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千與千尋這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畫風充滿了藝術品和美術品的氣息,像是我們小時候看過的童話故事書的畫風,彷彿是一幅幅高雅精美的油畫或水墨畫一般。還有宮崎駿和久石讓合作簡直完美,感覺不光看了部電影,還聽了音樂會,電影中的配樂千與千尋鋼琴曲超好聽。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在日本的神話故事中,“神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通往奇幻世界的代名詞,意即“被神怪隱藏起來”,受其招待,或遭誘拐、強擄,而從人類社會消失、行方不明。但在其神秘面紗底下,“神隱”其實帶給了一處秘密基地、一方逃逸路線,讓疲憊的芸芸眾生,短期或長久失蹤,棄除既定的主角桎梏,從家庭、工作場所,甚至人際網絡掙脫,自由呼吸。當千尋隨著家人即將般往鄉鎮中的時候,對於一個在城市中生活了十年的“千金小姐”來說,無疑是一種不滿與緊張;當父母不顧千尋的想法,任性地進入神秘隧道並擅自吃他人的食物的時候,可想見對於自己孩子千尋的想法,父母已經習慣了忽視。所以宮崎駿給了千尋一個逃避現實,尋找自我的機會,那就是湯婆婆的湯屋……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千尋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社會青少年的縮影,他們在父母的溺愛中,在家庭的溫室中成長。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網上有很多人對《千與千尋》的影評,能夠看出大家是多麼喜愛它。其中,父母、電車、豬、朋友、無臉男、鍋爐爺爺…大家都有提到,我還想說的是“名字”。為什麼湯婆婆要奪走別人的名字?為什麼千尋只要記住自己的名字就能回到現實?為什麼在那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名字?我想,名字其實就是自我,因為有自我,所以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特殊的,如果失去了自我,那麼每個人將會是一樣的,就像沒有意志機器人,毫無好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了呢?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再來說一下“無臉男”,很多人都覺得它很可憐,但很純真。是的,人本性純真善良,壞人只是吞噬了壞的思想,進而誤入歧途。當今社會中其實有很多像無臉男這樣的青少年,他們本性不壞,只是缺少他人關心;他們沒有朋友,所以內心極度空虛,渴望友情;他們善良純真,所以很容易誤入歧途;我想,只要多一些人關心他們,他們都將成為錢婆婆的得力助手。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還有當無臉男跟隨千尋搭乘奇幻列車去找錢婆婆的時候,你也許很理所當然的認為車上是有乘客的,但是,他們是誰呢?從哪裡來將去哪裡呢?為什麼會搭乘這趟列車呢?也許他們也是神隱到這個世界的,來那裡逃避現實的負擔,尋找心靈的休憩。拿公事包的白領,做苦力的工人…也許此刻作者只想讓他們停下來,享受寧靜的一刻。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情節方面顛蕩起伏,沒有一點多餘的地方,兩個小時的電影結束時也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看似簡單的劇情,稍一琢磨,就能感受到作品想表達得更多,細細品味,才發現一個動畫片裡竟然包含這麼多人生哲理。 大概很多人都會對電影中某一個片段產生共鳴吧。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千尋的爸爸媽媽變成了豬,自己身處魔法世界也不知怎麼回去,像不像剛到大城市打拼一無所有不知所措的你?白龍這時候就像是千尋的救命稻草,可他也只能是給千尋一些建議,很多的困難都還是要自己一個人渡過去,這又何嘗不是生活中的我們的縮影呢?

《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不要回頭,一直向前。


關於最後白龍讓千尋不要回頭,很多人說,他是告訴我們,有的人作為朋友,或作為愛人,只能陪你一程,這就夠了,開始新生活吧,不要再留戀了。可是如果可以,為什麼不去挽留呢?我們真正該放手的,不是曾經的朋友,不是分手的愛人,不是白龍,可能更應該是我們所厭惡的那個環境吧。就像是電影裡的在湯婆婆掌控下的魔法世界,湯婆婆通過改掉別人的名字來控制別人,這個世界裡的生物也是見錢眼開,雖然這個世界裡有千尋愛的白龍,有對千尋很好的爺爺和小玲,可是千尋知道,她是屬於外面人類的世界的,那裡有她的爸爸媽媽,有她的好朋友。她留戀,可她不能回頭的。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是誰。也不要忘了自己的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