部的痤瘡、褐色斑有比較好的療效。

研究表明,肝臟中肝糖原的數量與肝臟的功能成正比,古古丁甾醇能夠影響其中人體中間代謝,間接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將桑葉和古古丁搭配飲用,充分利用古古丁的清熱解毒、廣譜抗菌、清肝明目的作用,效果大大提高。既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又可以降三高,一舉數得。

2,吃健康好油

血管是供給全身血液營養、排出毒素的重要“管道”。

但,45歲後,患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如高血壓、高血脂、腦血栓、冠心病等。每一種心腦血管疾病的致命率都很高。

養好血管,每天5毫升紫蘇仁油,補充不飽和α-亞麻酸,利於清除血管內垃圾,預防血管堵塞。紫蘇仁油,是一種富含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的天然植物油,其含量可達67%左右。

有專家指出,現代人食用油內嚴重缺乏不飽和α-亞麻酸,這也是誘發慢性血管疾病因素之一。

研究發現,補充α-亞麻酸,能促進心腦血管疾病,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調節脂類代謝,減少擠滿膽固醇的血小板,從而預防血栓形成。

3,多吃膳食纖維

腸道,是人體吸收營養的重要部位,保證身體健康,身體能健康吸收營養,是關鍵。

養好腸道,每天多吃一份蔬菜,補充膳食纖維,刺激腸道蠕動,改變和預防便秘,促進糞便排出。

美國防癌協會推薦每人每天攝食30—40克膳食纖維;

我國推薦的標準是每日膳食纖維30克。30g膳食纖維大約是多少呢?

一般來說,大約等同於10個蘋果、19根香蕉、4斤芹菜、6個番茄等

最後建議一定要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是每一箇中年人應當做的事情,早發現早治療,有什麼問題,還可以通過調理和養生來解決,不至於到問題嚴重的時候才被發現。


櫻桃小番茄


人的一生,在45歲之前,是健康的“黃金期”;

但是過了45歲,身體的各種功能便會開始下滑,器官也會逐年老化。

所以46-55歲是人生的“危險十年”,很多疾病都在這一階段爆發出來,甚至會危機生命。

那麼,在這危險的十年中,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躲開風險呢?

46-55歲是人生的“危險十年”,做好兩件事,助你健康又長壽!

  • 第一件事:好習慣的養成

1、不熬夜

人生有三分之一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在睡眠中能使人體得到恢復,五臟六腑都能夠得到修整。然而調查顯示,國人普遍都存在睡眠問題,有70%以上的人群,睡眠都是不足的狀況。

你要知道,經常熬夜,尤其是在11點以後睡覺,心臟病、抑鬱症、乳腺癌等疾病,會很容易找上門,危害身心健康。

所以說,不熬夜的好習慣,要養成。

2、勤運動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運動能夠讓你受益甚多。

但是,現在的人們,最缺乏的就是運動。因為一個字:懶!

所以,肥胖者、亞健康人群比比皆是。甚至會導致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而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必要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運動過程中,消耗熱量,有減脂結果,還可以幫助人們預防肥胖!

所以說,運動的好習慣,要養成。

  • 第二件事:好情緒的養成

1、愛笑

中醫常說:“大怒傷肝”、“思則氣結”、“憂思傷脾”等,就是指人情緒不好也會導致疾病。

在生活中經常笑一笑,可以有效鍛鍊肺部等部位,而肺部健康了,人體自然就會健康。一個健康的人,壽命顯然是不會短的。

在生活中經常笑一笑是很好的選擇,這也是科學家發現長壽老人們所有的第一個共同點!

所以說,愛笑的好情緒,要養成。

2、寬心

《黃帝內經》中有“精神內傷,身必敗亡”的記載。

我們的精神狀態會影響人體氣血循環。生氣發怒、抑鬱寡歡等不良情緒都會導致身體內部血瘀的形成,從而導致器官的受損,壽命也會衰減。

因此,放寬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態,是保持健康最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所以,放寬心的好情緒,要養成。

  • 46歲以後,想要養生,不妨這樣做

一、營養均衡

一般一日三餐應按照“五穀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的基本原則,儘可能達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另外,飯吃七分飽即可,少食多餐,而且吃飯時別太著急,細嚼慢嚥,應少吃煎烤類或者過硬的食物。

飯後可以喝點紫蘇仁油,並搭配酸奶攪拌。

紫蘇仁油,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食物中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

