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防疫故事】隆冬,與面具下的人

我的防疫故事:

--隆冬,與面具下的人


“既然今日沒人識得星星一顆,那麼明日又何妨做皓月一輪。 ” ——汪國真


2003年的非典在全國肆意橫行,許多人談疫色變,不敢去公共場所、不敢上班、不敢做公共交通。醫院、診所、藥房裡,口罩、洗手液和板藍根等物資全部脫銷,街上的行人無一不帶著口罩…當然這些都是自己聽大人說的--那一年,我一歲。沒什麼記憶,只知道這一段日後讓所有人談起都唏噓的歷史,是汗青史冊上不可磨滅的一筆。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時隔17年,新冠病毒席捲全國,成為了繼非典以來全國範圍規模最大的傳染病毒。更讓我瞠目的是,這次疫情的發源地,便就在我的城市,武漢。


--12月31日,病毒萌芽--

這是2019年上學的最後一天。清晨的第一節課收到了當醫生的父親發來的一條來自他們醫院的公告,內容裡說現在有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正從華南海鮮市場那一帶流出,可能蔓延武漢。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收到父親提醒自己做好防禦避免生病的消息,所以自然也並未過多在意,只是想著再嚴重也不會趕超非典,至少不會讓城市混亂。抱著這種“不可能”式的僥倖,我還跟對桌的同學打趣著:“嘿,最近少去網吧這種地方”。

晌午,我看到微博開始報道有關武漢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也看到很多“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網友開始發帖推測和表達憂慮--我開始意識到這件事情也許並沒有我當初想象的那麼簡單,可看著身邊的人並沒有為此影響正常生活,便也暫時放下了不安。

中午,食堂。與三兩朋友午餐,對這個病毒、對微博上的相關話題,有一句沒一句的談論著。食堂碗筷的敲打聲告訴我,大家尚在正常生活著。

下午,我推掉了當晚與從新西蘭回國的朋友的見面,她也不約而同的告訴我說自己擔心外面的情況決定改天再約--可誰能想到呢,到現在還沒見到面。

晚上,從學校回家,地鐵上如往常一樣擁擠、一樣安靜,沒有人刻意戴上口罩或手套。可我能清晰地看見年輕人的手機上快速地瀏覽著有關該病毒微博或論壇,時而眉頭緊鎖、時而若有所思。


--1月23日,封城--

在此日子之前,病毒已經開始逐漸傳播了,每日微博上的確診病歷都在增加,從幾十到幾百的,使人漸漸憂慮了起來。

11月中旬的時候我便訂了寒假與家人去曼谷的機票--這是我出國讀書之前與家人過的最後一個年了。

1月22日下午,還在醫院上班的父親告訴母親說也許不能跟我們一起起曼谷了,醫院需要醫生們春節期間留下來輪班以招待染上新冠病毒的病人們,父親沒有猶豫便答應了,我想這許是作為醫務工作者內心不可估量的責任吧,便也沒過多說什麼。那天晚上,清著箱子,草草計劃著稍有變動的行程的我,夜裡三點點開微博看到排名第一的熱搜“武漢封城”。

我先是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做出“封城”這一決定可需要勇氣,畢竟分區域抗擊病毒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加大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但作出此決定必是認定醫生們有降低感染和發病的概率。

後來我便開始心疼那些因封城而被迫不能回家與家人們團聚的年長我一些的朋友,於是我給其中一位發了消息:“很抱歉知道你沒法回家過年了,在武漢記得保重身體”,許久對方回覆一條消息:“一切都好,新年快樂”。

有些為被迫取消的曼谷之行感到遺憾和不甘,但抱著“犧牲一座城,拯救一國人”的心態,看著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的“武漢加油”,心裡便也沒那麼難受了。


