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肾脏问题,竟“纠缠”了1.3亿人,背后的原因,你注意了吗?

“你肾不好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拿这句话来调侃别人,但这真可以算得上一句“恶毒的诅咒”。我们常常听说癌症、心脏病的可怕,但其实

肾病的危害也不容小觑,慢性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发展到肾衰竭阶段的患者更是需要透析维持治疗,或者肾移植治疗,才可以延续生命,疾病带给患者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还有心理以及经济上的压力。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病的患者也是逐年增加的,更需要关注的是,其发病群体也越发的年轻化,慢性肾病已经逐渐成长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这个肾脏问题,竟“纠缠”了1.3亿人,背后的原因,你注意了吗?

我国十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病患者,究竟为何?

目前,全球约有八亿五千万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病,慢性肾病群体已然相当庞大。仅在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就高达1.3亿,可以说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名慢性肾病患者。

引发慢性肾病的原因很多,而之所以在我国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

1、糖尿病群体日益剧增

慢性肾病的种类很多,其中糖尿病肾病就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糖尿病所困扰,其发病总数差不多与慢性肾病的发病总数相当。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将会在5-10年内发生肾损害,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这些患者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

2、普遍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肥胖

我国居民营养的日益丰富,不仅满足了大家的口腹之欲,也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基础。但与此同时,由于营养过剩、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带来的问题也不少,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肥胖这些病症在生活中越发的常见,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其实,这类疾病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慢性肾病,如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等。

3、不良的生活习惯

说到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集中在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身上,这也是慢性肾病发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会有抽烟、喝酒、熬夜的习惯,这些行为对肾脏的损伤都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喝水少、爱喝碳酸饮料、刷牙次数少、吃的太咸、高蛋白饮食以及憋尿这些常见的行为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如此很可能造成肾损伤,诱发慢性肾病。

这个肾脏问题,竟“纠缠”了1.3亿人,背后的原因,你注意了吗?

4、人口老龄化加剧

老年人在疾病面前总是更脆弱的,对待慢性肾病也不例外。研究表明,由于肌体老化因素,超过60岁以上的人更容易患上慢性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老年人口正在或者将会面临慢性肾病的困扰。

5、滥用药物造成肾毒危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药物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因此肾脏往往会因用药不当而损伤。在我国用药造成肾损害的情况并不少见,其实生活中常见的解热镇痛的药物、氨基糖类抗生素、头孢以及质子泵抑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唑类药物)都会造成一定的肾损伤;另外还需要注意,中药虽然取材于天然动植物,但也会造成肾损害,常见的会造成肾损伤的中药材有马兜铃、草乌等。所以大家在再用药问题上,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服药。

6、感染因素引发肾脏病

近期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就是一种病毒感染,现有研究已经证明,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伤害并非只是肺部,患者的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事实上,不只是新冠病毒这么严重的感染,才会造成肾损伤,生活中的类似感冒的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的感染以及泌尿系统的感染,都可能会造成肾损伤。随着我国卫生条件逐渐的发展,这类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会逐渐减少,但相对条件较差的地方,仍然是感染的高发地带。

尽管慢性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我国居民对此了解程度并不高,调查显示知晓率仅10%左右。高发病率、低知晓率,也就造成了大批的慢性肾病患者漏查漏诊,而这最终将危害到患者自身及其家庭。

这个肾脏问题,竟“纠缠”了1.3亿人,背后的原因,你注意了吗?

慢性肾病在临床上分为几期?

慢性肾病并非一发不可收拾,尽可能的在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更佳的预后效果。临床中医生会以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为指标,将慢性肾病分为5期,并根据患者所处阶段开展不同的诊疗方式。

1期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大于等90ml/min的情况,这一阶段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2期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处于60-89ml/min之间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评估患者慢性肾病的进展,并采取措施延缓疾病进程;

3期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处于30-59ml/min之间,这一阶段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在评估、延缓疾病进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并发症的治疗;

4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处于15-29ml/min之间,这类患者需要开展综合治疗,并准备进行透析、肾移植等替代治疗;

5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这阶段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尿毒症”,必须依靠透析或者肾移植的手段来维持生命。

得了慢性肾病需要长期治疗吗?是否一定要透析?

慢性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的坚持,尤其是对于肾功能机会完全丧失的患者来说,单纯的治疗肾脏已经不能帮助他们维持生命,必须通过“人工肾”来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血液的电解质平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得血液透析。

然而,血液透析虽然能挽救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

1、我国约有150万尿毒症患者需要透析治疗,这会造成很大的医疗负担,占用很多的医疗资源。

2、病人需要一周三次的透析,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容易厌烦抗拒治疗。

3、透析需要打针内瘘穿刺,对于患者的血管健康不利。

另外,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后也并非就绝对安全了,在这一阶段的患者还面临着脑水肿、肾衰竭等诸多风险,仍然达不到健康生活的标准。

这个肾脏问题,竟“纠缠”了1.3亿人,背后的原因,你注意了吗?

听到这里,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开始害怕的下意识的摸了下自己的腰。但也无需过于担心,并非所有的慢性肾病都会进展为肾衰竭,梁馨玲教授表示,约有1/3的慢性肾病患者在早期检测治疗后,可以实现逆转,达到完全康复的效果,但另外2/3的患者会在一定时间内进展到肾衰竭阶段,最终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进行治疗。

另外,梁馨玲教授也提到,可逆性的慢性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在生活方式上依旧我行我素,不加以干预,也会进展为不可逆的肾损害;而另外2/3的肾脏病也并非没有治疗价值,通过积极地干预,患者病情进展的速度就会越慢,患者也就不会早早的就做了透析治疗。

慢性肾病就像一辆开往下坡的小车,需要“驾驶者”们提高警惕,尽早的发现问题,积极地开展治疗,才能防止跌落深渊,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