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頭幫”創始人:杜月笙、黃金榮不敢惹他,連戴笠都是他兄弟

“斧頭幫”創始人:杜月笙、黃金榮不敢惹他,連戴笠都是他兄弟

"世人都怕魔鬼,可魔鬼卻怕王亞樵。"這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廣泛流傳的一句話,在那個紛亂的年代,硝煙瀰漫的上海灘並不是一個太平地方,民間黑幫勢力有杜月笙、黃金榮,官方黑暗勢力則有戴笠等人。

然而這些人卻都不約而同地對同一個人懷有畏懼之心。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亞樵,乍聽之下,似乎不敢相信,這並不是一個透露著兇狠的名字,甚至有點中國傳統的耕讀傳家的味道,所以這樣一個名字怎能讓這三位人物聞風喪膽,甚至連日本人提到他都不寒而慄呢?

這個名字確實不起眼,然而再提起另一個名字,各位便可明白眾人害怕他的原因了,即"斧頭幫",這個曾經在上海灘稱霸一時的幫派的創始人便是王亞樵。所以眾人畏懼他的原因便可明瞭了。

“斧頭幫”創始人:杜月笙、黃金榮不敢惹他,連戴笠都是他兄弟

少年倔強、不畏強權

王亞樵在少年時,曾經參加過清廷的科舉考試,併名列前十。在最初時,王亞樵曾經想過走讀書救國的路子,但是此時的清廷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各級官吏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對國家的利益根本不放在心上,並且與當地的土豪惡霸相互勾結,大肆欺壓百姓。

看到這種情況之後,王亞樵決定放棄讀書救國的路子,選擇回家種田,至少可以做到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地的惡霸一再欺凌王亞樵及其鄉人,最終王亞樵在忍無可忍之下,於1911年與鄉里人李元甫、王傳柱、李小一等一起走向暴力反抗之路。

喋血上海、堅決抗日

在走上暴力反抗之路後,王亞樵受到了軍閥的迫害,因此便無法再在家鄉待下去,便於1913逃離了合肥,並於同年抵達上海。

在上海的這段時間,王亞樵受到了無政府主義的影響,同時又因王亞樵本身就對強權嫉惡如仇,因此在上海的這段時間,他一直致力於對大軍閥、大官僚的暗殺,甚至曾經建議孫中山轟炸北京政府,殺死段祺瑞。

“斧頭幫”創始人:杜月笙、黃金榮不敢惹他,連戴笠都是他兄弟

作為一個初到上海的外來客,王亞樵以敢拼、講義氣、以死博公正而聞名於上海。此時上海灘的大佬們有杜月笙、黃金榮等人,但是這兩個人都對王亞樵忌憚三分,甚至連戴笠都不是他的對手,不敢輕易對王亞樵怎麼樣。

一是因為王亞樵雖打打殺殺,但多以暗殺出名,俗話說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因此,這些黑幫大佬並不想為自己腥風血雨的生活再埋下一顆不定時爆炸的雷。

其次,杜月笙等人的力量雖大,但斧頭幫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幫派,因此這些幫派一旦與斧頭幫火併後,不死也得元氣大傷,杜月笙等人雖然當時站在金字塔的塔尖,但這是經過他自己幾十年的摸爬滾打拼出來的,每一步都踏著許多人的屍體,留下的都是帶血的腳印,而且說不定下一秒自己就成了別人腳下的墊腳石,因此誰又甘願一仗把自己打回到塔底呢?

王亞樵不僅是一個對大官僚、大軍閥深惡痛絕的人,還是一個非常堅定的抗日者,他不僅痛恨日本人,亦痛恨不抵抗日本的人,認為這些人的行為與賣國無異。

在九一八事變後,當時東北的掌舵人到上海戒毒,住在了杜月笙為其安排的住所裡,但剛住進去不久就收到了一個拆了線的炸彈和一封威脅信。信上要當時東北的掌舵人以死謝國人,或者立馬回東北整頓軍隊,積極抗日。

杜月笙在幫當時東北的掌舵人看完這張紙條後,告訴他說:"你還是離開上海躲避一下吧,現在王亞樵盯上你了,我對他也無可奈何。"於是他便連夜收拾行裝,從上海返回了東北老家。

“斧頭幫”創始人:杜月笙、黃金榮不敢惹他,連戴笠都是他兄弟

王亞樵不僅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投入抗日戰爭,在戰後的日本軍事大會期間,他還與朝鮮革命黨的同志一起組織了一項暗殺計劃,殺死了日軍指揮官白川義則。

君為英雄、終敗美人

王亞樵後來死在江西梧州,他最後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都說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如果用得好,女人亦可成為一把殺人的利器,甚至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位女子名叫餘婉君,她原來是戴笠的手下,王亞樵與戴笠是結義兄弟,因此,當戴笠將餘婉君送給王亞樵時,王亞樵並沒有做過多的防備,之後餘婉君利用自己的女性優勢,一步一步誘王亞樵進自己的溫柔陷阱中,並最終殺死了他。

女人的溫柔是把刀,刀刀割人性命。王亞樵死前未聽到抗日戰勝勝利的這一消息,想必英雄心中亦有不甘吧。

“斧頭幫”創始人:杜月笙、黃金榮不敢惹他,連戴笠都是他兄弟

歷史潮流滾滾向前,不知多少草莽英雄被淹沒在這洪流中。回望歷史,他們因抗爭不公而發出的嘶吼吶喊似乎還回蕩在耳邊,雖出生草澤,但他們真正做到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將民族興亡擔於一身。

他們來到這世上時,孑然一身,除了自己這副血肉之軀,什麼都沒有,也曾想過做大清朝安分守己的子民,守著兩畝薄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娶妻生子、安穩過日。但是內有官僚欺壓,外有強敵入侵。無論是昏庸的朝廷、貪汙腐敗的官員還是該死的敵人都不允許他們有安穩的日子過,那他們就只能反抗了。

既然世上的道理說不通,就只能自己拼出道理來。在這些人身上看到的是中國幾千年的農民知識分子的縮影,從不主動挑事,遇事時能忍則忍,實在忍無可忍時,才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將幾千年受奴役的怨氣都發洩出來。就像戰國時蘇秦說的那樣:"使我洛陽有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不都是被逼的嗎?

“斧頭幫”創始人:杜月笙、黃金榮不敢惹他,連戴笠都是他兄弟

如果清廷能夠抵禦強敵,而不是一味求和、壓榨自己的人民,這些愛國之人怎會揭竿而反,如果軍閥、官僚、資本家不仗勢欺人,怎會有斧頭幫這些人拿著斧頭為自己討公道。

歲月悠悠,時光已逝,歷史事件紛亂如麻,對或錯已不重要,封侯拜相、出生入死這些事都付作了漁翁作笑談。但無論什麼時候,人們在面對著這些拼盡全力為自己、民族掙尊嚴的人,唯有敬畏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