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混不下去”,想转行卖无人机,吉翔股份24亿会打水漂吗?

并购志 | 影视圈“混不下去”,想转行卖无人机,吉翔股份24亿会打水漂吗?

曾出品《大明风华》等大热影视剧的吉翔股份,如今在影视圈“混不下去”,又要转型了?

3月19日晚间,吉翔股份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天引控”)100%股权,交易作价24亿元。

同时,上市公司拟向郑永刚、罗佳、上海仁亚等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1.6亿元,用于标的公司项目建设、支付本次交易现金对价、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流动资金及支付中介机构费用。其中,郑永刚、罗佳为一致行动人,郑永刚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3月20日,吉翔股份复牌后股价涨停,收盘价为10.34元。

跨界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被收购方中天引控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精确打击弹药系列产品、防护材料系列产品、时空信息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军品科研生产涉军资质齐全,形成五大产品谱系:精确打击弹药、装甲车、无人机、无人车与机器人、防务云平台。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吉翔股份横跨两大领域,主营业务为钼产品业务和影视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天引控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吉翔股份认为,公司将通过本次交易向国防行业领域进行延伸,丰富上市公司的产业布局,并且增厚上市公司利润,成为上市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IPO日报注意到,中天引控曾是一家新三板公司。2016年4月,中天引控正式登陆新三板挂牌交易,后于2017年11月正式摘牌。

在新三板挂牌期间,中天引控进行过两次定向增发,分别募资1.81亿元、3.9亿元,合计5.71亿元。彼时,中天引控表示,股票发行募集的资金将用于产业并购、对外投资储备资金等。

2018年-2019年,中天引控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1亿元、2.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04.58万元、5136.08万元。此外,业绩承诺方承诺,2020年-2022年,中天引控实现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亿元、1.7亿元、2.5亿元。

这意味着,标的公司在未来三年内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69.8%,但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增速仅有16.61%。

那么,中天引控能否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业绩承诺?

此外,截至2019年年末,标的公司的净资产为9.94亿元,24亿元的交易价格对应的收购溢价为141.45%。

转型复转型

IPO日报还发现,这并非是吉翔股份第一次跨界。从钼产业到影视圈,再到军工行业,吉翔股份每次转型都是“大跨步”,却也带来了不小的“后遗症”。

据悉,吉翔股份原名新华龙,主要经营钼产品业务,于2012年登陆上交所。

2016年11月,公司以零对价收购了霍尔果斯吉翔影坊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翔影坊”)100%股权,并在收购后增加注册资本至1亿元。由此,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更为钼产品业务和影视业务并存的双主业发展模式。

此后,公司又设立了吉翔天佑等影视公司,并且公司名称也由“新华龙”变更为“吉翔股份”。同时,公司旗下的影视公司均以“吉翔”命名,公司更名为“吉翔股份”,无一不彰显着公司的重心愈发向影视业务转移。

而随着影视业务的注入,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所好转。

2017年-2018年,吉翔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99亿元、3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1.91亿元。其中,影视业务的收入分别为3.88亿元、12.9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64%、34.83%,公司业绩增长离不开影视业务的贡献。

在此期间,公司出品了《大明风华》、《老中医》、《动物世界》等影视作品。

然而到了2019年,公司的画风出现突变。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19年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约为-1.8亿元到-2.15亿元,由盈转亏。

公司解释称,一方面受影视行业整体调整影响,公司发行影视剧部集数减少、发行价格下降,导致公司影视板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同时公司对影视业务客户应收账款计提信用减值及影视存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2019年出现钼铁价格倒挂现象,供销失衡,导致公司钼板块业务亏损。

事实上,由于影视业务的不景气,公司也开始“做减法”。

2019年12月,公司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贰零壹陆全部51%股权转让给自然人张红刚,交易价格为1800.16万元。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吉翔股份在2018年4月增资1260.7693万元后,持有了贰零壹陆51%的股权。

那么,公司为来在影视业板块方面的投入是否会缩减?甚至是继续剥离影视资产?

大佬,你怎么看?

并购志 | 影视圈“混不下去”,想转行卖无人机,吉翔股份24亿会打水漂吗?

记者 吴鸣洲

排版 王莹

并购志 | 影视圈“混不下去”,想转行卖无人机,吉翔股份24亿会打水漂吗?

热文推荐

1、你想抄底?且看:3月以来143家公司蜂拥减持,仅10家增持!

2、并购志 | 绿景控股欲花12亿元跨界玩教育,前景遭质疑,实控人还“套利”?

3、BAT、平安、微软……你想拥有的大客户它都有,连上市都是去客户家“串门”

4、瑞联新材再闯IPO,由创业板变更为科创板,债务压力大,拆借旧史不再提

5、维康药业二次IPO,募投项目没变“胃口”却猛增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