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风景在课堂——兴合小学课堂观察随记

为发现每位教师教学的“一技之长”,诊断我们常态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明确今后高效课堂构建的方向与路径,利用两周时间进行第一轮课堂观察,共听课16节,一些感悟与思考整理如下。

课堂观察一

今天上午,我走进了五年级教室,首先欣赏了刘保安老师一节常态的数学练习课。刘老师先是对上次作业进行了讲评,接着提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领着孩子们对可能出错的关键点进行了方法回顾。接下来的巡回指导,刘老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一句“写得比原来好”、“对得越来越多了”的及时鼓励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指导;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注意检查的习惯养成规范……处处可见刘老师的用心。更让我惊诧的是孩子们的认真:所有的孩子整节课都在认真倾听、认真参与;所有完成的作业书写都那么干净、整洁。我深知这绝非“一日之功”,相比之下很是惭愧,致敬刘老师!

第二节是燕秋老师的《少年中国说》,一看到我进去,益楚焱立马把板凳给我摆好。其实上节课我坐在这的时候,看到他拘谨的样子,一度想离开,生怕惊扰了他上课,没曾想他不但不抵触,还愿意我在那。我悄悄地告诉他加两分,他也凑过来欣喜地告诉我,已经挣了58分了。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吴孟垣用自己挣得30分换回了被我没收的魔方,可见分是孩子们努力的见证,也是他们可以炫耀的资本。燕秋老师的课刚刚开了一个头,但多媒体、预习卡已可见她的用心准备。尤其课前跟孩子们“未来可期”的交流,让我看到了语文该有的样子。

主任的突然来访、孩子们的足球赛让今天的课堂观察留有些许遗憾,但收获还是挺大的,期待明天四年级教室里的精彩!

最美风景在课堂——兴合小学课堂观察随记

课堂观察二

前几天,跟几位年轻老师交流这段时间上课的感受,有这样一个认识:一节课,我们想干什么(达成什么教学目标)顺顺利利地就干完了,上完后感觉很舒服,这样的班就是一个好班。今天听课的四年级就是大家公认的这样的好班。

听孙根菊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感叹于孙老师在字词等基础知识方面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方法引领,把生字学习跟当天的“习字一刻钟”衔接起来的做法值得借鉴。张维东老师的数学课给我最大的印象则是一板一眼、扎扎实实的真功夫。课后孩子们都能迅速地整理书桌和板凳,也可见班级管理的用心。

这两节课,给了我很多启示与思考。一是课前预习很重要。尤其是语文,但每个学段预习的具体目标任务是什么,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我们的孩子能做到、做好哪些也要很明白。当然,课前准备(书、笔、本)到位也可以提效。二是语文课上孩子大声读、大胆说、开放交流、完整表述的能力和意识很重要。三是课堂上我们要时刻关注有多少孩子跟上了节奏,进入了氛围,主动参与了进来。四是数学看似简单的算式要讲明白其实不容易,老师往往是站得高了。对于孩子来说,有些知识点一通百通,不通永远是痛。再次感谢孙老师、张老师及四年级孩子们的精彩呈现,期待明天!!

最美风景在课堂——兴合小学课堂观察随记

课堂观察三

每次听课,我都会带着两重角色走进教室,既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体味这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多少,也要站在学校的层面去思考并提取老师讲课中的可借鉴点,发现制约我们课堂高效的共性的约束点。今天听了四节课,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英语轮番而来,可谓各有千秋!

一直很敬佩几位老教师的优秀,也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谈起时视其为学校的“宝贵财富”。早就想走进他们的课堂学点“真经”,出于尊重一直没敢“惊扰”。今天,益洪奎老师执教的《除法的验算》从课前就准备好的板板正正的例题板书,到验算方法的回顾,到耐心的审题指导,再到验算习惯的培养,既有讲解又有练习,还有针对后进生的展示点评。一节课围绕一个点,环环相扣,始终牵着孩子的思路走。

郑彩霞老师执教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李福英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学校不简单》的异曲同工之处是开放的课堂。前者让孩子漫游在童话世界的王国,打开了想象力的万花筒,在夸胡子、续编故事的过程中体悟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价值观;后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小调查,发现校园里快乐有趣的事情。开放的课堂,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

刘丽老师执教《who is her friend?》,同时也是镇英语学科组的课例试讲,其教师专业素养之高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整节课快节奏、大容量,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呈现让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的。

几点认识与思考:

1.孩子是课堂的主人,主人该有什么样子?是畏手畏脚、默不作声,还是自信大方、积极参与?

