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出臺流程再造“1+N”制度體系 把流程再造轉化為治理效能

□本報記者 李子路 孫先凱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3月19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指導意見》,介紹流程再造“1+N”制度體系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力爭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推進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3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會上提出“迅速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流程再造攻堅行動”是其中之一。

“流程再造作為九大改革攻堅行動之一,前期省委、省政府已制定了指導意見,首批重點突破12項具體流程,形成流程再造‘1+N’制度體系。”省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改革辦副主任田衛東說。

如何理解“1+N”制度體系?“1”和“N”具體指的是什麼?田衛東解釋說,流程再造是一項系統工程,採取“1+N”框架結構,“1”主要對面上工作提思路、提方向、提要求,便於各級各方面整體把握,避免出現“合成謬誤”;“N”代表多批、多個具體流程,首批推出12個當標杆、做樣板,便於先行先試、操作落實。“今後還要隨著發展變化,對這些流程進一步優化提升,並陸續推出各領域新流程。”

據介紹,在“1+N”制度體系制定過程中,始終堅持6條原則,即堅持正確改革方向、突出問題導向、深化制度創新、強化系統集成、勇於自我革命、提升治理效能。

記者注意到,“1+N”制度體系對每一項措施、每一個流程都進行了橫向比較,做到高點起步,注重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最新技術成果,力爭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除了突出目標導向、注重引領性,“1+N”制度體系還著重突出總分結合、體制變革、遠近結合、協同一致,注重系統性、根本性、時效性、集成性。值得一提的是,“1+N”制度體系既突出近期效果、立竿見影,明確標註出今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完成的任務;又著眼長遠考慮、打好基礎,個別改革事項任務完成時限設計為3年。

以省為單位整體推進職能部門高效有序運行

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涉及方方面面。關於改革的主要內容,田衛東介紹,省級重點實行“減權放權授權”“容新容缺容錯”,市、縣(市、區)重點推行“一窗受理·一次辦好”,鄉(鎮、街)、村(居、社區)重點放在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群眾辦事上。各部門配套聯動、統籌推進,增強流程再造的關聯性、耦合性。

以省為單位整體推進職能部門高效有序運行,是這次全省流程再造工作的一大特點。“按照省裡統一部署,各級各部門協同一致、相互配合,在一些重要工作流程上精簡環節、加大創新,創造了一些新的改革經驗,對行之有效的,我們將及時通過制度固化下來、保持下去。”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楊佔輝說。

《推動省直部門(單位)高效有序運行流程再造實施方案》由省流程再造專班研究起草,與《指導意見》同步謀劃、同步推進。楊佔輝說,“當前,部門工作流程中還存在內部不理順、橫向不協同、上下不通暢問題,影響著工作效率和運行質量。制定該實施方案,致力於打造深度關聯、跨界融合、開放協同、運轉高效的政務生態系統。”

近年來,我省在簡政放權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省政府辦公廳一級巡視員邵靖說,目前省級427項行政許可事項,由我省法規規章設定的只有20項;我省市級層面設定的行政許可只保留7項,按照《打造精簡高效政務生態實施方案》,今年12月底前爭取全面取消。

邵靖還透露,前期根據各市和各國家級功能區的用權需求,已梳理出擬下放給濟青煙3市、其他13個設區市、青島西海岸新區和37家國家級開發區的四張省級權力事項清單,爭取儘快公佈實施。

把流程再造要求落實到服務方方面面

流程再造的制度體系已經基本成型,如何將新的流程、制度落到實處是關鍵。

“流程造得再好,不落實也是空。”省委辦公廳副主任、省檔案局局長劉燦河說,“要強化制度執行力,使流程再造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服務效率,讓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是落實流程再造的工作主體,要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多說‘行’、少說‘不行’,多想‘怎麼行’‘怎樣更好’,真正把流程再造要求落實到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方方面面,體現到日常工作的時時處處,讓廣大企業和群眾切身感受到改革紅利。”

田衛東介紹,關於下步工作,主要從3個方面推進落實落地:一是建立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強化各級黨委領導,強化對市、縣(市、區)工作指導,建立各方聯動工作機制;二是建立方案評估和迭代更新機制,同時在獲得電力、信貸、用地用水用氣等方面,再推出一批新流程;三是建立督促落實和宣傳引導機制,將流程再造“1+N”文件落實情況作為今年改革督察、考核的重要內容,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提高社會知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