α-亞麻酸是一種人體必需脂肪酸,但人體自身無法合成,只能通過食物攝取。

α-亞麻酸被視為Omega-3系列脂肪酸母體,在人體內可轉變成EPA。

EPA是體內三烯前列腺素的前體,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可以將體內多餘的脂類以及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斑塊等溶解,並通過新陳代謝,代謝到體外。

每天食用5-10ml紫蘇仁油、棕亞麻子油,補充好α-亞麻酸,可以降低血脂、調節血壓(尤其是臨界性高血壓,效果顯著),對預防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可取1-2勺紫蘇仁油,加入無糖酸奶中,可加入喜歡的水果製成油拌酸奶,一方面緩解了直接飲用的油膩,另外一方面酸奶與紫蘇仁油的結合,形成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的水溶性脂蛋白,更利於營養吸收。

另外還可以用於拌菜,拌餡,或者熱菜出鍋後直接淋一些。


二、飲茶養生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認為:茶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飲品。

喝茶是比較好的一種養生方式,可以提神,提高記憶力,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等等。

日常可以喝1-2杯紅甜菜根茶

中醫認為:紅甜菜根茶泡水喝,能夠補鐵補血、調節血壓血脂、保護血管,對養護心臟,預防心血管病有益。

紅甜菜根中含有維生素B12,鐵、錳等微量元素,可以養護心血,防治貧血。

紅甜菜根中的鎂能夠阻止血栓的形成,淨化血管壁的膽固醇斑塊,改善脂質代謝,軟化血管的硬化強度。

同時,它可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顯著降低,誘導血管舒張和增加血液流量,起到調節血壓的作用。

所以,飲用紅甜菜根茶,可以降脂降壓,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三、泡腳舒經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過足浴的方式提高身體免疫力。

長期泡腳不但有驅寒祛溼、增進血液循環、促進代謝等作用,還能起到養生延年,白髮變黑的效果,泡腳也是一種不用花錢的養生方式。


四、開始健腦

一過45歲,很多人會忽然發現自己容易分心、老是忘事。其實,這些都是中年“腦力危機”的縮影。

專家說,可以每天給大腦做做“有氧運動”,比如將時鐘和檯曆倒置,增加觀看難度等。


什麼名字太長記不住


45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身旁有妻子相伴,可謂幸福美滿;

但是,45歲,又是生命中最難熬的階段,被稱之為“生命高危期”!

因為一旦到了這個年齡段,身體的各個器官,便已開始逐漸衰退,很多隱匿的疾病,開始逐一顯現,甚至“爆發”出來!

那麼,45歲以後,如何跨過壽命坎呢?

45歲以後是生命高危期,做好2件事,健康跨過“壽命坎”!

第一:關於吃喝

1、飲食柔

45歲以後,人體機能逐漸衰老、退化,腸胃功能也會隨之減弱。

所以,日常飲食要格外注意,不吃生、冷、辛、硬等食物。

另外,《養生靈》的“飲食六宜”有這樣的論述: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軟些。

所以,無論是從“吃什麼”來講,還是從“如何吃”來講,如果能做到飲食“柔”一些,健康也就更近一些了。

2、茶水喝

《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可見,飲茶是多麼重要。

日常可以喝1-2杯養生茶:古古丁桑葉茶,既能提高人體免疫力,還有降三高的功效。

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等保健養生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桑葉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各類維生素,有降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還有抗衰老、抗疲勞作用,桑葉還有良好的皮膚美容作用,特別是對臉部的痤瘡、褐色斑有比較好的療效。

研究表明,肝臟中肝糖原的數量與肝臟的功能成正比,古古丁能夠影響其中人體中間代謝,間接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將桑葉和古古丁搭配飲用,充分利用蒲公英的清熱解毒、廣譜抗菌、清肝明目的作用,效果大大提高。既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又可以降三高,一舉數得。

3、三餐規律

三餐規律,是指早餐、午餐、晚餐,有一定的時間規律。

吃早餐的時間為早上7-9點之間為宜,正值小腸經當令,利於營養和熱量吸收;

吃午餐的時間為11-13點之間為宜,正常來說,飯後4小時左右餓,說明這頓飯吃得飯量比較合適。

吃晚餐的時間為17-19點之間為宜,最晚不超過8點為宜,睡覺前2小時不宜吃太多食物,會增加胃腸負擔。

4、細嚼慢嚥

45歲以後,人們身體的消化功能會逐漸退化。

如果此時吃飯過快,會給腸胃增加負擔,甚至對食道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傷。

所以,45歲以後的中老年朋友,日常飲食儘量要細嚼慢嚥,不要過於貪快。

5、喝三杯水

  • 晨起一杯水:可補充體液,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血液粘稠狀態,有效預防血栓;
  • 兩餐一杯水:每兩餐之間,要喝一杯水,可以起到疏通血管,清洗血管的作用;
  • 睡前一杯水:晚上睡前2小時,喝一小杯溫水,既可以補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又可以防止晚上起夜,影響睡眠。

