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垃圾處理防控“疫”線

通訊員 葉建紅

在黃岡城區東北方向17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那裡有一群人,每天處理著來自黃岡城區、周邊鄉鎮的生活垃圾,他們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堅守在最危險的抗疫第一線,日均無害化處理、消殺、填埋垃圾500噸左右。為抗擊疫情,防止生活垃圾二次汙染,確保無害化處理工作平穩、有序進行,他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構起了一道控制疫情的嚴密防線,他們是城市後方的垃圾“終結者”。

筑牢垃圾处理防控“疫”线

市環衛局局長韋運檢查垃圾處理廠的疫情防護工作

65歲的孫國華師傅是垃圾場推土機駕駛員,負責垃圾場的平整工作,大家親切的稱他為“老孫頭”。早晨7點,像往常一樣,他麻利的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手套、護目鏡,把自己包得像“粽子”一樣,迎著清晨的朝霞,爬上垃圾“山”。早上的冷風嗖嗖地刮過耳畔,垃圾填埋場的氣味撲面而來。孫師傅早習慣了這樣的環境,他打開車門,進行全車和自身消毒,然後對機油、柴油、水位進行檢查,啟動車輛,開始了一天的垃圾平整工作。

筑牢垃圾处理防控“疫”线

春節期間,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是黃岡城區垃圾量最大的時候,為快速控制病毒棲身的垃圾源,他必須將城區中轉來的垃圾迅速推平、壓實、消殺,再推平、再壓實、再消殺,如此反覆。面對堆積如山的垃圾,孫師傅基本上沒有時間休息,在車裡的方寸之地,一直不斷重複著前進、後退、轉彎這幾個動作。垃圾量大時,工作量達到十個小時以上。

筑牢垃圾处理防控“疫”线

“孫師傅,你每天坐在在這個‘鐵坨子’裡,冬天一定很冷吧?”“那算不談,腳耿的(諧音)凍僵了”他笑笑說道,“冬天算什麼,最難的是夏天,大太陽下面還要把門關得緊緊的,駕駛室裡五十多度的高溫,汗冇幹過;要是熱不過把門一敞開,大把的蒼蠅飛進來,臉上扒滿了,只往耳朵裡面鑽。”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著,但是聽他描述的工作環境卻是常人無法想象。

長期在推土機裡工作,發動機的轟鳴聲讓孫師傅養成了大聲說話的習慣,“推的時候我要把場子推平一點,壓實一點,他們後期蓋膜的時候工作量就會小一點。”話剛說完,另一邊又有幾車垃圾轉運過來,垃圾場馬上就堆積了一座座“小山”,不一會兒,一堆堆的垃圾被他推平。這樣枯燥的操作看似簡單,其中也有不少技巧,推土機的鏟子高了或者低了,都會影響填埋效果和積水。

像這樣風雨無阻、全年無休工作的孫師傅一干就是16年,他每天還堅持“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即使加班加點,也要把當天的工作幹完,而且推土機的保養、修理都是他和工友們一起完成。疫情期間,為有效控制垃圾中疫情病毒滋生,必須以最快的時間做到垃圾到場速平速埋、速壓速蓋處理,迅速縮小垃圾作業面,並有效的提高了沼氣發電的能源供給率。

筑牢垃圾处理防控“疫”线
筑牢垃圾处理防控“疫”线筑牢垃圾处理防控“疫”线

孫國華師傅是環衛局垃圾處理廠11名工作人員之一。正是這樣一群人、一支平凡而又不凡的隊伍,默默揮灑著汗水,無怨無悔地堅守在城市垃圾填埋處理最艱苦、最危險的崗位上。用孫師傅的話說:“我也是抗疫戰線上的一份子,只要大家都齊心協力,戰勝疫情的日子就不遠了。”

筑牢垃圾处理防控“疫”线

(實習生:嶽黎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