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兩個孩子,有時會為了一個東西就搶(比如手機),求問各位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處理?

婧婧憶憶是姐妹


1:如果說是吃的東西,那麼就多買一點或者說買兩份就好了,吃的時候一起吃,誰也不會去搶誰的了。

2:玩具的話,不好說要買兩個一樣的,尤其是貴重的玩具,可以試著讓他們一人玩一會,分享一下,很多孩子都比較喜歡分享的精神。

3:因為搶遙控器而打起來了,這就是最常見的事情了那麼可以讓他們剪子包袱錘,看看誰贏了,然後就先看誰的節目,等到看完後再看另外一個人的節目。

4:當他們很友好的時候我們要給予獎勵,讓他們知道,這樣的狀態是家長最喜歡的,所以不要總是搶個沒完。

5:告訴孩子應該要如何處理衝突,很多孩子在面對衝突的時候,都是想著要佔領上風,這就是衝突的根源,要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要讓彼此多一些空間。

6:

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學會迂迴,不要總是和孩子正面衝突,要教給孩子一些做人做事情的道理,這樣對於孩子的將來也是有好處的。








DA表


本身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大人不要為此生氣或者責備孩子。我們家老大女孩十一歲,老二男孩六歲。他們有時候也是為了一個問題一個東西或者電視而爭吵,我一般都會先問下原因,很少直接讓老大讓著老二,我覺得很多的家長都會說,你大,你得讓著小的。我覺得這個認識是有跟打仗問題的,為什麼大就要讓著小的呢,我覺得可以讓,但是前提是老大自己願意的,而不是說是家長責罵的結果。長久對老大的心理成長,甚至對老二的心理成長都會有問題!

孩子總是很在乎自己在家裡的地位。 在乎自己能獲得多少爸爸媽媽的愛? 哪怕還沒有弟弟妹妹,孩子就已經開始在想著這個事了。即使有爭吵,他們其實一般爭吵的點很小,以至於大人總覺得大驚小怪,小題大做,覺得不理解。其實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排斥自己的姐弟,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缺愛,特別是父母偏心的話,那種傷害是終身的。 特別是對女孩來說,傷害更大。 朋友公司有一個女孩,小時候缺乏父愛的女孩,長大後特別迷戀大叔。 最後跟一個和自己爸爸年齡差不多的大叔結婚了。 家裡人當時就極力反對,可她卻一定要嫁。 最後跟著那個男人去了外地,她想離家越遠越好。 她是家裡的老大,後面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 從小家裡好吃的都得讓給弟弟妹妹。 特別是父母中年得子,兒子更是掌上明珠。 什麼都留給兒子。 他剛上班那會,每月只有2000不到的工資。 每次發工資前,老父準時來電,提醒她打錢回家,因為弟弟讀高中要錢。 後來她工資漲了,但還是不敢花錢在自己身上。 因為老父說弟弟上大學要錢。 還說要給弟弟準備在縣城買套房,留著他結婚備用。 她覺得自己委屈,但就是不知道怎麼辦? 直到遇到了那位大叔,給她撐腰,為她解憂。 最後自己也以身相許了。 雖然那個大叔條件非常一般。 外人怎麼看都覺得不搭,但是她覺得很好。 至少在這裡,她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安全感和父愛。 每一個孩子的需求都是完整而相似的,他們都需要通過父母的陪伴與寵愛獲得親密感與安全的依戀關係。 那些看似超乎常人的自律和堅強的童年,都是以壓抑孩童正常情感和需求為代價。 但是他們內心對愛的渴望不會消失。 在多年後反而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彌補。 哪怕讓自己受傷,如同飛蛾撲火一般堅決!

作為父母,最起碼做到公正公平!


