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文 / 張曉蓉

對於故土,是千千萬萬遊子永遠的情結,對故土的愛戀,構成了生生不息的愛的清流,它穿行在歲月之旅,把過去和現在串聯起來。那山,那水,那人,那些關於故鄉土地的傳奇的故事的存在,又讓人倍感故土的豐饒、美麗與親切……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我從未離開過故土,我用我的腳丈量她的方寸,我用我的胸脯感受著她的溫暖,我用我的心跳和她進行著穿越時空的對話。故鄉的遠山,河流,參天聳立的樹木,遍地的泉眼,曾經香霧繚繞的寺廟……她用她特有的魅力留住她的子民的腳步,呼喚她的遊子的迴歸。

我的故土,我從來不曾離開,但我依然深深熱愛!很多遠道而來劉家場的旅人,到達目的地後,總不忘到慶賀寺中學走走看看。

慶賀寺,顧名思義,這裡曾經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寺,當琅琅的書聲取代了誦經的吟哦,當現代化的教學樓取代了千年古剎,這裡亙古不變的是一如既往的繁華,鬱鬱蔥蔥的樹木和一份對信仰的執著。在這個歷史的對接中,文化和精神成了最堅韌和最優質的紐帶。我總是認為,佛家文化博大精深,道義和良知成為它的精髓,現代教育就是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感恩情懷的教育就是佛教的宗旨,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也是一塊淨土,佛教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故土一景慶賀寺,我有資格深談,因為我在這個地方工作了26年。26年,是一個不短的歲月,青春韶華已逝,我依然懷揣著一顆不泯的童心在這裡堅守。

我喜歡在月夜,一個人靜靜地漫步在校園,這個時候的校園和白天有著完全不同的情調。喧囂已褪盡,月華如流水,流瀉在如蓋的香樟樹的葉面,漏下點點金光,伸出手,手上也就有了幾點跳動的斑駁。微風拂過,送來早春新葉的芳香。背靠香樟,我常常想起那個鍾情的和尚,那個和他相愛但不能相守的鶯妹子。就讓我們把時光倒流,穿越時空的隧道,去回顧慶賀寺的演變歷史,去追溯那段曾經甜蜜的鮮為人知的古剎愛情。

慶賀寺古廟始建於明朝,當時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剎,來這裡朝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鐘磬聲聲,香霧繚繞,好一個虔誠聖地。時光走到了1938年,武漢淪陷,中共湖北省委決定,將原居湖北省第四區簡易師範學校從荊州城遷來松滋,為了革命的需要,選定慶賀寺為校址是最好的掩護。簡師建立了黨支部,在抗日戰爭時期,湘鄂邊特委以簡師為根據地,建立中共松滋中心縣委,轄松滋、枝江、宜都、五峰、長陽等五縣,在湖北省委、南方局、湘鄂邊區黨的關懷下,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革命鬥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後,慶賀寺正式成為正規的學校,從一所小學發展成為中學。慶賀寺作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1986年10月,當地政府籌資在簡師舊址修建了一座紀念碑,1988年,松滋縣政府公佈慶賀寺中學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段歷史,詳盡的收錄在慶賀寺中學的校本教材《江南抗大》一書中。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慶賀寺中學是一個有著光輝歷史的學校,每次,當我走下教學樓,橫穿操場,拾級而上,走近紀念碑,心中總會湧動一份崇敬與感動,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快樂。雙手撫摸冰冷的紀念碑,刺骨的寒冷穿透心扉,彷彿在向我訴說那段風雨如磐的歲月!懷抱救國救民的赤子曾在這裡留下足跡,曾在這裡戰鬥,曾在這裡灑下汗水、淚水和鮮血,讓我們記住這些人的名字,他們是:潘元凱、田綏祥、張師載、程仲梅、施宏浩等。歷史沒有忘記英雄,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走進紀念碑碑文,在碑文中重溫這段輝煌的歷史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抗日戰爭進入艱苦歲月。為在湘鄂邊區建立抗日活動據點,培養抗日鬥爭骨幹,董必武暨中共湖北省委決定,將國民黨第四區專員公署開辦的湖北省第四區簡易師範學校,由荊州遷至松滋。經過簡師地下黨組織及簡師教導主任田綏祥與國民黨當局據理鬥爭,10月25日,簡師遷入西齋靈鷲寺。1939年9月遷至此地(慶賀寺)。由於國民黨頑固派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極端仇視簡師地下黨組織及其領導的進步活動,1942年春,簡師遭扼殺。