日常生活中,除了每日保證充足水分之外,一定要確保這三杯水要喝對。

第二:關於玩樂

1、要運動

即使上了歲數,也不要放棄運動。

對於中老年人而言,運動可以適度、適量地進行,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合理制定運動項目。

建議45歲以後的人們,可以選擇慢跑、太極拳等比較緩慢的運動。

過於劇烈的運動,容易誘發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等意外。

2、要微笑

古人云:笑一笑,十年少。每個人活在世上,要有樂觀積極心情,多伴正能量,少陪負能量,笑口常開,才能壽福相隨。

研究顯示,性格孤僻的人沒有同伴傾訴,缺少社會支持,精神壓力大,容易深陷負面情緒,從而提高炎症和心腦血管疾病危險,更易短命。

3、金雞獨立

金雞獨立,用以調節身體的平衡呢,通過腳的調節,虛弱的經絡就會感到痠痛,同時得到了鍛鍊,這與經絡對應的臟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應的得到了調節。

另外,對於足寒症更是效果奇特,並且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方法:兩眼微閉,兩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任意抬起一隻腳,試試能站立幾分鐘,注意關鍵是不能將眼睛睜開。

這種方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將人體的氣血引向足底,對於高血壓、糖尿病、頸腰椎病都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4、書相伴

讀書是精神食糧,一本好書能有益終身,經常讀書能知天下事。

所謂,天天用腦,精神不老!還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

所以說,讀書不僅可以讓心情愉悅,還能促進身心健康。

5、常聽音樂

中國醫學數千年來都認為,音樂,對於身心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助益。

早在唐代之前,我國已經發展出了宮、商、角、徵、羽五音調,和心、肝、脾、肺、腎五臟的音樂治療理論。

認為五音六律對養生、保健、醫治疾病很有作用。

所以,日常生活中,無論老少,無論男女,多聽聽音樂,還是有好處的。

要注意的是,聽一些節奏緩慢的抒情音樂就好,切忌聽一些“重音樂”!


養生你我他


為什麼說,45歲是健康的“過渡期”,大多數人,在45歲之前,胡吃海喝,拼命掙錢;而45歲以後,會拖著透支的身體,“拿錢換命”!這似乎是病態的,卻也是情理之中。

研究指出,近十多年來,45歲以上中年人群的死亡率,明顯出現了增高的趨勢,男性增長速度要高於女性。



45歲過渡期,人們面臨的兩大“壽命關”


一、四高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


這“四高”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1、血壓過高,會傷害各個器官組織,包括血管、心臟腎臟等,也會增加卒中風險。

2、血糖過高,會引起大血管病變。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是指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基底動脈、腎動脈及周圍動脈等動脈粥樣硬化。

3、血脂過高,容易造成營養過剩。

4、尿酸過高,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癥、痛風。



二、癌症


癌症在中老年人群的發病率是最高的,尤其是45歲以後的朋友,必須從飲食、環境和防病等方面著手,預防癌症的發生。同時,保持定期健康體檢的習慣,對癌症前期病變及早治療。



45歲是健康的“過渡期”,做好兩件事,健康很簡單!


第一件事:管住嘴

經常暴飲暴食,喜歡吃幹、硬、辛辣食品,會引發胃癌、食道癌等;喜歡吃高鹽的食品,會導致高血壓;喜歡吃大魚大肉,夜宵,會導致肥胖、高血脂;喜歡吃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鮮、內臟等,會導致尿酸升高,進而引發痛風。

因此不良的飲食行為是導致現代人疾病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管住嘴!


第二件事:邁開腿


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或者每週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有調查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

所以這第二件事,就是要邁開腿,勤鍛鍊。


日常拍拍耳,健康又養生

耳朵上分佈有79個穴位,它和人體各器官的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

經常輕拍耳朵,可以刺激穴位、經絡,讓人體的氣血運行順暢。不但如此,還能清神醒腦,讓腎臟內氣活躍,具有抗衰防老效果。

注意拍打時,以約10-15釐米距離輕拍耳朵。每次拍打以100下為一單位,在輕拍時千萬不可太過用力,以免傷及耳膜。


李老師備孕談


少吃油膩高熱量高膽固醇,多素食,多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