2.开放的课堂因为我们用的少,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没有建立起来,往往会显得秩序不够好。

3.充分的课前准备、及时的课堂评价、有效的小组合作都是课堂高效的关键点。

4.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没有捷径,一轮一轮的课例打磨是必经之路。痛才能蜕变!要警惕成长的保鲜期。

最美风景在课堂——兴合小学课堂观察随记

课堂观察四

低年级的课,我代过几节,但从来没有任教过主要学科。有人说,低年级的课好上,孩子们很活跃,课堂气氛好;有人说,低年级的课不好上,小不点儿们啥都不知道,啥事都得手把手地教。今天听了一二年级的四节课,感觉他们说的都对。

潘婷老师用三轮PK复习乘法口诀,孩子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起来;赵玉腾老师引领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看谁想得妙,说得多;刘培老师从举手、坐姿、合作等方面入手,一点点教给孩子课堂的规则意识;刘红燕老师对每个孩子逐一指导,及时表扬肯定。看到老师们那么用心地努力去做,替孩子们感到高兴!学之初,幸遇一位好老师,孩子成长路上就会多一些芬芳!

几点追问与思考:

1.同样的问题情境,不同的人处理方法不一样。老师,您给自己这节课打几分?

2.课堂上,当孩子应该会但不敢说、不想说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

3.对于一年级或接手一个新班,首当其冲地是建立课堂规则意识,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4.预习、练习等这样的环节能前置多少也是课堂提效的点。

最美风景在课堂——兴合小学课堂观察随记

课堂观察五

近几天的随班听课,定调就是“常态课”,所以没有太关注是不是一定用多媒体,也没有太在意是不是“好看”,一切皆要为学情而设定,因课堂而生成。那什么才叫“常态课”?它与“公开课”有哪些区别?带着这些思考,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所谓“常态课”是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室里仅仅面向学生进行的教学,而公开课则有教育同行的观摩。“公开课”重在技能的展示,讲究课前的沟通;“常态课”重在教学的实效,关注课后的落实。

今天李新峰老师执教《“按比分配”应用题》、李永红老师执教《穷人》,就很好地体现了常态课的实效。听李新峰老师的课,我想起了高中时的王文斌老师,稳扎稳打,人人都能跟着节奏听明白。每一个知识点、对应的例题、学生可能遇到的“坑”,一切都成竹在胸,“空手”(教本都不用)即可拈来。通过捕捉孩子课堂表现的信息,诸如:几个孩子没举手、几个孩子迟迟未动笔等随时调控课堂,时刻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李永红老师的课让我见识了什么是“训练有素”,什么是“自主学习”。多种形式的生字词读写PK、快速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小到关键词句标注的符号,大到词句理解、大意概括的方法,处处可见平时的工夫之深。

听安琦老师执教《蜻蜓》,我找到了自己美术严重缺项的根源,没有幸遇这样的专业老师。作业讲评看“构图”,实物呈现讲“观察”,作品对比学“赏析”,纹路、重叠、生命感,专业的素养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听燕秋老师的试卷讲评,先改再讲,从点到面,每个知识点都给孩子一个范式,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并针对孩子共性的问题及时补偿教学。

几点认识与思考:

1.“碎片时间”的充分利用,熟练“规则意识”的建立,师生高度默契的令行一致是高效课堂的基本配置。

2.自主课堂、生本课堂,老师要大胆放手,孩子的问题先让孩子去解决。

3.功能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最好固定座次,列队有序、安静出入。

4.同一个班,同一个学科,不同的老师上课效果大不一样,相互借鉴是成长的第一步。学习不一定非得出去,先用好身边的资源。身边的资源,一样的水土,更容易成活!

最美风景在课堂——兴合小学课堂观察随记

总 结

十六位教师,十六节课,各有千秋,各具所长。这一轮听课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学科素养外围的东西,课前准备、练习前置、碎片时间、规则意识、课堂评价是前期制约课堂高效的共性问题。通过全体教师会的集中反馈,进一步明确“课例打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一共识。各教研组要针对以上共性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找到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最佳解决办法。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轮的“校长约课”跟踪推进,期待每位老师的华丽蜕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