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古人常說“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有一些災禍的發生,是事先無法去預料的。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外國人不解:為何中國人能夠一次又一次地戰勝困難?

關於災禍真的是想避開都很難避開,這個世界很精彩,但也充滿挑戰和困難。幾乎每一年之中,都會發生一些大的災厄事件,它的分類特別複雜,自然方面能夠分為地質災害,氣象災害和生物災難。而人為方面能夠分為戰爭災難,環境汙染和交通事故。所以災禍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而對於這樣的災害,在全球也有不同的解讀,有些地區會因此一蹶不振,但有些國家就會越挫越勇,就比如很多外國人就疑惑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中國人從不怕災難,並且能夠戰勝一次次的困難?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作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國,中國的文化發展史貫徹了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中,自然經歷過千百種苦難。不過我們的文化卻沒有斷絕過,即便經歷多麼艱難的民族危機,中國人總是能夠堅挺過來,這在世界上可並不多見,尤其是歐洲地區,文化斷層非常明顯。所以歐洲人就一直很不解,為何中國能夠一次又一次地戰勝各種困難?對此就有一個英國專家道出實情:原因就是因為,中國人真的太團結了。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太團結了,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馬丁雅克是一個對中國特別瞭解的外國學者,他每年都會來到中國進行訪問調查, 歷經了20年的時間,對於中國的情況特別瞭解,同時對於中國人的評價也是特別的高。在一次的演講中,這位英國專家就講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中國人團結”這件事。

在馬丁雅克看來,他認為中國人的團結並非就只是在言語之間或者做做樣子,而是刻在骨子裡頭的一種本能。或許和平時代,他們會吵吵鬧鬧,但是一遇到事情的時候,不管中國人內部爭鬥得多厲害,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中國人都會放下爭鬥,一致對外,這從中國曆代的戰爭中就能夠看出。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中國近代團結事例,特大洪災和大地震中的“眾志成城”

而在新時代中,中國的“團結”也依舊沒有消弭,而是繼續潛藏在骨子裡頭。在近代的時候,中國也是發生過幾次的大災難,就比如1998特大洪水,這個長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一時間“長江告急,松花江告急,珠江告急”的話語屢屢出現,但是那場特大洪災卻讓數億中國人團結在一塊。人民軍士在前線搶灘救險,數億市民揮淚松北抗洪救災士兵,並且有條件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讓這場洪災的損失不斷下降。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而汶川大地震同樣是一個我們不能忘懷的災難。而那個時候同樣也是人民軍士義無反顧地衝向了前線。而人民也沒有閒著。記得當初“眾志成城”是最響亮的口號,也聽聞過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就比如有一位名叫楊宗秀的81歲老人,手裡握著靠賣廢品攢下的100元,徒步6公里到派出所要求募捐,就讓很多人潸然淚下。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英國專家評價中國:中國人團結,懂得分清輕重緩急

可以說我們中華文明能夠源遠流長,我們中國能夠一次次度過困難,就是因為我們擁有著不畏犧牲的人,也擁有著特別團結的人們。那一個個個性鮮明但卻同樣富有愛心的人們,會選擇在困難的時候共同挺身而出,這也是為何馬丁雅克會說“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將團結刻進骨子裡”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