簡師在松滋的三年多,正值國民黨反動派反共高潮,環境及其險惡。簡師地下黨組織,先後在中共湖北省委、湘鄂西區和湘鄂邊特委領導下,在周恩來、董必武以及錢瑛、何功偉、蔡書彬等領導人的關懷領導下,堅持抗日救國的路線,貫徹抗大的教學方針,培養了一批幹部,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積極組織進步師生,深入敵後,宣傳群眾,激發了湘鄂邊區人民的革命鬥志,支援了抗日鬥爭。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1986年,這是一個值得大家記住的年份,一座巍峨的紀念碑矗立在了慶賀寺中學的校園。那天熱鬧非凡,那天,曾經在這裡戰鬥過的健在的老革命老英雄都特邀來到慶賀寺中學參加了熱鬧非凡的紀念碑落成儀式。鑼鼓喧天,鞭炮轟鳴,鶴髮童顏的幾位老者踏上這片土地,他們熱淚盈眶,是想起了昔日的戰友?還是感慨今朝的變化?他們激情滿懷,潑墨揮毫。"緬懷先烈,激勵未來。 李東波","發揚簡師革命優良傳統,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孫雲 朱惠民",荊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易法新題詞"弘揚簡師精神,提升教育水平",松滋市委副書記段昌林書就了"繼承革命傳統,彰顯育人功能"……掌聲,歡呼聲久久迴盪在慶賀寺中學校園。大家也要記住,那年慶賀寺中學的校長是現在仍然健在的退休教師謝學丙。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我相信風水,這不是迷信。前面說過,當寺廟轉換成學校,是最完美的文化與信仰的對接。歷史也印證了這點。1985年到1990年,慶賀寺中學跨入了輝煌的頂峰,這幾年中考成績一直在松滋市領先,82級85屆畢業生中考成績獲得了全市的冠軍,這樣的一個山區學校創下的業績讓世人刮目相看。從此,慶賀寺中學名聲大震,周邊的學子都紛紛前來就讀。

這裡孕育了一大批優秀的教師,他們在這裡走上講臺,歷練好一身武藝,然後走出大山走向了更廣闊的外面的世界。慶賀寺中學沒有挽留,因為她秉承了佛家的善良美德,懂得成就是一種人間大愛。這些走出去的教師是,黃君,胡雪芳、胡小平、梅祖鳳、李炳剛、楊全、趙長銀、覃端鳳、周永紅、孫紅等等。這些人,無論是繼續耕耘在三尺講臺還是走上了其他工作崗位,他們都是事業上的佼佼者。是慶賀寺的靈山秀水養育了他們,賦予了他們執著奮進的秉性,他們,永遠是慶賀寺的驕傲!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走出去,是一種執著,留下來更是一種忠誠。近幾年來,慶賀寺中學面臨嚴峻的挑戰,生源減少,教師隊伍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加之負債累累,到了舉步維艱的境地,但,慶賀寺人從來都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一直記得那天那個讓我感覺有些悽楚的時刻,顫巍巍的謝學丙老校長拉著新上任的汪華鋒校長的手說:"華鋒啊,你一定要把慶賀寺這所學校搞好啊,千萬別讓它垮了……"沒有更多的豪言,萬千叮囑萬千期望就濃縮在這樣的一句話中。汪華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肩負著父老鄉親的重託走馬上任了。面對幾十萬的外債和壓力,他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在艱難中扛起了慶中大旗,他渴望慶賀寺再塑昔日的輝煌!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這依然是信仰以及由信仰派生出來的對教育對人民對世界的忠誠。我相信信仰,相信忠誠,我更相信神靈會佑及這樣的子孫。我無數次在冥冥之中都彷彿感覺到在我的腳底下有一道佛光在閃耀,像不熄的火種!是的,他,就坐立在我們腳下的某個角落,一口圓圓的缸是他的歸宿,長鬚飄飄,慈眉善目。那年,他88歲!他就是慶賀寺古廟的主持劉慶順。

