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如果你是一位平凡樸實的父親,青春叛逆的女兒在夏令營中被飛揚跋扈的官二代灌了藥之後拍下不雅視頻並以此要挾企圖將凌辱變為常態,你會在妻子和女兒失手打死官二代之後如何處理這樣的兩難局面?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由馬來西亞導演柯汶利執導、陳思誠監製的《誤殺》,翻拍自2015年印度懸疑犯罪電影《誤殺瞞天記》。影片講述了知識水平較低但觀影逾千部的父親,在女兒和妻子失手殺死警督之子後,利用從電影中學的反偵察技術和知識,與女警督及邊陲小鎮警方鬥智鬥勇,最終自首認罪的故事。

在不同的懸疑犯罪題材電影中,導演設置懸念和推進情節的攝製風格不盡相同。

《暴裂無聲》裡,宋洋的聾啞人設定與身後山巒的轟然倒塌形成了極強烈的對比;

《嫌疑人X的獻身》中,王凱糾結後的堅持與林心如內斂的表演搭配張魯一的實力演繹,使影片完全尊重了原著...

《誤殺》在影片的開頭以故事講述的方式,將肖央置身昏黃的監獄場景之中,通過精心設計的越獄計劃和棺材中點亮火柴後身旁的屍體特寫,給觀眾帶來了略顯驚悚的視覺衝擊和強烈的觀影慾望。

接著鏡頭一轉,回到稍顯輕鬆的時間線上,正式開始敘事。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昏暗基調下時而含蓄時而直接的鏡頭表達

色彩為情感奠基,鏡頭語言有時比角色語言更具說服力和感染性。一部水準之上的電影,視覺基調與鏡頭運用功不可沒。

柯汶利在《誤殺》中融入了大量對比色調,達到或與情節呼應或形成強烈反差的效果。

在影片前期,對這座交織的權利相互碾壓公平正義的邊陲小鎮刻畫上,柯汶利利用不鮮明的淡黃色彩,將「窮、髒、亂、舊」一覽無餘地暴露在觀眾面前。

缺乏了應有生機的場景下,導演又利用人物特寫鏡頭,將肖央這一樸素平凡、胸無大志的父親形象和譚卓這個為保護孩子而剛硬勇敢的母親形象硬生生地「懟」到了熒幕之外。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除此之外,導演對光影的運用上,在陳沖審訊小女孩段落達到了一個高潮。

環環相扣的情節和剪輯節奏的拿捏

懸疑犯罪題材的電影,最忌諱的就是經不起推敲的BUG存在。

《誤殺》已不是第一次被翻拍,國內的這一版有六位編劇加盟,劇本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推翻和重建之後,絕對經得起觀眾細心推敲。

原版中,父親給所有參與者洗腦被高度概括成「二號去聽經,晚上住旅店;三號去餐廳,然後看電影」,這個版本的誘導不僅沒被弱化,反而節奏更加緊湊,也更遵循心理規律。

這部電影最值得樂道的是導演對剪輯節奏的拿捏。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陳沖扮演的警督在分析肖央的觀影記錄時,一部叫《蒙太奇》的電影引起了她的注意(為使本文詳略得當,電影具體情節我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以前寫的一篇影評)。

本片使用的蒙太奇手法至少具有三層涵義,無論是導演在向觀眾闡釋不知不覺替肖央作偽證的親歷者對肖央的說法深信不疑的原理,還是將泰拳比賽和誤殺現場的畫面相互疊加剪輯的技術,抑或是對警督起疑的電影片名的具體所指,導演都沒有玩脫。

觀眾從上帝視角審視情節發展,角色從各自場景層層推進,直到拳手被徹底擊暈在地,官二代也應聲倒下,彷彿從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完成了一種儀式。

慢鏡頭的運用也為本片增色不少。從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中慢鏡頭帶來的新奇感,到《黑客帝國》中觀眾津津樂道的「子彈時間」,近年來這種鏡頭處理方式漸漸變得毫無新意。

但在《誤殺》中,雨中開棺、肖央陳沖終極對決的「名場面」,雨滴緩緩劃過特寫的臉頰,慢鏡頭營造出來的那種震撼與張力,堪稱全片最佳鏡頭。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影迷的狂歡與閃光的臺詞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部分資深影迷的青睞,在某些層面上歸功於對經典電影的致敬和引用。

我不擅長統計,沒有精準計算過影片中有多少處彩蛋致敬經典。肖央跟瘦骨嶙峋的員工提到《肖申克的救贖》時,引用了兩句經典的臺詞: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初步統計了一下,片中提及或致敬的經典之作包括但不限於:《肖申克的救贖》、《七宗罪》、《蒙太奇》、《貓鼠遊戲》、《天才槍手》、《活埋》、《狩獵》、《小丑》……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父愛的詮釋與人性的剖析

北影美術系畢業的肖央近年來演技直線飆升,被人戲稱為「河北宋康昊」的他,在片中將這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父親演繹得爐火純青。

他很困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曾經那個跟自己親密無間的可愛女兒如今與自己有著難以逾越的隔閡;

他很清醒,在「誤殺」發生之後他沉著冷靜地佈置好一切,思維縝密地推演出後續的發展動向以避免脫離自己的計劃;

他很猶豫,完成了這一切他應該釋懷,帶著家人過上平凡的生活,但他的佈施未被接受,面對陳沖夫婦他說出了真相;

他很果斷,他毫無猶豫地處理了後續事宜,站在了家人面前,替他們承擔這一切……

當老實軟弱、循規蹈矩的男人成為遮風擋雨的、義無反顧的守護者時,他或許別無選擇。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差強人意又無可奈何的結局

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電影應該停留在懺悔塔處,警督夫婦知道真相,肖央深深鞠躬這一情節。至於後面自首的結局,多少有些畫蛇添足之感。但是片尾勞動改造的男主人公與影片開頭的場景無縫銜接、首尾呼應,倒是給觀眾留下了更多的解讀可能。

可能是為了昇華主題,可能是為了懲惡揚善,也可能是為了輸送正確的價值觀……設置這樣一個差強人意的結局,導演的意圖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正如片中那句感人肺腑臺詞:

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也沒有能力讓子女過的更好,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不讓你們受傷害。

對於一個父親而言,這是他所能給予的全部;

而對於一個無法原諒自己的信徒而言,他似乎只剩下投案自首這一種救贖方式,來回歸質樸的善性,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誤殺》:當過父親嗎?當過,你或許就能理解他了


兩個討論:

1.看過一千部電影的男人,真能跟資深刑警玩這些貓膩嗎?

2.影片中多次出現的羊,有什麼深層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