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2003年上映的《海底總動員》,是史丹頓以及李·安克里治兩人導演的美國動畫電影。該影片一經上映就好評如潮,曾一度刷新了美國曆史上動畫電影的開畫票房紀錄,是2003年全球票房第二的電影,全球總票房9.26億美元。該影片於2004年成功收穫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導演安德魯·斯坦頓也憑藉此片第一次拿到奧斯卡小金人。承擔該片動畫製作的皮克斯工作室,就此開啟了走向美國頂級動畫佳作製造者的征程。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這是一部關於愛,關於勇氣,關於成長和自由的故事,溫暖又揪心,簡單又滿含深情,通過小丑魚父尋子的一路歷程,在歡樂中詮釋父愛、成長、勇氣的價值,是一部給兒童帶來歡樂喜歡,給成人帶來思考和頓悟的絕佳電影。

生性謹慎膽小的醜魚爸爸馬林因為對兒子尼莫過度保護,小尼莫產生了叛逆心理,急於要反抗父親證明自己的尼莫遊入深海而被潛水員抓走,痛徹心扉的馬林開始了一場萬里尋子路。尋子路上,馬林遇到了有短暫記憶健忘症的藍唐王魚多莉,兩條魚一路經歷了鯊魚嘴邊逃生,穿越水母群,鯨魚肚中生死一線的千難萬險,最終實現了父子重聚。

《海底總動員》之所以十幾年後仍能稱為動畫電影的經典,主要歸功於:一、影片絢麗多彩的動畫效果、栩栩如生的海底景象,讓觀眾深陷真實又夢幻的海底影像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海底震撼;二、故事溫暖簡明,敘事角度獨特,以父親和兒子雙線並行的方式把每一個家庭、每一對父子之間會有的故事鋪展開來,最容易觸動人心引起共鳴;三、人物的對比刻畫,以配角促成主角的成長,更能突出電影的核心價值。

此外,結合電影展現的情節,深入探討可以看到電影背後的引申價值:父母不是孩子人生的主宰,對孩子的過度控制和保護是害不是愛。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01 色彩絢爛、震撼逼真的動畫效果,帶給觀眾一場視覺盛宴

動畫電影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其動畫色彩,能夠展現給觀眾豐富的色彩和逼真的效果,也能夠鋪陳情緒、烘托情節,提升整個電影的質價感。

《海底總動員》被稱為充滿視覺感染力的天才作品,其動畫效果的成功點主要集中於色彩渲染、情節烘托和細節精良三方面。

  • 一、飽和的色彩渲染,呈現一個夢幻的海底世界

實際的海底世界是昏暗的,但為了烘托海底的意境,影片採用了飽和度較高的渲染方式,呈現出形態各異的海洋生物和大海天然的色彩。整個影片以明亮的蔚藍色為底,層層鋪陳渲染出變化多姿的色彩。全片多見高飽和度、高純度色彩的搭配,帶來視覺上的觀感衝擊。

同時,色相對比、冷暖色調的搭配渲染也是組成夢幻世界的重要因素。

主角醜魚用亮橙色、白色條紋交互,與藍色海洋形成對比,鮮明又和諧,既是突出主角色彩,也是應用色彩美學吸引觀眾眼球。用晶藍的海洋色渲染出紅色魚卵的小丑魚的家,柔軟的海葵舞動帶來視覺的美妙,海洋學校色彩斑斕多彩的海底生物,給人帶來愉悅歡快的體驗。

《海底總動員》在製作時每一幀畫面需要渲染4天時間,極盡逼真的渲染呈現出的動畫場景,在意境上奠定了觀感的舒適度和情緒的歡快性,視覺上打造出了美輪美奐空前壯觀的海底世界,皮克斯也用其獨特的動畫色彩設計成就了自己無與倫比的動畫製作王國。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 二、場景中的色彩變換烘托情節開展

成功的動畫色彩,會在場景的色彩鋪墊和轉換中烘托出情節的發展,讓觀眾在視覺體驗中感受到影片所要傳遞的快樂、憂傷、美好、幸福等內心情緒。

小丑魚尼莫因為反抗父親而遊向深海的大船時,背景的海由初始明亮的湛藍色慢慢轉變為濃郁的深藍色,給人視覺上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為接下來尼莫被抓的情節做好了情緒鋪墊和故事承接。