上窮碧落海


朋友,這個問題很困惑你嗎?我不知道你現在的年齡(因為不同的年齡對同一件事情的觀察,思考,品味的能力不同),更多的具體情況你也沒有提供。所以不能給你詳細的解釋。不如我來說說我的情況,希望能從側面幫到你。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老大是6歲的男孩,老二8個月,女孩。你說的情況在剛剛懷上老二時我和老婆就開始注意,想辦法避免。比如要怎麼防止別人開玩笑對老大說:有了老二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老二了到時就會和你搶好東西吃了;因為懷孕時老婆的脾氣會變的急躁從而面對同一類事情時對老大的態度會前後有變化;快到產期及生下老二後時要和老大分開睡,分開洗澡(以前是隨著老大的心意來做的)該怎麼和老大說等等;現在老二生下來了,我和老婆每個星期就要討論一次孩子的情況,老二好說,老大絕大部分的內容都圍繞著他這段時間的心情如何,一些行為動作是否和老二的出現有關,怎麼避免,我和他媽媽各自應該怎麼調整等等。。。這個過程總是充滿了疑問,不停的討論,闡述,分析,揣摩,否定,否定,再否定,要多糾結就有多糾結。最後往往是我們兩個像剛剛經歷了重大挫折的難夫難妻般相互安慰著,鼓舞著寄希望於明天會更好。我婚前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加之環境的影響養成了說一不二的性格,自從有了老大,我以堪比火箭的速度在他面前學會了忍耐妥協,有了老二後在這不到16個月的時間裡我感覺我把婚前32年裡沒有過的微笑,媚笑,甚至諂笑都奉獻給了他們,至於未來。。。。。唉,不堪展望,想多了都是淚啊。。。。!!!!說這麼多,不是為了表白我們有多了不起,《實際生活中我和我老婆只是普通的一對父母(我高中沒畢業,我老婆是二流大學畢業),沒有把我的孩子教育的很(更不用說特別了)優秀,也沒有把孩子慣得不知規矩,他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沒心沒肺大部分時間都只關心怎麼和怪獸作戰的6歲男孩。會為我隨便用了他的一張紙哭一鼻子,會在分給我一大口酸奶後不經意的說;不用謝,咱們是親人嘛。》只是想告訴你,到現在為止,其實我們花在老大身上的心思遠遠多於老二。當然,隨著老大的成長,我們後面的注意力肯定會調整---因為老大的自立能力肯定也應該越來越強嘛,---而現實生活要求我們要把注意力多放在麻煩事比較多的人和事上嘛。而這些和愛的多少完全沒有內在的聯繫!!!----但我可以預期的是,無論何時,他們兩個始終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我們的寶貝!!!其實,無論天下的父母有多麼不同的經歷,學歷,當他們有了第二個孩子時我相信他們也會經歷我們的心裡路程。我相信,他們用於表現愛的方式可能不同,但背後花費的心思,想面面俱到一碗水端平的心情肯定絲毫不會差於我們,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希望這些能幫到你。


小蘭愛跳舞


兩個孩子一碗水端平也簡單,就是誰先拿到誰先玩,然後先玩的玩幾分鐘後讓給下一個,最公平的就是不要去插手他們的事,讓他們學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我小時候爸爸對我太好了,搞得姐姐們對我意見很大,如果我有兩個的話,一定不會去特別袒護哪個,讓他們學會互相幫助跟理解




夢琪藍寶


孩子們之所以會搶東西,是因為物品歸屬權不夠明確。

對於歸屬權問題的教育,每個年齡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你們家孩子如果都能看手機,應該也不小了。可以給他們明確這個概念。

如果兩個孩子年齡差距不大,每樣物品都買雙份這是必然的,如果一個給買,另一個不給買有失偏頗,會對孩子性格造成不好的影響,這是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年齡差距較大,超過5歲,他們的需求會有所不同,可以根據孩子需求添置物品。這個時候就要跟孩子明確:現在買的這件物品是誰的,如果你需要可以給跟對方借。

明確物品主權後,一般人都會有這樣的意識:某樣東西不是我的,我不能不經過別人允許去動這件東西。

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自覺,父母就要跟他強調,別人的東西不經過允許不能碰的道理,直到他明白為止,視遊戲規則為不存在的孩子可以懲罰。

有時候會出現物品所有者不願意把自己物品給予對方的情況,父母可以參與規勸,規勸不成也不要強制,事後單獨教育引導。

至於爭搶手機,手機是父母的,誰先玩,誰後玩,還是一起玩當然要聽父母的。

明確了物品所有權,基本上可以解決孩子爭搶物品的問題。





靜靜綻放七七


不管孩子誰大誰小,不強調大孩子必須讓著小孩子,這種觀念並不是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只能讓孩子心裡形成不健康的三觀。如果物品只有一件,就本著先到先得的原則向孩子講清楚,長久以此形成規矩,畢竟無規律不成方圓。即便是小點的孩子給大孩子玩,這也能體現尊老愛幼的習俗。就比如時代相傳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一個家庭中在有規矩的同時也要有溫情的常態化狀態。


快樂小珠


我想著要公平

其實父母做到公平很難的

總有一個是你更偏心一點

但是大人千萬不能表現出來

要不然孩子心理會很不舒服

輪流著玩,不能讓大的一直讓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