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了,一事無成,後半生怎麼活的有意義?

素面菩提


雖然古人有云: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但人生到了五十歲,下半生還是有機會的,也有無奈。

一,五十歲的現狀

你現在五十歲,也就是1970年出生的,也就是你在8歲的時候,改革開放了,接著也就恢復了高考,80年代末你就可以高考了,那時候大學生是稀缺的,讀大專、中專、中師,都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如果在學業上沒有成績,到了90年代,你也20多歲了,那時候流行南下打工,東西南北中,發財去廣東,如果你跟著時代,堅持下來,應該還不錯。

如果你錯過了學業、錯過了90年代南下打工、做生意,那麼就只有2000年以後的互聯網了,這時候你三十多歲,人生的黃金年代,趕上互聯網的浪潮,應該也有點成績的。既然你說一事無成,估計也錯過了互聯網。

2010年後,你就進入40歲,這時候互聯網更加繁榮,隨之而來的物流、網店等相當火熱,房產中介等等,經濟飛起,如果你連房地產也錯過了,確實很遺憾,每一次機會你都沒有抓住。

2020,你五十歲了,有點力不從心,有點不甘心,創業的熱情褪去,身體素質也大不如前,這是自然規律。孩子也在上大學了,開支很大,以後子女結婚,都要不少錢來支撐。父母年邁,醫療費用也要準備,是不是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二、五十歲的機會

講一下我父親的故事,父親最初就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掙錢不多,人到中年,一事無成,鬱鬱寡歡,在他50歲左右的時候,辭職創業,一敗塗地,負債累累,可以說是栽了大跟頭,家徒四壁裡,萬念俱灰,如果不是負債累累,也許他就此一蹶不振,虛度光陰了。福兮禍兮,就是因為負債,他沒有辦法,當時我也畢業不久,沒有錢替他還債,他無可奈何,只能北漂掙錢還債。

五十歲的父親,義無反顧的去了北京,打工還債,吃苦受累自不必說,求助也是四處碰壁,路走的非常艱難,但非走不可,他曾說最怕電話裡催債的聲音,讓人冒汗,時光一晃三五載,錢也沒有掙到,性情大變,脾氣越開越大,但欠的債,依然要還,不然怎麼安生,一直在找機會,一直在煎熬,北漂十年,他終於還清了債務。如今父親62歲,依然在工作,也存了三十萬的養老錢,每個月也有幾千元的養老金,如今父親言語柔和了許多,心態也變了。

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不同,什麼是一事無成,什麼是功德圓滿,這要問自己的內心,只要你覺得不枉此生就是可以的。



一日荷花開TT


50歲,恰好是我的年紀。這種年紀的時候往往有一種蒼涼的感覺。我覺得唐伯虎的50沿淮師更能抒發我們中年人的情感,更是有一些應時應景。這詩句說的是: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曼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師傅自愧稱作者,眾人一道是神仙。

這些做的功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想古時候的50歲的人,知天命的年紀,那時候古人的壽命也沒有我們現在這麼長。壓力也沒有我們這麼大,所以說對於我們而言,生活上的壓力,精神上的壓力都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說作為50歲的人跟同齡人比比,自己覺得有些愧疚,跟比自己小的人比比自己有些自愧不如。所以說才有一種羞愧,更有一種遺憾,並且還伴有一點點的悲哀。所以說50歲了一事無成,但我們也不要因為這樣就灰心喪氣,可能等到我們60歲的時候會感覺到我們錯過了50歲,我們50歲的時候不應該如此的狀態和悲哀,所以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應該有更寬闊的胸懷,即使我們不做一個有錢人,也絕不做一個抱怨生活的人,所以說50歲,畢竟讓我們熟悉了歲月中的點點滴滴,我們積累了無數個挫折,才走向瞭如此這個年紀,所以說50歲真好。


伊春美食美客


說的就是我了。我都五十二了,至今四處飄泊,一事無成。離婚十多年來,我帶著兒子輾轉他鄉,相依為命。他現在大三,我還得為了那些學雜費努力工作,不辭勞苦。我希望將來能夠有個安身之地,過完餘生,兒子能夠有前途,有個和睦家庭,就行。


