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戰役中,漢軍為何能夠重創匈奴,讓其北遷?

月光侃歷史


漢武帝時,西漢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從物質上保證對匈奴戰略進攻。漠南戰役從公元前128年到公元前123年春,共歷時6年。

公元前128年春天,衛青率領三萬騎兵攻打匈奴,殺敵千餘人,第二年,李息從代郡出兵,衛青從雲中出發進攻匈奴,奪取河南之地。

為了進一步打擊匈奴,保護朔方,公元前124年,漢武帝發兵十餘萬,兵分兩路,進攻漠南的匈奴右閒王。此戰韓軍俘虜匈奴牲畜數十萬頭,匈奴小王十餘人,部族男女一萬五千餘人。

公元前123年春,魏鞏固邊防,漢軍從定襄出兵,殺匈奴10000餘人。此次進攻,霍去病率領800餘騎,追擊數百里,斬殺2000餘人,更是殺伊稚斜單于大行父藉若侯產,俘單于叔父羅姑及匈奴相國、當戶等高官,全身而返。漢武帝以其功冠全軍,封為冠軍侯,賜食邑二千五百戶。

6年漠南戰役,以擊敗右閒王,逼迫匈奴王庭北遷,穩固了漢王朝朔方等地的防衛部署而勝利結束。

伊稚斜北遷漠北雖然暫時保存了實力,但也為後期被漢軍一一攻破埋下了伏筆。


中和視界


漢武帝繼位後,漢朝經過文景之治的修生養息,已經進入鼎盛時期。在這個時候,匈奴的邊患就成為威脅漢朝安全的主要問題。為了徹底消除匈奴造成的邊患,漢武帝決心利用漢朝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以武力解決問題。

於是,在漢武帝的一生中,他對匈奴發動了多達十一的反擊。經過長期的戰爭,使得匈奴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成為漢朝的威脅。在這十一次反擊中,以前五次的反擊規模最大,戰果最輝煌。

在這個時期的戰爭中,漢朝湧現出了兩位優秀的統帥,他們就是衛青和霍去病。衛青的戰法穩重,擅長以守為攻,陣前反擊。而霍去病則擅長統帥騎兵部隊,採取長途奔襲,大縱深大迂迴的戰術。兩人相得益彰,當然,在戰果上,霍去病的戰果要更輝煌一些。

匈奴退出漠南是在漢武帝第五次反擊戰前的事情。匈奴退出漠南是不得已的,這是因為他們在漢軍的打擊下已經無法支持。這主要是因為衛青、霍去病在前四次反擊戰中的優秀表現。

漢武帝在部署對匈奴的反擊時,按照著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原則。既能夠容易取得戰果,也可以鍛鍊軍隊,選拔將帥。

在第一次反擊時,漢武帝的矛頭指向盤踞在河套地區的匈奴部落。此戰一舉收復了自秦末以後就被匈奴佔領的土地。不但消除了匈奴的襲擾出發的基地,還在戰爭中發現並提拔出了將領衛青。

第二次反擊,漢武帝將目標定為匈奴的右賢王。這一仗,衛青率領三萬騎兵,開始實踐漢軍的新的戰法。衛青率領騎兵,遠途奔襲,包圍了右賢王庭。匈奴右賢王出其不意,只得倉皇逃竄。這一仗衛青消滅匈奴一萬五千多人,被漢武帝封為大將軍。

第三次反擊,漢武帝以匈奴單于部的右翼剛被擊破,兵力空虛之機,派衛青率軍攻擊匈奴單于本部。這一次雖然殲滅匈奴萬餘人,但是漢軍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不過,在這一次戰役中,湧現出了新的優秀將領霍去病。他在這一次戰役中,率領八百精騎,離開大軍數百里,斬獲匈奴兩千多人,被封為冠軍侯。

到了第四次反擊戰的時候,漢軍的優勢已經十分明顯了。這次反擊戰分為兩次作戰。第一次霍去病率領精騎萬人,襲擊河西的匈奴部落。在短短的時間裡,霍去病深入敵境兩千多里,消滅了當地匈奴軍的十分之七,打通了河西走廊。

第二次攻擊河西時,霍去病的目標是祁連山。在這一次戰役中,霍去病斬俘匈奴三萬兩百多人,取得了戰役的全勝。戰後,匈奴的渾邪王率領四萬人投降漢朝,匈奴在河西的勢力全部被消滅。

經過以上的四次大的反擊戰,匈奴的勢力已經一落千丈。匈奴失去了河套地區,還失去了河西地區,沒有了這些地區優良的牧場,匈奴就失去了戰爭的基地。這個時候,如果繼續留在漠南和漢軍作戰,對匈奴是不利的。因此,匈奴也相應的改變了策略。

