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裡價值3.8億的史詩級老洋房,也許都比不上它

最近,孫儷和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該劇以魔都上海為故事背景,以房產中介為主角,上演了一樁樁關於買房賣房令人嘀笑皆非的故事。

隨著劇情推進,房產中介中廣為流傳的“要麼不開單,開單吃三年”的上海老洋房交易正式拉開序幕,動輒上億的成交額更是備受關注,劇情熱度不斷攀升。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安家》中的老洋房

如果說中西合璧的上海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上海灘近百年芳華流轉的歷史,那麼南京城中最具江南特色、經得起歲月洗禮的,當屬南京的私家園林了

每一座都飽經滄桑,每一塊磚石都寫滿故事。

南京自古就是園林勝地,自東吳定都建業再到東晉衣冠南渡,南京的古典園林可分為兩類: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皇家園林玄武湖自不必說,而追慕古雅的私家園林更是數量眾多,比如瞻園、愚園、芥子園、隨園等等。

有網友發話:如果南京歷史上私家園林全部復建,絕對秒殺蘇州、揚州!

“南京園林與蘇州園林最大的不同是,蘇州園林的山水多為後天造景之作,南京園林的山水多為自然天成,格局形制上多了份舒朗大氣,又兼具疏密有致的園林精緻秀美。”

愚園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胡家花園

愚園的主人是胡恩燮,故又稱“胡家花園”。取名愚園,既有表明其不仕歸隱“自以為愚,更其名為愚園”,“以愚名者,樂山水而自晦於愚也”之心跡,又寓“大巧如拙,大智若愚”之意。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胡恩燮塑像

胡恩燮和胡家花園,都曾經在南京的歷史中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葉兆言在《南京傳》有這樣的記述:

胡恩燮的發跡,與在揚州擔任孔家涵釐局總辦的副手有關。所謂釐局,相當於稅務局,專門負責為清軍籌措軍餉。他在這方面顯然非常能幹,“潛心創辦,略為變通”,很有一套生意人的精明,柴捐毫無拖欠。1863 年春,胡恩燮調至東臺大橋釐局,遇到滋事和誣告一類的糾紛,他據理辨明,恪盡職守。不久又調至三汊河釐局,因為母親患病,他放棄了赴京接受吏部考察的機會。在接下來五年中,在江寧織造與蘇州織造任幕僚。

太平天國失敗後,南京城裡一片蕭條。有錢人都跑了,跑到了上海租界。不只是南京的有錢人消失,整個江南地區的富人,都不太願意到南京來發展。事實證明,真要打起仗來,還是在洋人的租界保險,上海這個小縣城從此開始崛起。當然,這些都還是暫時的,南京城只要不打仗,只要太平,很快就又會恢復它的繁榮。在上海沒崛起之前,江南最大的城市畢竟還是南京。1874年,胡家賣了南京的老宅,買下了城西南的“鳳凰臺西隙地數十畝”,開始著手營造園林。這是一筆非常成功的投資,胡家花園“內以娛其母,而外以交於士大夫”,名聲漸漸大起來。

一部以南京為基點的中國史讀懂南京,就是讀懂中國歷史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樊登解讀《南京傳》2020年3月21日正式上線

胡恩燮在科舉方面並沒功名,也就是個標準的南京市民,民間傳說中,胡恩燮當過蘇州知府,這是一個誤傳。事實上,給南京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既不是胡恩燮吹噓的所謂軍功,也不是什麼忠孝大德,更不是因為名列《清史稿》。大家羨慕的,只是胡家不知為什麼就突然暴發了,竟然在城市的西南角,修築了一座豪華的胡家花園。

說起南京私家花園,首推明朝權貴的王府,譬如漢王府的煦園,又譬如大名鼎鼎的瞻園。還有就是那些玩文化的,也就是文化人自己設計的園林,譬如袁枚的隨園,李漁的芥子園,它們完全是靠品位取勝。王侯家的花園,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遙不可及,這府那府,人家是皇朝的開國功臣。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這種話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隨便發問。相比較而言,南京的隨園和芥子園,又太有文化,太風雅,仍然與市民關係不大。