作為《海底總動員》最震撼的場景,馬林和多莉落入水母群的場景,皮克斯運用了一種全新的陰影方法,叫做模糊透視法,這是介於三維動畫和二維動畫的中間策略,讓畫面的呈現比三維效果柔和,比二維效果更真實。

遵循觀眾的審美和情節發展的需要,馬林和多莉剛遇到水母時,它們是粉紅色半透明的顏色,給人以安靜溫柔的感覺,但隨著情節發展,水母分泌毒液傷害他們時,整個場景的色彩中加入了淡淡的紫色,增添了人視覺中的緊張急迫感,是應用了視覺色彩來烘托故事情節的危險感。

動畫場景不是單純的背景,故事的氛圍、情節的起伏都在動畫色彩的巧妙變換中呈現。《海底總動員》正是把握住了動畫色彩和場景應用的精髓,以色彩烘托情節,在瑰麗奇觀的景象中引領觀眾走進故事的核心,情節與意境互相襯托,更能加深影片給人的震撼。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 三、遠近景交融,動畫細節中展現製作功底

《海底總動員》用遠景鏡頭托起了影片宏觀震撼的海底景象,而用近景鏡頭展現精美的細節,突顯海底場景的真實性、製作的精良。

開篇大幕的遠景海底世界和結尾處同樣的遠景海底世界,相互輝映,一個是整個故事的背景交代,一個是故事價值的提升,讓人由遠景進入故事,在同樣的遠景中體味故事帶來的感悟。

影片中遠景鏡頭下,珊瑚礁邊無垠的海,大西洋洋流的流動,悉尼的夜空,每一個遠景都美的令人窒息。

近景鏡頭清晰展現出小魚鱗片的反光,烏龜的盔甲的褶皺,甚至鵜鶘的羽毛,細節的精良無處不在。即使是數以萬計的水母群裡,仍能夠在半透明的凝膠效果下清晰地看到水母的冠、觸鬚和手臂以及各部分搖曳擺動的不同,是整個影片最美妙也是最逼真的地方。為了呈現真實的鯨魚腹中世界,製作人員甚至順利爬進一隻擱淺死掉的鯨魚體內觀察,通過解剖死鯨的屍體研究它的內臟結構,從而呈現出了最逼真的鯨魚腹中世界。

《海底總動員》,以成功的動畫色彩和效果呈現帶給觀眾絕美的視覺享受,推進人的觀感慾望,連接起故事情感的傳遞,成為整個故事價值深化的鋪墊。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02 雙線平行的敘事角度,故事情節更飽滿,情感表達更濃烈

《海底總動員》不只是從父親的角度詮釋父愛和放手,也不僅是從孩子的角度看待父愛和成長,

整個故事是從父親和孩子兩個對立的角度鋪展開來,雙線並行,讓觀眾既感受到父愛的偉大,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長和能力,其實遠勝於我們所以為的樣子。雙線並行的敘事手法,同樣暗喻了兩代人心靈之間碰撞、遠離再靠近的靈魂追尋。影片獨特的敘事角度讓簡單的故事情節更加飽滿豐富,情感表達更加濃烈真摯。

馬林對兒子過度保護,兒子尼莫對他產生逆反心理,面對爸爸膽小謹慎的樣子,尼莫甚至有點“瞧不起”爸爸,為了證明自己不像爸爸那般怯懦,也為了抗議爸爸的過度保護,尼莫負氣遊向深海,卻被潛水員人類抓走。故事就此開始,從爸爸漫漫尋子路和兒子勇敢自救回到爸爸身邊兩個視角展開來,父親歷經千難萬險,一路險途中懂得了愛是勇敢而不是桎梏,兒子在同樣陌生的世界,一個人探索成長,懂得了父愛的偉大,更學會了人生的勇敢無畏。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 一、父親的故事線:膽小怯懦的爸爸,為愛成長為勇敢的戰士

