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聽丨“幸福日”談幸福 聽聽TA們怎麼說……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不免讓很多人感嘆,原來幸福,不過是一家人在一起,一餐一飯,或是一個溫暖的擁抱,抑或是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3月20日,第9個國際幸福日,一次疫情過後,很多人感嘆,“幸福其實近在咫尺,只是往往被我們忽視罷了。”

記者丨王浩雄

隔離期的留學生

完成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就是幸福

劉玫玲今年24歲,剛從澳大利亞留學畢業回京,目前正在接受隔離。“幸福”這個詞,在早些時候,她認為是完成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就是最大幸福。大學時,她嚮往更高的學歷,更廣的視野,於是選擇去澳大利亞留學。2019年畢業後,她選擇在當地一所華人公司實習。

“來澳洲一年半,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小目標,品嚐了許多美食,結識了一群無話不談的朋友,當然也積累了工作經驗,在當時來看,這就是幸福吧。”劉玫玲說,之後,她的目標變成了職場的追求,初出茅廬的她渴望回國後有一番作為,追求更高的職位,30歲時候能有一番自己的事業,有一間自己的辦公室,再憑力量買一間大點的公寓。

安全感、滿足感成了她最大的幸福。

但在澳洲,看到疫情籠罩下的祖國,那麼多醫務工作者的新聞充斥屏幕的時候,她突然覺得,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我現在隔離期,每天投投簡歷,吃了睡睡了吃,就挺幸福的,但我覺

得真正的幸福,不關乎錢掙多掙少,只要身邊人都在,每天醒來能看到明媚的陽光,就知足了。”她說,找到工作後,能在週末約上三五好友,吃上一頓的火鍋,平淡生活就是幸福。

武漢一線醫生

所有人平安回家,就是幸福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發現的病毒,其致病機理並不清楚,所以更多時候都還是對症治療。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多合併有心腦血管、內分泌等方面的基礎性疾病。

病人在對抗新冠病毒時,患者心臟和肺部是需要同時戰鬥的,只有保護好心臟,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對抗肺部感染。在臨床中發現,20%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臟損傷。

Qing听丨“幸福日”谈幸福 听听TA们怎么说……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在被指定為收治武漢重病人定點醫院後,組織了多個小分隊對病人進行治療。其中,該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寧所在的就是“護心小分隊”。

3月20日,對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醫生們來說,也是幸福的一天,患者王強(化名)成功脫下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也稱“人工肺”),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沐浴在了久違的陽光下。

他今天出院啦。

周寧說,ECMO是一種醫療急救技術設備,但並非常規醫療設備。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王強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在撤除ECMO時,他雙眼含淚,雖然不知道他當時心緒是怎樣的翻騰起伏,但劫後餘生,我希望他能過得更幸福、有意義。”

今天,周寧和華山醫療隊的沈雲東教授、朱磊教授一起,為58歲胡阿姨成功撤除了VV ECMO,恢復“自由”的胡阿姨有點話嘮,一直唸叨著回去以後要穿最花哨的新衣裳,跳最嘚瑟的廣場舞。誰能想象,就在前幾天她還意志低沉,屢屢表達“不想活了”的想法,經過醫生們幾天的“話療”,胡阿姨又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更開心的是,68歲的危重病人李爹爹在ECMO輔助下,病情也明顯好轉。“讓我們更加有信心,讓所有經過ECMO輔助的病人活下來!幸福是什麼?對我來說,現在的幸福就是看著所有人平安回家。”周寧說。

作為武漢的醫生,守土有責,是為家鄉而戰,而那些可親、可敬的醫護同行們,千里馳援,只為自己為醫者內心的堅持。周寧希望,護心小分隊能早日完成歷史使命,早日解散,“我也能夠卸甲歸南山,把酒話桑麻。”

導購員阿姨

不給孩子添麻煩,就是幸福

劉阿姨今年48歲,是物美的一名揀貨員,負責多點商品的揀貨和配送。

疫情期間,她的工作量比往常多了兩到三倍。“你現在問我什麼是幸福,只要我不揀錯東西,沒有客人投訴,就是幸福。”她說,自己本來都已經快退休了,但因為老公前些年得了一場大病,做了手術,所以不得不重新出來找工作。