當時,為匈奴單于出謀劃策的是漢朝的降將趙信。他向單于指出了靠近漢朝邊境,被動挨打的不利情況。他向單于獻計說,由於有大漠這個天然屏障,漢朝的軍隊很難越過大漠來攻打匈奴。匈奴可以將部落收縮在漠北,這樣一來可以修生養息,躲避漢軍的打擊。二來可以不斷派兵南下,襲擾漢軍。如果漢軍度過大漠前來攻擊,還可以藉機反擊漢軍。這樣一來,匈奴還可以挽回局勢。

匈奴單于聽取了趙信的建議,把部落退出了漠南,退到漠北。受到漢軍的打擊,實力衰退,是匈奴退出漠南的根本原因。但是,逃避打擊並不是匈奴退往漠北的主要原因。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因為漠北苦寒之地,並不是修生養息的理想之地。匈奴還是想借漠北暫時獲得喘息之機,為捲土重來做準備。

但是,匈奴還是低估了漢朝的軍事實力。漢武帝將計就計,將最大的兵力和最強的將領投入了第五次反擊戰中。這一次,統帥是衛青和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精騎,挺進漠北。在這一次戰役中,衛青擊潰了匈奴單于的主力,殲敵一萬九千餘人。而霍去病則殲滅了匈奴左賢王的主力。在這次戰役中,霍去病消滅匈奴七萬四百四十三人。

經此一戰,匈奴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走上了衰亡的道路。“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漠南戰役,其實和霍去病此前打穿河西走廊有著莫大的關係。

這也是支撐漢武帝發動漠南戰役的基礎。

在漢軍未曾拿下河西走廊時,匈奴大抵零零散散的生活在漢朝由西到東的廣闊邊疆上。

這種分散方式也決定著漢軍的出擊方式,壓根沒有辦法徹底根除機動能力強悍的遊牧民族。

河西戰役結束後,匈奴右賢王一部勢力被打殘,暫時選擇了消停,而河西走廊也正式成為漢朝版圖。

河西戰役後的十月份,漢武帝修改年號為“元狩”。

此年號也意味著“新徵伐”之意。


公元前120年,秋季。

匈奴再度南下侵犯大漢邊境,右北平郡、定襄郡兩地邊境子民慘遭劫掠,當地民眾更是被斬殺一千多人。

公元前119年,春季。

漢武帝下令出兵北部邊境,目標直指匈奴單于本部,已經匈奴左賢王一部。

這是,雖然單于、左賢王都有著固定的王庭,可因為他們的遊牧習慣,行蹤飄忽不定,他們所在的位置只能靠情報大體判斷其位置。

這次出征,衛青、霍去病分別統領兩路大軍出擊:

