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最近大火的《安家》,吸引了我們的眼球,我們喜歡的不止是劇情的內容、人物的塑造,通過劇情的演繹,我們看到了人間百態,明白了家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更明白了家不止是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的依靠,是我們成長的見證。

《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房似錦的強勢、不擇手段,來源於自己背後強大的原生家庭的經濟壓力,更是她內心孤立無援的表現。她只有用自己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並試圖改變。

《安家》給我們展示了人間百態,讓我們看清了人情世故,更感受到了人情冷暖。

從《安家》的這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了家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家是棲身的地方

《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對於在外漂泊的人來說,家是我們棲身的地方,是我們疲憊了可以回去的地方,是我們在夜晚的時候,可以躲避風寒的地方。

這個時候的家,就是房子。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只要是能有一個棲身之地,對於在外漂泊的人來說,是最基本的安穩。

在外漂泊的人,都曾經經歷過找房、租房、買房的經歷,我們想找一個心意的、合適的、安全的房子,真的不容易。

記得看過賈玲的一個節目,在節目裡,賈玲說到了自己剛到北京的時候,租住在地下室裡,可是她不敢告訴師傅----馮鞏。直到有一次,馮鞏帶賈玲演出,結果賈玲的服裝拿錯了,馮鞏開車送賈玲回家拿衣服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徒弟竟然住在一個漆黑的衚衕裡,而且還是地下室。

《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那一刻馮鞏感覺到特別的心疼,於是對賈玲說,一定要幫她賺到房租,換一個好一點的住處。之後只要馮鞏有演出,就會帶上賈玲,有時候就自己出錢給賈玲,幫賈玲賺了十年的房租,幫助賈玲解決了燃眉之急。

每當賈玲說到師父對自己的這份情誼,都很感動。

是的,家是一個住所,這是最基本的需求。

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住所,使我們漂泊的生活得到暫時的安穩,讓我們不再覺得孤立無助,這就是家的意義。

第二個層次:我們需要安穩的家

家不僅僅是一個房子,更是一個家庭,一個能讓我們感覺到踏實、安穩的地方。

《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縱然有人住著別墅,可是空蕩蕩的家裡,說話都是回聲,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那麼主人的心能安穩嗎?能感覺到幸福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需要的是能讓我們感覺到幸福、滿足的家,能夠一回首就看到家人的笑臉;能夠一回到家,就聞到飯香;能夠在週末的時候陪孩子在小小的陽臺玩耍。

家讓我們感到的更多的是溫情,能夠讓我們疲憊的時候得到安慰和放鬆。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一幅畫面:

《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在溫暖的燈光下,孩子在客廳裡玩著玩具,媽媽在廚房裡煮飯,一陣飯香從廚房裡傳了出來,這個時候,房門被打開了,一個面帶笑容的男人走了進來。孩子放下玩具,撲向爸爸,被爸爸抱在懷裡,親了又親。媽媽的晚飯也做好了,一樣一樣的擺在餐桌上,一家人高興地坐在餐桌前,爸爸夾起菜,放到了媽媽的碗裡:"你辛苦了。"媽媽笑盈盈的看著爸爸。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安穩的家。

家就是讓我們感覺到溫暖的地方,是充滿愛的地方。

第三個層次: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家對於單身的我們來說,意義尤其重要。因為代表了我們的獨立,我們不再依附於父母,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想要擺脫父母對我們的束縛,想去飛向遠方,想追尋自己的夢想。

《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還記得潘美辰的那首《我想有個家》嗎?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到驚嚇的時候,才不會害怕

……

我好羨慕他,受傷後可以回家

雖然我不曾有溫暖的家,但是我一樣漸漸的長大

……"

我們想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一個全新的自己,我們想要找到那個能夠庇護自己的地方,那個給自己勇氣來面對這個生活的地方。

《安家》:我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家,更是自我的成長

"吾心安處是吾家",我們應該學會看清楚自己的內心,擺脫過去對我們的傷害,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安家》讓我們安心的家,讓我們感覺到安穩的家,能夠給我們安慰的家,這才是真正的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