真正讓南京人能夠眼紅的,是那些有錢人家的宅門和園子,譬如甘熙宅第和胡家花園。像甘熙宅第,也就是南京人俗稱的甘家大院,民間傳說有“九十九間半”。真實數字還遠不止,據統計,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甘家大院”,共有一百六十二間房子,還有一說是二百多間。無論是甘熙宅第,還是胡家花園,在當時的南京都屬於標準的民居。什麼叫民居,就是你再牛,說得再好聽,也還是老百姓。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甘熙宅第(甘家大院)

胡家花園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晚清時期南京最著名的私家花園,曾有“金陵獅子園”之美稱,佔地面積約 3.36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 3 890 平方米。由宅院和 園林兩部分組成,“水石極一時之勝”,滿園皆翠綠,放眼盡花草。

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老人曾為其寫過詩:

城中佳勝眼為疲,聊覺愚園水石奇。碧蕊紫荑春自暖,疊巖復徑客何之。

陳三立晚年定居南京,老人家名列清末四公子,詩壇盟主兼國學大師,父親陳寶箴是湖南巡撫,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只能是羨慕胡家花園。

胡家花園成了當時南京名儒宿彥雅集的重要場所,“鉅公名士唱酬甚樂”,除了接待過陳三立這樣的文化名角,胡恩燮還與晚清名臣李鴻章相識,與曾國荃和張之洞在胡家花園裡有過交往。愚園的正廳就掛著李鴻章親筆撰題的“春暉堂”。

李鴻章還為其中的“水石居”題了一聯:

空巖已禮千百相,明月誰分上下池。

他為花園中的“又一村”也撰了聯:

山椒雲氣易為雨,村落人家總入詩。

李鴻章在南京當過兩江總督,是權傾一時的晚清重臣。曾國荃和張之洞也做過兩江總督,還有左宗棠,不僅是兩江總督,同時又身兼南洋通商大臣。太平天國以後,清朝政府有點回光返照,史稱“同光中興”,雖然與康乾盛世無法相比。不管怎麼說,戰亂後的南京正從蕭條中迅速恢復,洋務運動開始興起,胡恩燮的愚園裡高朋滿座,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他隨手就抓住了一個發展際遇。

1882 年,左宗棠上書光緒皇帝:籌辦防務,製造船炮及各省機器輪船,所需煤鐵最為大宗,請開辦江蘇利國驛煤鐵。結果呢,身為候選知府,主辦過釐局,交際廣泛,善於理財的胡恩燮,終於獲得這個機會,被任命督辦一座礦山,也就是後來大家都熟悉的徐州煤礦:飭令候選知府胡恩燮延聘洋礦司入山探驗煤鐵,均堪開採,酌擬招商集資章程,由道稟請試辦,當將章程逐條批示, 並準委胡恩燮承辦。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胡家花園

早在唐朝的時候,南京人就很擅長經商,“農夫稅多長辛苦,棄業長為販寶翁”,當時情形是“金陵向西賈客多”,南京人通常都到蜀地去經商。明清以後,南京城多了很多經商發財的人,生意不一定在南京做,往往是成功了再回到南京。也就是說,在南京不僅有可能做生意發財,更適合發了財搬來居住。愛住金陵為六朝,南京人只不過是羞於言商,像甘家大院主人,因為有了錢,從小丹陽搬過來,來了南京,才開始有文化。多少年來,甘家在南京做什麼買賣,一直都是語焉不詳。

胡家花園成功的秘密,基本上可以揭開。杭州胡雪巖的“胡慶餘堂”中藥店,吳江同裡任蘭生的“退思園”,這些土豪達人暴富,他們的第一桶黃金,多少都與籌備過與太平軍作戰的軍餉有關,說他們發國難財並不過分。有了第一桶黃金,鴻圖大展,胡恩燮經營煤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有官家背景,官商勾結,結果也就不難預料。當時的洋務運動有個冠冕堂皇解釋,叫“實業救國”,實業最後能不能救國不好說,迅速致富則是大家都能看見。

以上內容選自葉兆言《南京傳》

《南京傳》葉兆言大成之作讀懂南京,就是讀懂中國歷史

《午後的歲月》葉兆言、餘斌對談集絕版多年,重裝歸來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重磅消息

樊登解讀《南京傳》

3月21日正式上線

敬請關注

《安家》里价值3.8亿的史诗级老洋房,也许都比不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