  • 東路軍:衛青統領五萬騎兵,出兵代郡

  • 西路軍:霍去病統領五萬騎兵,出兵定襄

其中,霍去病帳下的騎兵最為彪悍,戰鬥力要超過衛青帳下的騎兵。漢軍出兵漠北,後勤輜重極為重要,漢武帝調集十萬多步兵捍衛後勤補給,極其重視此次出兵戰役。

如果能夠一舉蕩這兩股匈奴主力,漢朝北部邊疆無疑能夠得到一定的穩定。

霍去病最先行軍,他出兵定襄之後,擒獲一名匈奴兵,拷問得知匈奴單于伊稚斜在東部一帶,而非西部。

漢武帝調撥五萬精銳給霍去病,原意正是想要霍去病能夠掃平伊稚斜單于本部。得知前方戰報,漢武帝果斷下令讓衛青、霍去病調換兩路。

  • 霍去病:出兵代郡,進攻單于本部

  • 衛青:出兵定襄,進攻匈奴左賢王

所有人都不會想到,這是伊稚斜的陰謀。因為此前霍去病所擒獲的匈奴說了謊話,伊稚斜單于仍舊在西部。

這一切,知道衛青五萬大軍北出一千多里後,大家才知道了真相。衛青得知自己所行進方向是匈奴伊稚斜單于的主力所在地時,開始分路進軍。

  • 主力部隊:繼續北上進軍

  • 側翼部隊: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從側翼進軍,掩護主力

衛青繼續北上,突然發現伊稚斜已經做好了準備,騎兵遍佈前往,他火速下令將所有車騎環繞在大軍的外圍,防止匈奴騎兵趁立營未穩的時候突然衝擊。

做好防禦之後,衛青開始派遣五千騎兵進行試探性的進攻。漢匈雙方開始展開廝殺,雙方很快混戰。

雙方大軍交戰正酣,突然風沙撲面,兩軍相互看不清彼此。衛青再度下令從兩翼包抄,企圖將匈奴大軍包圍。

伊稚斜看衛青指揮有序,未曾亂了陣腳,兩翼的漢軍更是即將要包抄過來,遂在幾百名精銳騎兵的掩護下,朝著西北方向倉皇逃遁。

衛青帶領大軍再度追襲二百多里,一直進抵趙信城,截獲大量的物資,大軍在此休整一日,全軍撤退。

但是奇怪的是,此番漠南戰役中,關於霍去病如何擊潰匈奴的細節性史料卻很少,只能看到大致的作戰情況。

霍去病的西路軍,在檮餘山一帶遇到匈奴左賢王部,斬殺兩千八百多名匈奴,趁勢狂飆追擊,一直進抵狼居胥山,共計斬殺匈奴七萬多人,可謂戰果頗豐。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紀念這項偉大的壯舉。

此番漠南戰役,匈奴離開漠南地區,北撤漠北。

匈奴侵襲邊境八十餘年的時間,終於暫告一段落。


歷史總探長


說到漠南之戰,不可不提的就是西漢抗擊匈奴大將軍衛青,以及剛嶄露頭角的衛青侄子,十七歲的霍去病。漠南戰役衛青是首功,但是西漢的繁榮昌盛才是衛青大敗匈奴的根本原因。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具體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漠南之戰時的西漢帝國

公園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漢武帝劉徹徹底掌握朝政大權,此時的漢朝已建國六十餘載經歷高祖息兵養民,勵精圖治,加上文景之治,社會一片繁榮。繁榮安定的社會局面,給劉徹一個起點頗高的開頭,他保留了先皇們的政治策略,在此基礎上加以鞏固。通過實行推恩令(諸侯要給自己的後代封侯,從而削弱封地達到削弱各諸侯的作用)削弱諸侯勢力以鞏加強中央集權,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以後儒家思想統治我華夏兩千多年的歷史。通過一系列的休養生息,漢朝空前繁榮,國泰民安之後,漢武帝開始攘外。北方邊疆長期遭受匈奴人的入侵襲擾,前朝先皇採用和親手段實現和平,漢武帝覺得和蠻族和親是恥辱,於是決定一雪前恥,發兵北伐,這一次衛青率領一萬鐵騎斬獲匈奴數千凱旋而歸,為後來的漠南之戰奠定基礎。首戰告捷的衛青從此深得漢武帝賞識。後來匈奴組織大軍南下攻略漢朝邊疆遼東、上谷、漁陽等地,衛青帶兵大敗匈奴。直到第二次大規模北伐,也就是漠南之戰。

漠南之戰

漠南之戰,又稱河南地之戰,是歷史上漢軍於今天的內蒙古河套平原以南大敗匈奴的大規模戰爭。

首戰偷襲,衛青親率三萬漢朝鐵騎奔襲數百里,深入到匈奴右賢王領地圍而奸之,右賢王帶幾百精騎突圍逃脫,衛青斬殺數萬匈奴人,俘虜將近兩萬,的牲畜數十萬頭。之所以衛青大捷,首先衛青的用兵如神的同時,漢武帝的戰略部署也尤為重要。因為在衛青率大軍攻右賢王的時候,李息和張次公牽制住了匈奴左賢王部,遊擊將軍、強弩將軍等主力軍牽制了匈奴主力大軍,為衛青大敗右賢王並且能全身而退製造了有利條件。

其次再一次北伐,這次北伐漢武帝集結了十萬大軍,命衛青為大將軍,全權交由衛青統領。此次大軍北伐,斬殺數萬匈奴,俘虜眾多,衛青侄子霍去病嶄露頭角,帶領八百鐵騎,一舉攻入匈奴王單于本部,俘虜匈奴王公大臣貴族兩千多人,打的單于落荒而逃,逃亡北部漠北地區去了。此戰霍去病勇冠三軍,漢武帝大為讚賞,封冠軍侯。匈奴北盾,為後來的漠北之戰埋下伏筆。

所以漠南之戰漢軍之所以能重創匈奴,第一方面,漢朝國富繁榮,兵強馬壯。第二方面,衛青、霍去病等人的驍勇善戰,用兵如神,總打的匈奴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制其要害,基本每次把指揮部都掰掉了,敵人也沒想到會打他們指揮部。第三方面,漢武帝戰略部署,具有戰略眼光,為衛青等人一招制敵智造有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