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第4期:《夏目友人帳》PK《地獄少女》,兩種價值觀的對立

《夏目友人帳》是一部設定在妖怪範疇內的治癒系作品,而《地獄少女》卻是在類似範疇內的致鬱系並帶有恐怖色彩的作品。獨立來看,其實兩部作品都是在其所屬領域的佳作。不過當把二者放在一起討論時,問題的深度就來了,畢竟這關係到兩種價值觀的直接對立。


價值觀的對立

你知道什麼是價值觀嗎?那種文縐縐帶有很濃書面氣息的解釋是,“關於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的觀點”。動漫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其本身是不會存在任何價值觀,動漫作品裡的價值觀往往代表著漫畫家們想灌輸進入的特定的人類意識形態。

漫說第4期:《夏目友人帳》PK《地獄少女》,兩種價值觀的對立

如果說這樣說不夠直白,那換言之就是動漫作品呈現給你的直觀感受和觀後感究竟是什麼樣的。《夏目友人帳》裡的妖怪雖然很多、長相也有很嚇人的,但是作者展現更多的是他們溫柔的一面。他們可以很重友情、很重承諾,他們也有悲傷、有懷念,他們的存在讓整部作品都溫柔了起來。溫柔的夏目在歸還妖怪名字的過程中總能帶著我們發現妖怪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而這點就讓觀看的人內心也變得柔軟起來。

漫說第4期:《夏目友人帳》PK《地獄少女》,兩種價值觀的對立

那《地獄少女》所產生的影響呢?在這裡我們可以先不去計較誰對誰錯,先來看看《地獄少女》所呈現出來的內容。人世間並不是完美的,存在很多的惡,也存在非常多的人性的醜陋面。閻魔愛用“地獄通信”的方式替人類實現未能得償所願的怨恨,實質上就是有代價的替人以惡制惡。這些來自人間的怨恨,形形色色,每一個都讓人覺得不舒服,因為這就是人性裡最赤裸裸、最冰冷的東西,既骯髒又非常多。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受不了那種迎面撲來的壓抑感,彷彿自己就是那個懷有怨恨的人。


如果說壓抑感已經讓你感到絕望,那這個前面說到的“代價”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只會呈指數遞增。這有點像《鋼之鍊金術師》裡等價交換的設定,閻魔愛替你把你憎恨的人墜入地獄,代價是你的靈魂在死後也會墜入地獄、受盡折磨。


兩部價值觀對立的作品,給了人完全極端的兩種感後感。那麼孰好孰壞呢?


價值觀的對與錯

《夏目友人帳》曾多次獲央視點贊,所以從正統的價值觀來看,很明顯《夏目友人帳》是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妖怪都能被溫柔對待,更何況人呢?而《地獄少女》則遊走在規則的邊緣,處於禁播的局面,只能殘存在B站等小眾文化群體裡。

漫說第4期:《夏目友人帳》PK《地獄少女》,兩種價值觀的對立

《夏目友人帳》就像潺潺的溪流,嘗一口還是甘甜的。《地獄少女》就像死寂的黑棺,看一眼就覺得心渾身發毛。藍天白雲綠草,這些沁人心脾的我們喜聞樂見。地獄怨恨血腥,這些引起不適的我們可以不聞不問,不喜歡就拋開它。

漫說第4期:《夏目友人帳》PK《地獄少女》,兩種價值觀的對立

所以說這其實並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你願不願意接受。畢竟生活不是新聞聯播,善的一面是該好好宣傳,奔走相告,但是惡的一面你該如何面對?前段時間有一部十分成功的臺劇叫《我們與惡的距離》,看過的人應該都有很深的感觸。你會不會是那個充滿公正感和使命感的律師?就像《地獄少女》裡怨恨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法釋放,最終都會用極端的方式解決,聽起來似乎很像法外懲惡的“熾天使”或者“暗黑者”。這是一種很深的絕望和無奈。

尊重和反思

就像我前面說的,你沒法直接定性好或者壞,因為好的或許根本不存在,而壞的卻一直相伴。妖怪的故事可以很暖人,我們很喜歡這種呈現,所以我們追捧它,並期望能有更多的類似作品。因為,我們都希望生命能被溫柔對待。那麼更血淋淋的方式呈現人性的惡是不是就能被無視?

漫說第4期:《夏目友人帳》PK《地獄少女》,兩種價值觀的對立

去年上映的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它教會我們要勇敢去面對那些真實存在的陰暗。正因為存在,所以我們才需要去面對,用更正確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無助到只能求助於“地獄少女”。


一部動漫能帶給我們的除了視覺和聽覺上的衝擊,我希望更多的是尊重後的反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可一昧地接受,也不可盲目地拒絕。這才是動漫真正的價值,而不只是價值觀這種形而上的命題。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