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像劉禹錫王歡這樣安貧樂道人有哪些?

手機用戶6353622756


首先有著名的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1]),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2],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開田園詩派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潛弱年薄官,不潔去之。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是安貧樂道。

其次有著名的孔門72賢之首顏回。

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顏氏,名回,字子淵,魯國人,居陋巷(今山東省曲阜市舊城內的陋巷街,顏廟所在之地)尊稱復聖顏子,春秋末期魯國思想家,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論語·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也”。

還有三國時期著名的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2],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著名的《出師表》寫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鄙人原本就是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裡苟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

當然還有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人。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我國曆史還有很多安貧樂道的人,這幾人比較出名,其餘就不一一列舉了


黑龍779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周敦頤。”事不經先生之手,吏不敢決”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北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紫霄塵浮


安貧樂道的人很多

1.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梁時候的人,子通明,自號華陽居士,諡號貞白先生

梁武帝的梁的國號就是陶弘景占卜得到“水刃木處”四字,合起來就是梁。

後來梁武帝多次請他出山做官,後來逼急了他便畫了兩幅畫給梁武帝,一幅畫是一頭牛在水邊自在的吃草,另一頭則是被鞭打耕田。梁武帝一看便明白了。便放棄招徠,只是國有大事,還是去詢問。

2.五柳先生陶淵明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因為門前有五科棵樹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

多次迫於生計而出仕,但是待的時間都不長,最後一次當了80多天的彭澤縣令,《歸園田居》以及《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十分有名。

3.南華老仙莊周

莊子,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人今商丘

早起曾擔任漆圓吏,安貧樂道形容他最適合不過了,或許是對社會充滿失望,一生不出仕,生活疾苦卻仍舊逍遙,妻子死亡鼓盆而歌,死後寧願曝屍荒野,也不願深埋地底。作《莊子》一書。其文風汪洋恣肆,想象奇特。

4.河東先生柳宗元

這個大家十分熟悉,柳宗元因為革新失敗被貶柳州,醉情山水留下《永州八記》

代表作有《江雪》《漁翁》

5.顏回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和靖先生林逋

林逋,字君夏,後世稱為和靖先生,北宋

年少時遍讀百家經典,孤高自好,喜恬淡,長大後漫遊江淮,後隱居杭州西湖。

作詩以後便銷燬,從不留存。終身不娶不仕,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7.光武帝好友嚴光

嚴光少有高名,與漢光武帝劉秀為同窗,亦為好友。劉秀即位後,多次聘請他,都被拒絕,後來隱姓埋名,居於富春山


王建國xxy


題主說的應該是那種耕讀人家吧!

耕讀人家以男耕女織為主要生活來源,以飽讀詩書來提高家人的涵養,這種生活雖然清寒,但不失高雅的生活方式,以此為古訓的人家。

其實在我國曆史上像這種耕讀人家很多,但比較有名氣的就不多,例如東晉的陶淵明就是一個名氣比較大的代表。

公元405年,陶淵明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耕讀生活,在這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總的來說,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淵明的田園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在歷史上,像這樣安貧樂道人太多了,不過名氣不大而已。


大江侃歷史


陶淵明


江少晨


喜歡過世外桃園生活的詩人陶淵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