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讀完邯鄲知名作家王克楠的散文《河流邊的生活》,筆者驀然想起散文評論家王聚敏說過的一段話:

“散文創作過程應該以情感為經,以事件為緯,以文學語言為手段,最終為讀者提供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從而彼此產生一種靈魂的碰撞與共鳴。”

筆者認為,王克楠的這篇散文可以說是王聚敏上述理論主張的實證。

《河流邊的生活》著重回顧了作者少兒時代的不堪回首的兩個悲劇故事,表達了對中國特殊政治年代的血淚控訴。現在回顧一下這兩個悲劇人物。一個是“瘋二哥”。文化大革命時期,正是個人崇拜如火如荼的年代。


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因為個人崇拜,多少個像二哥一樣的人們斷送了一生的前途和幸福。街道給每家都發了領袖畫像和領袖石膏像,鄰居二哥的父親出於對領袖的尊敬,每次叩拜的時候總捧著石膏像,久而久之,石膏像因為汗漬染成了一道道黑印,為了掩蓋這個過失,二哥自作聰明地找來油漆將領袖像刷黑,被軍宣隊判刑12年,因為常年陪綁去看槍斃人,二哥從此瘋了,監獄人員允許二哥父母給他辦了保外就醫。

最後,瘋二哥爬上煙囪,像大鳥一樣騰空飛翔。另外一個是“飄來的姐姐”。“我”上小學的時候,飄來一個姐姐,臉膛紅紅的,辮子長長的,走路毫無聲息。姐姐的到來,給“我”恐懼而單調的生活帶來了些許的生機和亮色,給文本塗抹了一層暖色調,稀釋了文本的消極悲涼成分。少不更事的“我”悟到姐姐有沉重的抑鬱心理。哭幾乎是姐姐生活的主要內容。


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姐姐在姨媽家待了幾個月,因為生活拮据被迫離開了。姐姐的養父階級成分不好,經常被揪鬥,得了傷寒,日漸消瘦,終於油燈耗盡。於是,養母嫁人了,給姐姐包辦了一場不明不白的婚姻。臨近大喜之日,堅貞的姐姐抱著大石頭沉河了。

本文刻畫的還有挖防空洞因為塌方犧牲的少年夥伴“劉恩三”,忍受不了精神折磨而含冤上吊的教師或工程師等悲劇人物。在該文第四章,作者寫到挖防空洞的故事,挖防空洞需要燒磚,但是缺耐燒的木材,在老師的倡議下,“我”和同學們一起去亂葬崗挖棺材板燒,結果淋了一場雨,雨點打在棺材板上,冒起了一陣白煙,黑乎乎的人影在上面走動。“我”受到驚嚇,發高燒一個星期,在家休養一個月才康復。親眼目睹這些離奇悲慘的事件,導致“我”兒童時代的恐懼的情感體驗。


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筆者認為,恐懼和陰暗心理便是這篇散文的“經”,這些荒誕離奇的事件便是這篇散文的“緯”。

將童話敘事、夢囈、意識流和小說技法等元素融入其中,是該文獨特的語言手法。對於那個荒唐年代發生的故事,採用這種語言手段不失為一種明智而高明的選擇。這篇散文是從夢開始的,第二章第二句也是寫夢:“我是個擅於做噩夢的孩子,外婆住的老房子很大,很空,裡面到處的黑色的影子。”“我”時常從夢中驚醒,夢中的黑暗形影不離,伴隨了“我”的前半生。

挖棺材板燒磚,“我”受了驚嚇,發燒一個星期,晚上“我”又做噩夢了,夢見野貓對姐姐伸出爪牙,甚至“樹也舉著手,要撕破姐姐的衣服,有的樹幹乾脆變成了蛇,吐著鮮紅的信子”衝向姐姐。“我”還夢見了西藏的喇嘛,問他認不認識內蒙古喇嘛,最後喇嘛“縱身跳進湖裡,變成一條紅魚衝著我笑?我很納悶,魚怎麼會笑呢?”


