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史話】話說那些滋養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一):清河

清河是一條歷史上有名的大河,是海河水系中的主要河流,是清河縣命名之源。戰國以後,諸多歷史事件的發生都與清河有關,因此屢見於歷史文獻記載。關於清河在今清河縣境一帶的流經位置,中國當代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在《海河水系的形成與發展》一文中進行了充分論證,清河縣文史專家趙傑在《古清河今安在》一文中也進行了明確闡述。諸多專家一致認為,古清河善決善徙,曾經有過改道,但大致流經基本穩定,今清涼江就是古清河遺址。

【清河史話】話說那些滋養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一):清河

這是一條源遠流長的古河流,又名清水河,其歷史演變非常複雜,對海河水系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南端起自河南省內黃縣,自西南向東北流經,逶迤千里,在今清河縣境西部穿越過境,在今天津市附近注入渤海。公元前602年,黃河改道,原來流入黃河的多支水系改歸匯入清河,致使清河流量大增,與黃河幾乎等寬,一時成為橫亙在當時齊國、晉國間的一條巨川。約公元前105年,黃河改道侵佔清河,在今河北省館陶縣向北分出一條名叫屯氏河的岔河,屯氏河又分出屯氏別河和張甲河。三條岔河有的和清河交叉,有的則侵佔部分清河河道,將館陶以下的清河,屢次合流、截斷或分割。


【清河史話】話說那些滋養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一):清河

公元11年,黃河改道而去,清河恢復舊貌。約公元140年,源於山西境內的多處山泉水經菀水、白溝注入清河,清河向上遊河道進一步延長。公元206年,曹操經略河北,將清河上游施以延長、拓寬、注水等人工工程,並改稱白溝。公元608年農曆正月,隋煬帝開鑿永濟渠,引沁水入白溝,南通黃河,北抵今天津,又溯流而上抵今北京市。永濟渠工程基本佔用了原清河河道,只是在今清河縣附近等較短地段使用了其他河道,這一時期清河的剩餘河段僅餘今河北省館陶縣以北約200公里,其與永濟渠並行流向東北。公元1048年,黃河分為北流和東流兩支,其中北流的部分地段侵佔永濟渠,部分地段侵佔清河。公元1128年冬,黃河改道入淮,清河、永濟渠恢復貫通。公元1289年,元政府開鑿京杭大運河,永濟渠由今清河縣西改至今清河縣東,隋唐大運河在清河境內逐漸湮沒消失,其上游來水經趙王河,在今威縣牛寨村附近匯入清河。此後,今威縣牛寨以上原清河河段改稱老沙河,以下河段改稱清涼江,並一直至今未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