【我的防疫故事】隆冬,與面具下的人


--1月24日,大年三十--

得肺炎的人好像的確是變多了,聽說醫院的發熱門診人滿為患。醫生護士們在有限的物資裡幹著超負荷的工作,他們忙裡忙外顧及著病人和家屬的感受。每個防護服下面彷彿都藏著一顆炙熱的心臟,都希望自己憑藉一己之力可以為這次嚴重的疫情做點什麼。

一位的士司機淚眼婆娑地撥通了電臺的電話,說自己剛剛接到一位客人,是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她說自己瞞著家人主動請纓報名去金銀潭醫院的發熱門診坐診。她知道家人知情了肯定反對,所以什麼也沒有留下便悄無聲息趕往醫院。老人說:“我從醫一輩子,總要為點什麼。”“看著老人蹣跚走進醫院的樣子,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戰士徑直走向戰場,留下孤傲的背影…”說到這裡的時候,司機顯是泣不成聲。

這天晚上,來自上海、北京等多地的醫生們從自己的城市來到已封城兩天的武漢。他們在最好的大年三十,放棄與家人的團聚而來到“前線”提供支援。隔著屏幕看著這些逆行者們,我彷彿洞察到了堅定的眼神背後那一個個跳動著的理想。

當然也有因為超負荷工作和治療方案尚未成熟而無能為力的年輕醫生們崩潰的場景。五醫院的一位年輕的女醫生在工作間隙崩潰大哭,說自己受不了了。壓抑而又充滿兇險的環境無一不在擴大人們內心的焦躁和不安。那位年輕的醫生尚且如此,崩潰大哭以後卻也若無其事地擦乾眼淚繼續奮戰一線。我看著,心疼卻又肅然起敬--在危急時刻仍然遵循職業操守,而在病患面前沒有一絲怨言地竭盡所能提供幫助,這便是一位醫護人員最美的樣子吧。


--1月28日,封城第六天--

已經不記得這是自己閉關在家的第幾天了。早晨醒來的時候父親已經不在家了,母親說父親今天去了“前線”,在臺北路醫院。我一愣。母親說是父親自願去的,說是不願意讓自己科室的一位奶奶去前線,老人家的抵抗力終究是沒有年輕人強的,所以為了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父親決定自己去“前線”。這段時間一直在上二線班的父親本就每日的電話不斷,即使在家裡也一直在處理醫院大大小小的事務。只是令我沒想到的是,一直告訴我們外面情況兇險的他竟主動趕往前線,並沒有多加思索。晚上在飯桌上當我問他為什麼要主動去往臺北路醫院時,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這是作為一名醫生和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父親說,前來發熱門診看病的病人遠比大夥預料的多,可奈何醫院資源有限,有些病患甚至一天都無法做檢查。

人們好像更焦慮了,因為染病的人日漸增多而痊癒率停滯不前。母親日日與她的朋友們通話著確保對方的安全,順便聊天解悶。他們交換著彼此得到的資源,說著當下的情況,提出自己的希望。

武漢彷彿已是一座空城了,昔日的繁華早已煙消雲散。我從廚房往大街上看,往日行色匆匆的人們如今都不見蹤跡,只有偶爾駛過的車輛和隨風搖曳的樹木。微博上的武漢航拍記錄著江漢路、戶部巷、街道口這些曾經繁華地帶的不可思議的寂靜。很難從這些照片和視頻裡看出這本該是一座燈火闌珊霓虹閃爍的繁華城市。


--1月29日,封城一週--

早晨父親的醫院收到了一份匿名外賣,裡面是一份餃子,留言條上是一位來自江蘇的大學生。留言條上寫著:“武漢加油,醫生們加油,我也是一名學醫的學生所以我深知從醫的不易,這份餃子大家都可以吃,奮戰一線著實不易。願醫生護士們保重,新年快樂。”字裡行間流露著人與人之間情感共通的傳遞感,也是一個偉大而神聖的職業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儀式感,同樣還是這座城市被國家惦記和憂心著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我的防疫故事】隆冬,與面具下的人