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由於是採用的兒童視角,所以便於運用表達心緒意緒的意識流,從開篇到結束,基本是“思想恐懼”和“心理陰影”統領全文。讓筆者始料不及的是,作者將意識流成功借鑑到散文創作中,竟然是這樣天衣無縫、恰到好處。該文離奇的情節描寫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顯然是受了小說的浸染。

姐姐投河了,“我”還小,沒有哭,神情呆滯,兩天茶飯不思,外婆罵“我”吃飽撐的。還是姨媽懂“我”的心思,她帶“我”到沁河邊,一把一把扔黃表紙,一邊告慰姐姐:“命苦的閨女,這個人世不值得珍惜,你掉進了水裡,就好好睡吧,水裡比陸地安靜,也乾淨。”


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筆者在上段列舉的幾個情節也充分展示了文本的小說元素,還有《河流邊的生活》第三章開頭也頗具小說的風味:“姐姐走了,哭著離開這個小城。姐姐畢竟沒有瘋掉,但是鄰居二哥瘋掉了。”

象徵、寓言和宗教給該文蒙上了一層神秘詭譎的色彩。在該文第七章,瘋二哥突然不喊叫了,但是“井突然會說話了”。掏了井,發現是一隻銅貓在作怪,沒有人敢抱這隻貓。但瘋二哥的爹媽卻把它抱回家,說是“前些天做夢,夢見了貓大夫,說可以治好兒子的瘋病”。為了辟邪,張大爺從老家請來跳大神的,大神彷彿有先見之明,單獨繞開了瘋二哥的門口,“好像瘋二哥家有老虎”。


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還有開篇第一章,“我”出生前,“媽媽”哭著跑向醫院,大昭寺的喇嘛說:“你家老二可能很難,萬一順產,不是大善就是大盜。”“媽媽”堅決選擇順產,並給“我”起名為“克難”,她以為“我真的可以為這個岌岌可危的家庭帶來轉機。”還有“我”看到棺材板淋雨冒煙、上面有黑影走動,“我”受了驚嚇,郎中打針也於事無補,就是不退燒。

大昭寺的喇嘛關於“我”的讖語,圍繞劉恩三飛翔的一群神奇的鴿子,瘋二哥在老師或工程師上吊前的異常舉止,瘋二哥在鄉下弄死一條牛,這一系列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故事或場景,無疑增添了散文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文本的意蘊和內涵。

此文結尾頗有兒童文學敘事風味,摘錄如下與讀者共賞:

“我呆呆地望著河水,覺得河水的漩渦就是姐姐笑的時候的酒窩,姐姐躺在水裡,比陸地上更好看,水裡有草,有荷花,水藻,姐,你不會餓的,我要是想你的話,會跳進河水裡找你。一個有夢的城市,一條有夢的河流,一個有夢的寺院,一口有夢的老井,菜園子,攔河壩,掉進河床裡的雲朵,河川裡會唱歌的魚,一切都是好的,比魯迅先生寫的《好的故事》還好。”

“一切就這樣吧,光陰還在繼續。時光如同流水,把痕跡刻在一個少年的心床,讓他人到中年,還誤認為停駐在少年的港灣。”


意識流的童話敘事,淺析王克楠散文《河流邊的生活》審美魅力

《河流邊的生活》結尾寫出作者對童年生活的遐想、懷念與緬懷,更有歷經滄桑後的深刻體驗和人生反思,還流淌著一股悽美的詩意,這種獨特的體驗強烈地碰撞著讀者的心靈。

王克楠有小說、詩歌、散文等多種體裁的寫作,這樣便擴充了其文學儲備能量,為他的散文提供了多種借鑑可能;而他在進行文學評論的創作同時,又無形中增強了文本創新的意識、提升了文學審美水準,其散文因而具備深刻厚重的思想意蘊。

作者簡介:蔡先進,系第七屆冰心散文理論獎得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協會員、武漢作協第十一屆簽約作家,新洲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王克楠:原名王克難,筆名克楠、丁火兒,1956年出生內蒙古烏蘭察布盟。1986畢業於河北師大中文系,1995年結業於北京魯迅文學院,1996年加入河北作家協會,2004年加入中國散文學會。任邯鄲市作家協會秘書長,河北散文學會常務理事,邯鄲散文學會副主席、秘書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