內心極度怯懦的馬林,因為經歷了妻子被鯊魚殺害的慘痛,成為了一個害怕深海、害怕危險的膽小之人。面對兒子生死未卜的現實,他豁出一生的勇氣,走向尋子之路。

邁出了第一步的馬林,並沒有克服內心的恐懼,這時他恰巧遇到了樂觀自信的藍唐王魚多莉,在多莉的幫助下,他們歷經了與大白鯊布魯斯的幾次驚險追逐,在深不見底的深淵與怪物搏鬥,穿越了毒液遍佈的水母群,遨遊過東澳暖流,在鯨魚肚子裡生死抉擇,最終尋回愛子。

在我看來,馬林的尋子路,其實更像是一個爸爸的自我成長之路。從一個畏畏縮縮對一切都保持謹慎態度的膽小者,馬林懂得了勇氣與愛能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唯有勇敢向前,才能有生的希望。而人生,有時候必須要面對挑戰,一生必須有一些值得自己去冒險的事情,才能活得有價值。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 二、兒子的故事線:未經世事的孩子,在陌生世界裡探索成長,學會了勇敢和愛的真諦

尼莫被潛水員抓回人類世界,放在水族箱內後,加入到水族箱的動物群。水族箱的動物首領吉哥要帶領大家自救,因為尼莫能自由進出過濾口,讓尼莫作為最重要的一環,跳進過濾口中,拿一塊鵝卵石塞進過濾口,堵住馬達,讓水族箱變髒,而等人類清理水箱時,他們所有的魚類一起用力,趁機逃出人類掌控,回到大海中。

但他們第一次嘗試失敗了。尼莫堵住馬達後,在游出過濾口的過程中,鵝卵石松動,馬達發動,他險些喪生。

從鵜鶘奈傑爾處聽說了爸爸馬林為救他幾次死裡逃生、一路戰鯊魚、穿越水母群的英勇事蹟後,小尼莫卻勇敢地再次嘗試了吉哥的辦法,併成功把水族箱的水變渾濁。

事情的發展沒有如他們期待的一樣順利,小尼莫在被抓出水箱後,自己全力在袋子裡遊向窗邊企圖逃生,失敗後又裝死騙過人類,希望通過馬桶進入下水道,再次失敗後,在奈傑爾和水族箱動物們的幫助下終於成功進入馬桶,遊進下水道,自救成功。

尼莫的故事線簡單但寓意更深。我們通常覺得父母之愛最偉大,卻不知孩子對父母的愛有時更勇敢純粹,正是靠著對爸爸無盡的愛,尼莫不顧危險幾次嘗試自救,才有了最終和爸爸團聚的完美結局。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在我看來,雙線敘事的角度描述故事情節更直接且通俗易懂,父子兩人的心理變化、成長路線同步呈現在觀眾眼前,會引起更深刻的共鳴和感悟。

同時,雙線並行的敘事方法,故事發展環環相扣,情節緊湊,條理清楚,父子同步成長、共同學會愛、學會勇敢的價值遙相呼應,雙向烘托出影片傳遞的藝術價值,豐富了觀眾的觀感體驗。

03 角色塑造:配角和主角對比,突顯電影價值

人物是影片的靈魂,《海底總動員》的動畫人物塑造特別成功,本片通過對幾個重要配角的塑造,和主角的個性形成鮮明對比,不僅能引領主角的成長改變,更能夠深刻地突出電影要傳遞的價值。

①多莉:生性樂觀豁達的生活“智者”

多莉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因為有短暫記憶健忘症,她的生活裡全是未知。但她從不憂愁,總是能樂觀自信地面對自己面前的未知,能夠全身心相信並幫助自己遇見的人和事。

整個影片中,多莉是馬林能夠成長改觀的重要引領者。當找尋尼莫的重要面罩掉落深淵時,馬林害怕地抓住峭壁不敢動,多莉卻通過回聲辨別黑暗的深度,還能夠唱著歌給馬林勇氣:“遇到困難,我們要繼續向前遊,我們要遊啊遊啊一直遊。

海中迷路時,多莉會告訴馬林“我們不樂觀地努力嘗試,怎麼離開這裡呢?”

