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為何?什麼意思?

聰聰的農家事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 (第二十二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意思是:君子的遺風,影響五代以後而中斷;小人的遺風,五代以後傳統中斷。我沒有能夠作孔子的門徒,但我卻遵照孔子的善道教誨為學行事。

在“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外,尚有“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說法,這個說法也是“富不過三代”的來源。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語出《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譯文為: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子孫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 故而也有文章引用“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或者“富不過三代”,與“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出處不同。

在《孟子·離婁下》中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是指君子辛苦打拼的事業,他所帶來的好處與福澤,最多延續五代之後,就要消退。

天子的嫡長子繼承王位,而其他兒子則被分封為諸侯,諸侯的嫡長子可以繼承諸侯的位置,其他的小宗則被封為卿大夫,以此類推按照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等級分封,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即使祖宗貴為天子,五代之後小宗子孫就會變成平民,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社會特權

相關典故:


《三國志·袁紹傳》便稱:“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後漢書·楊震列傳》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實際上袁、楊兩個大族都敗在曹操執政時期。袁紹與袁術是被曹操消滅的,而楊彪有個兒子叫楊修,也被曹操所殺。殺楊修以後,“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後漢書·楊震列傳》)楊彪為什麼講沒有金日磾先見之明,因為漢武帝寵其二子為弄兒,其後 弄兒壯大,與宮女戲,為日磾見,惡其與宮女淫亂,遂殺其子。東漢時的世家大族維持不了五世。


廣慷Talk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意思是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就是說財富的傳承傳不過三代人,言外之意就是說,將財富留給自己的後代其實並不是最明智的決定。古今中外大量家族興衰史表明,無論某一家族通過什麼途徑發家致富,保持富裕狀態的時間,很少有超過三代的,故被世人總結出一條定律,叫“富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儘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能否富過三代,決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財富傳承問題,實際上它對社會穩定、國家昌盛、民族振興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那麼,到底什麼才是一個家庭中最值得傳承的東西呢?那就是“道德傳十代”,意思就是道德的傳承可以超過十代人。可能這句話有一點兒誇張,但是不得不承認,一個家族中長輩的思想對於後代的影響真的非常大。這句話源自於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後來就演變成“道德之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所以說:有德之人,方為人上人!





我欲隨波不逐流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說一個品行好的君子所創造的事業家業,五代就被後人折騰完了。後面還有一句“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小人也一樣。

其實這個“五世”到不一定是實指,和咱們現在說的“富不過三代”基本上差不多一個意思。

任何人要成功不能只靠祖先,那個有時候靠不住。而任何人也不必過多的替子孫擔憂,擔憂也無用,他們也得靠自己。靠自己為幾代人打事業,很可能最後還是無用功。

靠得住的只是自己的本領,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道德,所以這句話也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無心隨墨


基本詞意 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詞語解釋】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孟子·離婁章句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君子的遺風,影響五代以後而中斷;小人的遺風,五代以後傳統中斷。在“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外,尚有”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說法,這個說法也是”富不過三代“的來源。

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


《孟子·離婁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具體意思兩句可以並在一起理解,“澤”是指一個人的功名事業對後代的影響;“斬”,意謂斷了,沒法再繼承。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這裡面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先天的後天的外在的內在的。對此民間有句話:概括地極為深刻:“富不過三代” !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是成就了大事業的人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因為子孫們坐享其成不思進取)。



般若修行


一個品行高尚,

能力出眾的君子,

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

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

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

“澤”,是指一個人的功名事業對後代的影響;“斬”,意謂斷了,沒法再繼承。

所以古人云: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

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小人之澤,五世而斬。


佛心歸真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具體意思兩句可以並在一起理解,“澤”是指一個人的功名事業對後代的影響;“斬”,意謂斷了,沒法再繼承。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這裡面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先天的後天的外在的內在的。對此民間有句話:概括地極為深刻:“富不過三代” !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是成就了大事業的人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因為子孫們坐享其成不思進取)。


水沐東方DF


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業,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經過幾代人就消耗殆盡了。

指君子的品行和家風經過幾代人之後,就不復存在了;也指先輩積累的財富家產經過幾代人就會敗光了。


爽爽的大跟班


君子的恩澤(祖業),到五代以後就會斷絕!

不能仰仗先祖,總有一天,一切會消失,還得靠自己!


ShinesunSunye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原文: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

意思是君子高尚的品行、家風、遺風及時留給後代的恩惠福祿,影響五代人之後就基本中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