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亡日本計劃,為何不被採納?

黃潔儀


光緒七年(1881)九月十七日,湘軍名將劉長佑遞交了一份奏摺給光緒,奏摺的主題叫做《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其中主要陳述瞭如何應對法國和日本對清王朝可能造成的威脅。

劉長佑在奏摺中,對於日本的態度相當強硬,他的態度是:日本人狼子野心,我們一定要主動出擊,滅亡日本!

1、劉長佑其人

這劉長佑是何許人也,為何敢說出這樣豪氣沖天的話呢?

1935年,湖南省選定湖南古今鄉賢名單,劉長佑被選為30位賢人之一。

晚清兩大定國支柱南曾北僧中的“南曾”曾國藩,曾經評價劉長佑: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復能窺測矣”《中興將帥別傳》。

【曾國藩】

從實戰到大佬曾國藩背書,都足以說明劉長佑此人軍事實力一流,他不僅有長遠的戰略格局,還是位能征善戰的勇將。

2、劉長佑的戰略眼光

劉長佑寫這封《熟審邊情敬陳管見疏》,有三個原因:

一、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和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在彼得堡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到此為止,中國收回了在伊犁地區的管理權,取消了《裡瓦幾壓條約》中割讓特克斯河流域的條款。

這次外交勝利,鼓舞了中華兒女從鴉片戰爭開始,內心在面對外國侵略者時屈辱的感受。

二、洋務運動此時已經開展了十幾年,清王朝整體實力有了很大提升。

三、劉長佑透過日本在朝鮮,法國在越南的作為,預料到它們今後必定會有更大規模的入侵,如果坐視它們壯大,一定會威脅到清王朝統治。

【劉長佑紀念像】

不得不說,劉長佑的眼光是相當長遠,法國問題上他提出讓越南王重用劉永福訓練新軍,再結合雲南、廣西兩省的士兵來阻擋法國人的攻勢,如此“非滇越併力以圖,不能挽越國之殘局;非水陸同時並舉,不能阻法人之貪謀”。

在對待日本人,如何主動展開攻勢,滅殺危險於搖籃的問題上,劉長佑提出: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惡於天下,佈告西人絕海上通商之東使,倭人已可坐困。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嫻熟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倭人離貳已久,必當自潰,即負隅抗拒,而我朝師武臣力必無撓敗之虞。

【對日海戰】

這個計劃翻譯過來,一共有三步:

第一步,由皇帝出面昭告百姓,再聯繫西方不要運輸物資給日本人,以此從經濟和政治上斷絕日本人的發展,這樣一來,在劉長佑的設想中日本便成了被孤立的態勢;

第二步,派遣大臣中有能力和威望的人,率領東三省的士兵到松花江,臨庫頁島,最後再派一支士卒到朝鮮,好徹底封鎖日本人往西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步,封鎖了日本人的退路後,再選擇精通兵法、擅長水戰的將領,從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這樣以來,清王朝便可以迅速佔領日本本土。

看完這三條策略,是非常具備可實施性的,但很可惜“然法謀越南,長佑言之數年前,且歷疏請備法,皆為李鴻章所厄”。

【中間的便是李鴻章】

劉長佑的措施之所以不被採用的原因:

一則是因為當權者並不把日本放在眼中;

二則是經歷過幾次賠款,朝廷的經費是非常緊缺的,故而他們不願浪費經費;

三則便是經歷過鴉片後,清王朝統治者一直把西方當作首要的敵人,卻又不願意和它們硬碰硬。所以劉長佑這種出動出擊硬剛法國和日本的做法,在慈禧眼中,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他們不打法國,是擔心法國的西式裝備,而不動日本,是擔心戰局開啟後,列強趁機對自己動手。

故而,這件事,也就乾脆被壓了下去。清王朝自以為躲過一劫的做法,其實正為自己的滅亡埋下了引子。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