用戶109218307319


孩子,你說得是有些理由,但是,還是不在點上。首先,人到50是有危機感,或多或少,因人而異,他所說的一事無成,也是很主觀的,實際情況並不一定是這樣,也許他做了一些事,也做成了一些事,但是他不滿足現狀,這是他個人的感覺。既然他都意識到了這問題,說明他還不是自甘墮落沒有理想和目標的人,這是這個社會呀,很多因素限制了一些人的抱負。這些東西只有這個年齡階段的部分人是深有感觸的。其次,你分析中,每個年代的機會其實是不匹配的。對於一個70年代的人,在80年代他們還是個孩子,才十來歲,改革開放的成功他們是沒有享受到,相反改革開放的艱辛他們攤上了,農村人土地到戶,他們要養活自己的同時還要上交國家,不管你是旱澇要活命就得承受,如果是城市戶口也是處於計劃經濟年代,日子不那麼好過。恢復高考是在70年代,他們沒趕上,80年代是有高考,但那時學位是很少的,國家確實包分配,但能考上的比例在高考生當中佔比5%以內,從小學到高中已經是層層淘汰,大學生佔同齡人比例打開也在千分之幾以內,當時考上一個大專生不比現在985等容易!90年代南下打工隊伍僅僅廣東不下十幾萬,賺錢機會也是有,但是絕大多數也是不行的,即使賺了一點銀子,後期沒有進行有效資金積累也也會被後面的通貨膨脹沖銷掉。2000年之後的互聯網時代,機會有,但是稍縱即逝,能抓住機會的這些大叔佔比也不高,之後的社會發展迅猛,他們忙於生成家立業生孩子養家餬口,上有老下有小,掙錢對他們來說也不容易了。這個年代的人,其實也很不容易,他們所遇到的不利社會因素我沒有列舉。我個人覺得,這一代人托起了中國社會的大變革,他們很辛苦,他們也很有成就,如果他們有小家有小業,孩子健康成長,順順利利進入新時代,那就是他們最大的功勞,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當然,五十之後應該還要一片廣闊的天地,孩子已經成人自立自強。只要他們身體還健康,還是可以再創一番事業的!


見證三亞


因為生活沒有目標,無所事事,才發出這慵散的感慨。不說什麼理想和目標,只談一下歲數。很多人都有這想法,五十歲,知天命之年,已老矣!下半輩子混一天算一天。意識中五十歲就是老年人系列了。咱普通人不與名人比別的,哈,別的也比不了,就比歲數還有一拼。這次疫情,看鐘南山,八十四歲高齡,奔赴武漢抗疫,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中國的抗疫戰鬥立下了汗馬功勞,給我們以巨大的震撼!咱們,五十歲,就蔫蔫地說,老了,啥也不能幹了。這話聽著實在令人不好意思。


綠色森林9


姜太公八十歲的時候還是一事無成,不僅如此,還被老婆逼著離婚,因為他連個小生意都不會做,不願意養著他吃軟飯。但是,姜太公開創的人類新時代,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歷史功績,也是人類從神學到君學時代的過度,奠定了歷史文化的基調。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到終點的時候才知道成就如何,意義何在。人類無病無災的正常壽命是一百五十左右,未來的人都是有可能活到這麼大年歲的,五十年在未來的一百五十歲裡面,只能算是青年。既然是青年,就可以做很多青年人想要做的事情,人生也會因此而更加豐滿。

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不妨礙別人,能促進社會進步的,就是有意義的事情。





鐵樹開花耶


我今年54歲67年屬羊,誰的人生裡,不想有波瀾壯闊。誰的人生場景裡,又不想有最狂的風和最靜的海?日子總在一條線上打轉,上班、下班、加班、回家、做飯、算著發工資的日子趕緊去銀行還房貸。養育孩子,照顧家裡的老人,自己又不敢生病,去城市打工又沒法紮根,總也掙脫不出在這溫飽的層面,終日忙碌,騰不出時間去感受生命裡的靜心獨處,和追尋靈魂的自由。有人說,孤寂可以點燃靈魂。可是,有一種心酸的日子總像看不到盡頭,也有一種悲哀叫隨波逐流。如花的世界,給人的總是無奈的感慨和憂愁。總也走不出這無助和傷憾中,儘管有人說,沒心沒肺可以活的幸福;也有人說,一半清醒,一半沉醉,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和身心自由。


邵喜明


有個窩住,有口飯吃,有點

零錢花,有個老伴陪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最好!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淡淡定定的生活,只是盡黃昏,夕陽無限好!我老了嗎?我才沒有老年的感覺!我只有減齡二十歲的心態,我每天微笑,我淡然度過以後的每一天,快樂到老!


輕淺一笑


成功並不是有錢,五十歲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我認為一個人成功不僅僅是經濟上或事業上的。一個人的成功應為,在每個階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學生時代就應把學生應做的做好,工作後就應該把工作做好,同時要有社會責任感。

在家庭中,作為子女,就應該把做子女的義務做好,作為一個丈夫就把丈夫的責任做好,作為父親就把父親的責任做好。

如有錢有事業,但品行不好,又有什麼用呢?

後半生把家人照顧好,身體保養好,身體尚好,也可繼續工作,這樣就會有意義~


浮生寂滅


我也五十一了,是同齡!我就想問你一下什麼是一事無成?一事無成你是怎麼定義的?

人活在世每一個人都想成為一個擁有腰纏萬貫事業有成之人,但是這樣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作為普普通通的人,能把子女撫養成人,能孝敬父母給老人養老送終,這在我心裡就是人生贏家。人生在世不能不說沒有追求,我們曾經努力過奮鬥過不管結局怎樣?但是我們不會後悔,因為我們曾經為其努力過奮鬥過。

我們現在已經五十了,人生也已經過去了一大半,現在有黨的好政策衣食無憂就應該滿足了。現在才五十來歲,身強力壯正當年,該工作還得好好工作,消極的也是過一天積極的面對生活也是過一天,不要把自己過的那麼累才是王道。再奮鬥個十多年我們真的幹不動了,替子女照看一下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後和老傢伙們下下象棋,品品茶聊聊天,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頤養天年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