鯨魚肚中生死一線時,多莉的話更是一語雙關地把影片最核心的價值表達出來了。

多莉說:“是時候放手了。”

馬林一臉驚恐地說:“你怎麼知道放手不會有壞事情。”

多莉淡定地說:“我不知道。”

他們放手後,沒有被鯨魚吃掉,卻隨著鯨魚噴出的水掉入大海。誰都不知道放手後是好是壞,只有勇敢嘗試了,才有生的機會。

多莉這番話更是對影片最核心價值的昇華:對孩子最深沉的愛是放手,護他在自己羽翼下永無意外的人生不值得期待,放手讓孩子演繹自己的人生,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多姿多彩。

多莉,看似是一隻傻不拉幾又有健忘症的魚,卻是擁有真正生活智慧的“智者”。不悲觀絕望,敢於嘗試,才能絕處逢生。現實中這樣的人看著平常無奇,卻能夠不畏艱難,勇懷韌性,笑對人生,在樂觀豁達中把人生過得精彩紛呈。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柯路西:愛孩子,不是護他周全無虞,而是讓他體驗自己的人生

善良熱心的柯路西是馬林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對立面,也是讓他轉變父愛方式的啟航者。他會把海龜蛋放在沙灘,等他們自己孵化,會把孩子推向激流深處,讓他們自己體驗洋流的刺激,學會面對危險的自我保護方法。

馬林的教育方式是如今普遍存在的“包攬式”父愛,恨不能把孩子一生的事情都安排妥當,讓孩子按著自己安排好的路過他的人生。那其實不是愛,是用孩子的人生來補自己人生的缺憾。柯路西這個角色和馬林的對比,旨在揭示真正的父母之愛要學會尊重和信任孩子自己成長的能力。柯路西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頓悟,放手成全的愛帶來的歡樂更多,孩子該體驗有精彩、也有危機的人生,有歡樂憂愁,有期待和驚喜,才值得這一生。

為人父母,愛的最偉大境界莫過於看著孩子一步一步漸行漸遠,而我們能夠灑脫放手,接納和他們生命的分離。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04 結合影片,探討過度控制型父母要如何改變愛的方式

《海底總動員》以其明亮的畫面、幽默的語言、簡明的故事彰顯了父子深情的偉大,但回想影片開端的馬林,真的是個失敗的爸爸:時時處處的關愛和保護,與其說愛孩子,其實是要控制孩子必須按自己預定的生活軌道走,過度的保護也是一種過度控制。

對於控制型的父母,究竟該如何改變自己愛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在充滿真愛和自由的空間成長呢?

①接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或是延續

著名詩歌《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中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從心理上,我們要接受孩子是完全獨立於父母存在的個體,他不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更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認同孩子會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靈魂,並且明確自己和孩子人生的界限,在行動上做好和孩子的切割,隨著孩子成長,得體地退出孩子的世界,是避免孩子成為“巨嬰”的前提。

②給孩子適度的愛,留一半給自己

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對孩子,要做到愛有度。

多關注自己的人生、自我的成長,用愛自己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自愛、自助、自強的人生真理。當人生的重點從孩子迴歸自我,才能做到父母和孩子同步成長、彼此成全。

愛分兩半,一半給孩子,一半留給自己,人生的天平穩定了,愛才能有正確的航道。

③肯定孩子的成長,為孩子插上自由的翅膀

控制型父母的一大特點是覺得孩子離了我們什麼都做不好,如同馬林的口頭禪“你以為你行,其實你不行,尼莫”,這對孩子是具有毀滅性打擊的否定。一味否定下成長的孩子,會自卑怯懦,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面對人生的困難,只會逃避而不敢正視。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母對孩子不應該專橫和咄咄逼人,應該讓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肯定孩子的成長,即使他會犯錯,也能讓他在自己的錯誤中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自由的空間和肯定的力量遠比矯枉過正的否定批評帶來的能量更大。

相信孩子,他是自己人生的主宰,無論好壞,他能自己掌好人生的舵。

《海底總動員》:三個角度看懂這部經典動畫電影的價值體現

05 結語

《海底總動員》作為經典奧斯卡動畫電影,它所傳遞的溫情和價值值得我們思考再三。父母子女之愛,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人生重要課題,我們從電影中看到父親的成長、改變,也看到孩子的成長和勇敢,而我們自己,也從中學會自己的那一課,在自己的人生中學會真愛的方式。

-END-

碧海微光:以手寫心的情感作者,願用文字點一束微光,伴你看生活萬千,隨你走歲月長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