網上出了一個卡通視頻,以第一人稱講述了武漢這個“家庭成員”作為中國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在特殊時期如何得到兄弟姐妹的關愛和母親的照顧。最後那句“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接你回家”讓人感慨萬千,評論區裡那些“羊肉湯來了”“燴麵來了”“煎餅果子來了”更是讓我熱淚盈眶--一個國家應該有的樣子,就是每個城市之間互相牽掛互相守望啊。

母親同事的妻子也要上前線了,陸軍總醫院,可能需要去一個月。母親和同事們在群裡提醒著注意防護注意安全,還說口罩如果是不夠用就來我們這裡拿--儘管我們也缺,但我們也都很擔心。我看著窗外,忽地覺得自己渺小的像只螻蟻,想著“戰士”們一個個奔往前線,前撲後繼,不惜一切。對於他們的偉大犧牲,總覺得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1月31日,封城第九天--

感染的人越來越多了,人們都開始變得更加的不安和焦躁起來。

早上父親說醫院內科的吳醫生感染了,正在家裡隔離。吳醫生說也許是年前給病人看病所以感染的。父親跟吳醫生通了電話,“我還好,”吳醫生說,但我能明顯感受到他語氣裡的故作輕鬆,“目前還好,不用擔心”。

晚上母親接到電話,是另一位年輕的同事。她說自己的母親被確診了,自己也是疑似。一家人在口罩等防護措施都緊缺而且公共交通也不便利的情況下,騎著單車從江漢區趕往協和醫院做核酸檢查。母親的結果出來是陽性讓她很是六神無主,面對一家兩個病患的局面,同事不知所措。每次她給母親打電話的時候,我都能從她的聲音裡聽出些許淚水未乾的哽咽,心裡不禁跟著難受起來--人在疾病面前總是渺小到令人唏噓。父親告訴她要做好自己與母親的心理疏導,並給她送去了一些我們自家也所剩無幾的酒精。因為避免傳染,她只能給我母親打電話一個勁兒表達謝意,母親說,“危難之時一定會盡其所能提供幫助”。一個年輕人在突發情況下不得不獨自面對的一切,都時刻闡述著生命的無力和脆弱,但同時也告訴了人們如何懂得珍惜。


【我的防疫故事】隆冬,與面具下的人


--願雲霧終被剝開--

都說疾病直射人心,因為人心將在疾病面前被展現的一覽無遺。在這次的抗疫情工作中,我無力做出任何貢獻,只是偶爾看著匆匆車輛,心情複雜,許多事情也是從大人們那裡知道而非親身經歷。許多年後也許如今經歷的種種心理鬥爭都會被淡忘,但這次的那些被稱作“逆行者”的英雄們是永遠不會被忘記的。鍾南山院士在耄耋之年臨危受命來到武漢,逆風而行,鐫刻胸懷天下的壯舉。不曾忘,請戰書上一枚枚鮮紅的指印,“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寫滿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家國情懷;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孩剪去青絲,穿上重甲堅守戰場,一襲白衣染就一國熱血的芳華。 新型冠狀病毒氣勢洶洶猛如虎,面對生死茫茫,他們臨危不懼,用滾燙的血脈築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用春節與家人團聚的良辰灌溉治癒患者的保壘,用灼灼燃燒之心傾注一切安好的明天。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在黑暗俱下的夜裡,總有最勇敢的人撐起一片天,把愛與希望的根鬚扎於土裡,讓智慧與情感的枝條在空中招展,讓我們在無助時總能看見希望,在四處高牆的困境中總能看見曙光。在新型肺炎的迅猛侵襲下,“逆行者”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願雲霧終會被撥開,陽光也將會照進來。


--尾記--

基辛格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當中那些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好好的。”在危難面前,這大抵是了。

最後的最後,只願武漢這座城市能快點好起來。春暖花開的時候,能去武大看櫻花、去戶部巷品美食、去東湖賞風光、去曇華林聊文藝、去江邊徜徉霓虹…

希望如此。

雖然海嘯來過,但櫻花還是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