劉慶順出生在湖南湘西一個窮苦人家,早年喪父,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劉慶順生就一副好身板,15歲那年,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撒手人寰。於是,他走進了同村地主家,成了王家地主的長工。小夥子身體好心眼好,三年時光就這樣轉瞬即逝。王家小姐王柳鶯和劉慶順同歲,劉慶順大柳鶯幾個月,三年時光,日久生情,當他們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當情竇初開的他們四目相對的時候,小夥有了火辣辣的眼神,姑娘有了一抹緋紅的羞澀.。18歲,他們在最好的年華相愛了!但走到一起是不可能的。後來,小姐嫁到了湖北的劉家場慶賀寺,典型的門當戶對,丁姓大戶人家。當迎親的嗩吶吹起,當穿著鮮紅嫁衣的王柳鶯隨著浩浩蕩蕩的馬車隊遠去,劉慶順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他發瘋般的咆哮,如同獅吼,頂著蓋頭的小姐只能是一任清淚在臉頰流淌。三年後,丁家少爺死於肺病。王柳鶯成了寡婦。丁家少爺的父母在王柳鶯嫁到他們家後也相繼去世。年輕的寡婦從此獨守空房,孑然一身。人們說,她剋夫,即使有這樣大的家產有誰不要命敢和她在一起呢?

小姐嫁人了,劉慶順心灰意涼,生不如死,剛剛到來的愛情就這樣夭折了,他認命!他知道小姐和長工之間隔著的距離!就在小姐遠嫁他鄉的第二天,他辭別了地主,他要離開這塊傷心地,他想把一切遺忘、埋葬。臨走時,他只是和地主老爺說過這樣一句話:"老爺,我去雲遊四方了!"他走了,他想遁入空門,他朝著小姐遠嫁的方向走著尋著……這是用腳丈量的情愛,從湘西到湖北腹地,他裹著一身風塵來了!一天,在落日的餘暉中,他聽到了飄渺的鐘磬音,這是輕輕的呼喚,他循著聲音找尋,終於見到了一座寺廟,這就是慶賀寺。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20多歲的帥小夥走進寺廟當和尚,多半都是情痴,看破紅塵萬念俱灰。他就是這樣義無反顧地成了和尚,淨身,受戒,法袍,缽盂,誦經,打掃,他的勤奮深得廟宇師傅的賞識。一天,在求神拜佛的長長的隊伍中,寺廟來了一個女子,女子清秀,打扮得體,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主,但,她的眉宇間總透著些許的滄桑和悲涼!就在輕輕敲擊的缽盂聲中,在那個檀香飄逸的大堂經殿,他們四目相對了!秋水也好,靈動也罷,真正讓劉慶順記住的是柳鶯那雙眼波里流露出來的聰慧,這雙眼睛向他詮釋了一切她依然深愛著他,她理解他遁入佛門肯定的因為她,她知道今生能夠再次相遇是前世註定的緣分,縱使在最深的絕望中她都默默的等待……他讀懂了一切她的生活一定遭遇到什麼變故,她的選擇是身不由己,她一直都在牽掛她的長工哥哥……香霧繚繞,淚眼迷離,"那一日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是你誦經中的箴言……那一夜搖動啊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啊轉水轉佛塔,不為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那一瞬,我已飛,哦,飛成仙,不為來世,只為有你,喜樂平安!"因為懂得,所以珍惜,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沉寂之後的愛情,一旦在更加成熟的身體裡燃燒,是幸福和甜蜜的,更是瘋狂而不可遏制的的!後來的日子,不,後來的歲月中,和尚很自然的擔起了照顧小姐的任務。寺廟和小姐家相隔不遠,這種暗中的關照,彷彿都已經被寺廟裡的僧侶們接受,他們的相愛本就超越了世間俗氣的男歡女愛,他們本是前世就結下了塵緣。後來,小姐生了一個兒子,丁家的香火續上了,兒子是和尚的,但姓丁,和尚高興,他本來就沒有太大的奢望,今生能和小姐相愛,就是最大的快樂。善良的小姐沒有遭遇更多的指責,因為她太善良,她從走進夫家那一天起,她就把關愛播撒給了鄉鄰,鄉鄰後來都知道她和長工哥哥的故事,人們也在暗中呵護他們。善良,就在這樣的境遇下,成就了這對有情人。

