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奇珍异宝也是非常的多。但是留存下来的却是少之又少,因为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大都都因为战乱而意外丢失了,有的宝物流落民间,有的更是流落海外。

这些流落在外的宝物往往都会有一段非常曲折的历史,就比如这件国宝,算得上最“憋屈”的国宝了,它有话说:怀念那段被人当咸菜缸,腌了300年咸菜的日子!到底怎么一回事呢?下面给大家慢慢道来。

这个古董便是知名的位于北京玉瓮亭的“渎山大玉海”了,渎山大玉海有什么来头呢?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据说它曾是忽必烈皇帝钟爱的一个玉器,它的造型十分独特,像碗一样的外表,青铜色,在它的外边是颇为精美的雕刻,蜿蜒曲折的雕刻,可是艺术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去制作的,据说为了制作这个玉器,忽必烈大帝可是耗了很多钱财才做成的,平时就用它来盛酒招待下属们。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无价之宝

整个“渎山大玉海”重量可达3500公斤,且它的材料无疑不是用最最名贵的玉料完成的。据相关的古记载,这个玉器当时就用了近7000斤的玉石打造成的,且无一不是四大名玉中的上品的独山玉完成。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中国年产独山玉也就500吨左右,且只剩下那么一两家有货源,可见得重量7000多斤的“渎山大玉海”有多么值钱了,看现在独山玉的发展趋势,它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可谓一间难得的无价之宝啊!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沦为咸菜缸

如此之前的一个无价之宝,为什么会轮到当咸菜缸的地步呢?

在元朝之后,就到了明朝统治的时代了,因此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最初在元朝时期的很多东西,在明朝后都有很大的改变,包括“渎山大玉海”,它很不幸的流落到民间,几经辗转,居然落到了真武庙中。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看淡红尘的和尚们见到这个巨大的玉器,一下子就乐了,当时刚好寺庙却一个腌咸菜用的大缸,于是乎,和尚们物尽其用,将这个用7000多斤玉石打造的古董来腌咸菜了,够奢侈的!就是不知道用这样的大缸腌出来的咸菜会不会更好吃呢?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不得不说,中国这个老古董也“挺悲催”的了!本来是朝廷御用的酒器,无奈遇到了不识货的和尚,用来当做咸菜缸。这一用,就是用了300多年,直到清朝时期才被人发觉。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对于它来说,自然是非常“憋屈”的,它本应该在华丽的大殿之上,却被人腌了几百年咸菜;但换个角度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它的保护,不然还不知如今会流落到何方。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后来到了清朝,修庙的时候被一大臣发现,乾隆用千金把渎山大玉海赎回宫内,到了清朝末年,又开始战乱频繁,无数国宝在这个时候流落到海外,但渎山大玉海却躲过一劫,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这个被“大材小用”的古董结束了它长达几百年的咸菜缸之旅,恢复了它原本的身份,待在了该待的地方,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明月。如今的它就放在北海公园被人参观,不对外售卖,可真是一件无价的珍宝啊!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渎山大玉海用7000斤独山玉打造而成,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阳翡翠之称,是一种重要的玉雕材料,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或“独玉”。

史上最“憋屈”的国宝!用7000斤玉石打造,却当了300年咸菜缸

优质的独山玉其质地圆润细腻,鲜艳迷人的绿色系更是光泽美丽,使得它与缅甸的翡翠十分的相似,所以根据其特征人们又将它称作"南阳翡翠"。


小编寄语:请您在阅读文章时点击一下文中小程序,您的每一次点击就是我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