“我一直覺得,只要家人平安,就是莫大的幸福。”劉阿姨回憶說,她這半輩子就沒消停過,年輕時盼著孩子趕快長大,考上好大學,就是幸福;沒想到後來丈夫病了,她覺得丈夫能平安,就是幸福;緊接著她又開始操心孩子的婚事。

“這不,因為疫情我女兒的婚期也被延遲了,酒店和婚慶雖然退了錢,但是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預約上。”她說,只要她們老兩口身子骨硬硬朗朗的,不給孩子添麻煩,就是她自己最大的幸福。

外國志願者小哥

幸福就是做最值得做的事

Qing听丨“幸福日”谈幸福 听听TA们怎么说……

歐萊德今年24歲,來自尼日利亞,是南京理工大學大四的留學生。目前在南京馬群街道做一名志願者。黑黑的皮膚,戴著口罩、穿著紅色志願者馬甲,為來往的居民測量體溫和登記,耳溫槍在他的大手裡顯得格外的嬌小。

“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以為幸福就是擁有一大筆錢,但當我長大後融入現實世界,我才意識到幸福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被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包圍著的問題。”他說,做志願者這段工作經歷,使他不再是居民口中的老外,而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

“疫情不分國界,不分年齡,我喜歡幫助人的感覺,喜歡被認同的感覺,我覺得,幸福是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歐萊德說。

準爸爸交警

幸福近在咫尺,只是往往被忽略

商宇(化名)是北京一名一線交警。今天剛剛25歲,他說,自己也不知道“幸福”是什麼。

以前上學時,覺得哪天不寫作業,不跑操就是幸福。可現在長大獨立了,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他又覺得只要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就是幸福。“每次值班,只要轄區內不堵車,無事故,看著順暢平安的路況,就是我的幸福。”

商宇去年10月份結婚,現在的他,除了警察、兒子、丈夫,又多了一個身份,就是成為了一名準爸爸。他說,每次執勤回來,看著媳婦逐漸隆起的肚子,每天止不住的孕吐,又覺得老婆和她肚子裡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也很重要。

“現在,只要給媳婦做的哪頓飯,能讓她不噁心不吐地吃下去,就是我這一天的幸福。”商宇說。“我可能是太貪心了,但是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想完成使命,作為一個兒子我希望父母健康,作為丈夫和準爸爸,我希望老婆孕期能夠舒服點,我覺得點滴的幸福其實近在咫尺,只是往往被我們忽略罷了。”

Qing听丨“幸福日”谈幸福 听听TA们怎么说……

要幸福,先知足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心理諮詢師高愛華說,在發展與博弈並存的時代,幸福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幸福需要客觀基礎,但客觀基礎並不是幸福本身,幸福感不僅是一種心理現象,更是社會構造,幸福感是擁有獲得感和安全感的結合。

幸福感本身是一種“趨利避害”,對幸福的影響有很多因素,比如人格、心態、情商、逆商、愛情、目標、成就等,一個人體會幸福的感受,不僅與現實有關,還與自身的期望值緊密相連。

有的人即便擁有很多,他也感受不到幸福,那究竟是什麼“偷”走了他的幸福?抑鬱、焦慮、壓力、畏懼、憤怒、嫉妒等負面情緒,都會造成幸福感的嚴重流失。這些壞情緒會引導他們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讓現狀變得越來越糟糕,陷入一種“無論怎樣都不會幸福”的死循環。

但為什麼有的人容易產生幸福感?這來自於一種優勢和美德,這也是積極的人格特質,跟他們的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和步入社會後的經歷閱歷有關。要幸福先知足,降低期望值,往往會產生

一個超過預期的結果,這樣對幸福感就有了積極的影響。那些改變不合理認知,控制慾望、用平常心減少攀比,通過情緒管理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Qing听丨“幸福日”谈幸福 听听TA们怎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