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戰疫”中國勝

當新冠替代了新年,病毒肆虐神州,一場不期而遇的新挑戰、突如其來的新考驗,成為2020年春節的主色調。“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面對嚴峻的疫情,一封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句句斬釘截鐵的“我報名”響徹雲霄,這其中,有我也有你。忘不了出征時爸爸為女兒繫好了風紀扣,在風雨蕭蕭的除夕之夜揮手道別;忘不了年輕的媽媽抱著小孩,叮囑家人按時餵奶,然後毅然登上了奔赴武漢的大巴車;忘不了隔著車窗玻璃喊著“平安歸來”,前線親人的消息讓人牽腸掛肚……

吹響出征號角,擂起衝鋒戰鼓,在全民抗“疫”時刻,那些從人們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力量,那些心手傳遞匯聚起來的力量,給人以飽滿的溫度、心靈的撫慰和必勝的信念。一張桌子,一個本子,一臺測溫儀,一塊黨員先鋒崗的牌子……數以萬計的黨員幹部群眾放棄與家人相守,主動加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當中;捐贈物資、協助排查、深入宣傳、愛心送餐……我們很多志願者變成“小蜜蜂”“小水滴”“太陽花”,不分晝夜地奔波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還有上億人次網友“雲監工”下,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中國力量撐起了全國人民抗疫必勝的信心。

大年初二這一天,我和妻子奔赴抗疫第一線。作為黨員志願者,我到單位戰備值班隨即下沉到位於西安中心城區的樂居場第二社區,接受的任務便是給居家隔離家庭送通知書、打電話給外地住戶不要回城、挨家挨戶摸排疑似重點人員。一天下來連口水都沒喝,嘴唇都打起了水泡。最記憶猶新的是正月初八的“敲門行動”,我與社區工作人員用真誠和善意感染了居民,短短兩個小時就摸清了一整棟居民樓276家住戶的基本情況。隨後的日子,我們堅持每天在13個小區院落防控點執行“一查二測三登記”、公共區域清潔及消殺、居家隔離人員的管理與服務等,夜以繼日經常忙得吃不上熱飯,顧不上回家,累病了也是咬緊牙關堅持下來。

妻子與我同一天上崗,她在長樂坊街道辦環衛所每天要彙總填報5個垃圾站點、20個公廁和作業車輛的疫情防控大消殺工作開展情況,還統計垃圾清運、進場時間及“廁所革命”日報。枯燥的數據、繁瑣的臺賬讓她應接不暇,有時還要對二、三級廁所所長的履職情況進行巡查,若發現問題就及時督辦,對市民的投訴做到問題不過夜。她從大年初二至今,從沒有休息過一天,在家裡既要抽空給大女兒輔導作業,還要照看兩歲多的小女兒,因勞累過度大把地掉頭髮,晚上失眠半夜常醒來就再睡不著。可當看到轄區疫情防控環境衛生乾淨舒心,設施設備正常運轉及居民群眾的笑臉,她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周嚴的口罩、密實的防護服難抵雙眸的深情,非常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是衝鋒在前的“戰士”,其中有“老兵”也有“娃娃兵”。我們夫妻上戰場,以我女兒名字命名的親子團隊“張嘉淼志願服務隊”也出征上陣。隊員馬思雨和爸爸馬遠輝自編順口溜,用宣傳車小喇叭、微信、傳單的方式傳播疫情防控科普知識;他們家還拿出1萬元,想方設法購買了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護物資,以黨員和志願者的名義捐贈給家鄉乾縣急需幫助的村民。“陝醫軍團”武漢救援第三批醫療隊中有位趙德莉阿姨,是志願服務隊九歲的小隊員於萬永的媽媽,他還有個小妹妹才一歲半,母子離別難捨難分。她們離開了自己的骨肉親人,卻為了更多人的父母孩子,以身為盾,擋在病毒前面。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在病毒肆虐的日子裡,有太多的人讓我們柔腸百轉,有太多的故事讓我們熱淚盈眶。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一份份“清零”答卷相約而至,一組組數據提振國人精神,一切美好如期姍姍而來,蘊藏於個體之中的堅韌、執著與良善,人民群眾“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激發了“張嘉淼志願服務隊”飽含熱情地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3月4日收到了國家信訪局回信,稱讚“同學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所做的努力”“希望你們一如既往關心國家建設發展,同時希望你們能胸懷理想,刻苦學習,早日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收到國家信訪局回信鼓勵,更加增添了我們抗疫和學習必勝的信心和力量。3月10日,為紀念“中國志願服務第一人”熊寧十二週年,我們特意為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捐贈了60冊、價值2160元的書籍《熊寧的故事》。在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同學們即將開學之際,更把疫情防控正能量轉化為教育資源,讓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從而上好愛國主義、敬畏生命、規則意識、愛與感恩的大課,培養提升學生們的大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們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感恩生活。迎著春天的腳步,同學們筆下的祖國河山,已是“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眼前是一派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