仔細算來,小姐只給和尚提出過這樣一個要求,那天,她弱弱地說:"聽說香樟樹做成的箱子裝衣服香,還不生蟲子呢!"和尚走了幾十裡,尋找到一根香樟,他扛著樹回來,然後送給了小姐,香樟做成了箱子,小姐的箱子香香的,再也不擔心蟲子什麼的啦!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深味無常的人,才會在心底裡生出如此平常的願望啊!就衝著小姐這樣的一句話,和尚在滿寺廟都種下了香樟苗!春來,發芽,夏來,青翠,秋來,多彩,冬來,安眠,等下一個輪迴,春風再起的時候,香樟會在爛漫的春花裡微笑!幾年後,遮天蔽日的香樟樹給大地一片綠色,穿行其中,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勃發與昂揚!因為,這是愛情樹!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我曾一直納悶,為什麼這裡的樟樹格外茂盛,當我聽附近的老太太給我講述了這個故事後,我對這種樹種格外喜愛,我更加喜歡在月夜一個人靜悄悄的行走在校園香樟下,看月,聽風,我知道這個地方殘留著他們的足跡,瀰漫著他們的氣息,我在用心靈感受這段悽美甜蜜的愛情。在當今留守婦女濫情濫愛的所謂性自由的年代,我更欣賞和尚的愛情!雖然有悖於佛門規矩……

小姐和長工結下了一世情緣,即使遭遇孽緣也能逢凶化吉。一年冬天,劉家場地區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乾旱,漫山遍野的枯枝敗葉只要一星半點火光就能讓這個世界燃燒。慶賀寺古寺就在這樣的境遇中迎來了一場火災。

天乾物燥,一天深夜,大堂的燭臺不小心被風颳倒,於是引發了一場大火。乾旱讓周圍七里八鄉連吃水都成問題,哪來的水救火啊。人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大火把寺廟燒得精光。已經當上了主持的劉慶順在火光中咆哮,落淚,這個場景讓小姐再次憶起她出嫁那天的情景,山坡上的長工哥哥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無奈與淒涼!寺廟是哥哥的第二個家,沒有了這個地方,無疑是讓他再死一次。小姐走到哥哥身邊,只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要緊的,我來幫助想辦法!"之後,小姐變賣了丁家所有的田地,甚至把家中值錢的東西也變賣了,她把這些錢全部交給了劉慶順,不久,一座嶄新的寺廟再次矗立在世人眼前,廟中香火更旺,那是慶賀寺廟宇最鼎盛的時期。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幾十年以後,和尚在他88歲那年,坐化了。和尚坐化了,徒弟們首先去通知了小姐。小姐來了,沒有嚎啕,只有深深的凝望,還有一行清淚,就像她遠嫁他鄉聽到那一聲嚎叫時一樣!她知道,這是他們人生的第二次撕心裂肺的離別,這一別,將永無再相見的那一天了!3天后,小姐病了,7天后,小姐走了。臨死前,小姐只是對兒子交代了這樣一句話:"兒啊,我死後,把我埋在後山山坡上,能讓我天天看得見他……"兒子明白母親的心思,他尊重了母親的意願。直到今天,小姐的高高的墳頭正躺在慶賀寺中學斜對面的山坡上,她正守望著她的唯一的愛人!後來,小姐的兒子領著他的家眷回到了湘西,那個地方是小姐生命的根!寫到這裡,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他們?我想,我們應該祝福他們才行啊!

慶賀寺中學,藏在山林中的“傳奇”!

我曾經把我聽來的關於這個古廟最美的故事講給很多人聽過。他們也從多角度評價,有人說"有情人終成眷屬",有人感嘆"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還有人說"我能遇到這樣的和尚就好啦"!我從故事中聽到的是忠誠和執著。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有什麼樣的延續,我們延續了這份忠誠,對教育的忠誠,對學生的忠誠,哪怕面對留守孩子中那些厭學的學生,我們依然執著,依然毫無保留地奉獻我們的愛心!

鐘磬聲聲,朝朝暮暮,已經離我們遠去,書聲琅琅,日日夜夜,與我們相伴。帶著信仰和執著,慶賀寺中學永遠是春天!"創松滋的特色學校,爭山區的一流學校,做永遠的平安學校"將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湖北省松滋市劉家場鎮慶賀寺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