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面对面:“教科书式回国”引热议

人民网-舆情频道

截至3月19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新冠肺炎8096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1150例,累计死亡3248例。‍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3月19日24时,新闻、APP客户端报道量出现上升趋势,其中新闻报道量上升较为明显。两微平台热度较前一日下降,其中微博平台热度出现近两周以来的最低值。

疫情防控面对面:“教科书式回国”引热议

图:1月21日以来疫情舆情关注度走势图(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监测显示,3月19日11时至3月20日11时,与疫情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136298篇,微信文章85979篇,相关传统媒体报道共7644篇,微博数据51594条。话题主要涉及李文亮事件调查结果公布、澳籍“跑步女”被限期离境、公号炮制“疫情之下的某国”文章被封禁、留学生“教科书式回国”,世卫称赞中国首次无新增病例,以及意大利累计死亡病例超中国等国际疫情动态。

疫情防控面对面:“教科书式回国”引热议

图:3月19日11时至3月20日11时各平台信息量分布

从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门文章可以看出,各地学校开学工作安排引舆论关注,近期境外输入风险持续上升,给国内防疫工作带来压力,舆论呼吁不要妖魔化回国人员。

疫情防控面对面:“教科书式回国”引热议

表: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门文章(数据支持:腾讯指数)

据人民在线众云大数据平台统计,3月19日11时至3月20日11时,热度排名再次发生变动,北京与浙江分别升至第三位和第六位。从热度变化来看,湖北、北京、浙江三省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湖北和北京最为明显。截至3月19日24时,湖北和武汉已连续两日新增确诊病例双双为零,有专家指出,湖北、武汉确诊病例首次实现零新增,意味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另据报道,3月19日,民航局等五部委公布公告,调整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引发媒体关注。

疫情防控面对面:“教科书式回国”引热议

图:3月19日11时至3月20日11时地域热度(数据来源:众云大数据平台)

重要舆情特征

(一)李文亮事件调查结果公布,武汉警方撤销训诫书

3月19日,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组发布《关于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有关情况调查的通报》。通报说,2020年2月7日,国家监委成立调查组,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情况依法开展调查。调查组的工作建议是:“由于中南路派出所出具训诫书不当,执法程序不规范,调查组已建议湖北省武汉市监察机关对此事进行监督纠正,督促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随后,武汉市公安局通过“平安武汉”两次发布“情况通报”,撤销训诫书,并向李文亮家属郑重道歉,对中南路派出所副所长杨力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民警胡桂芳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二)澳籍“跑步女”被限期离境,媒体重申疫情面前无特权

3月19日,澳籍“跑步女”梁某妍事件迎来新进展。据警方通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18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七条等规定,决定依法注销澳籍“跑步女”梁某妍工作类居留许可、限期离境。此前,梁某妍的行为曾在网上引发不小的争议,不少网友表示,对这种依仗外籍身份公然破坏防疫工作的人不能轻饶。澎湃新闻评论认为,把个人的自由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想隔就隔,想报就报,想跑就跑,广大公众必将为个别人的任性付出昂贵的代价。评论指出,目前“外防输入”的压力仍很大,整个社会都不愿意受“二遍苦”,所以请入境人员管好自己的腿,管好自己嘴上的口罩。

(三)“疫情之下的某国”雷同文章刷屏,舆论呼吁监管部门严厉查处

日前,多个公众号套用“疫情之下的某某国:店铺关门歇业,华商太难了”,编造国外疫情情况的刷屏文章引发关注。3月18日,微信平台以违反运营规范,涉及夸大误导为依据,删除相关文章近100篇,封禁3个主体下的50个违规公众帐号。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指出,自媒体为了流量恶意造假,在疫情报道中已不是头一遭。随着自媒体话语权的放大,如何捏紧话筒是重要命题。不能为了博出位而越界,不能为了吸睛而抛弃规则,更不能干造谣传谣的黑色营生。网络空间不能乌烟瘴气、生态恶化,更不容垃圾营销号失控、胡作非为。还望监管不失灵,及时出手,依法处理,让这种病态营生早日失去市场。

(四)“教科书式回国”引热议,为入境人员提供正面示范

近日,留学生瑶瑶(化名)在意大利自我隔离20天后辗转28小时顺利回国,这一系列举动被网友赞为“教科书式回国”,相关话题#意大利留学生辗转28小时回国#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二位。事实上,近期不少在美英等国的留学生也均有“教科书式回国”的经历。“光明论”微信公号指出,“教科书式回国”不光是为入境人员提供了一种正面示范,也为许多盲目放松警惕、开始“放飞自我”的人们上了宝贵的一课。《新京报》评论则认为,“教科书式回国”也能消除很多针对海外华人的区群谬误式偏见与误解。回国人员守规则,舆论场消除偏见,这是凝聚抗疫合力的最优方式。

(五)公职人员私接境外病例回家被拘,防控责任亟待压实

3月19日,甘肃临夏市公安局发布通报:五名公职人员因私自接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回家被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同时,对其违法违纪问题,已由同级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规进行处理。《北京日报》评论指出,此次事件证明防控战线还有漏洞,特别要警惕有人利用防控举措升级的时间差钻空子。长城网评论认为,要让每个入境人员的行程信息可以追踪,并且得保障集中隔离政策执行到位,防线不能被任何人、任何特权击穿。在各地复工复产的前提下,任何未被有效监测管控的病例,都可能带来指数级的传播风险,让当地的防控努力功亏一篑。因此,压实防控责任,就得让法律硬核起来,让联防联控机制能得到有效的贯彻。

(六)云南不强制师生戴口罩,以精细管理化解担忧是当务之急

3月17日,云南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提出“除紧急情况和必须佩戴口罩的工种,原则上不要求师生在校园内戴口罩”,有网友表示担心:疫情尚没有彻底解除,不要求师生戴口罩会带来师生健康风险。对此,云南省教育厅回应称,只是不强制要求必须带口罩,会保证返校师生无健康风险。光明时评认为,既然提出不要求师生在校园内佩戴口罩,就应该以更为精细、精准的管理来确保师生安全。评论指出,当前一部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开学复课已经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充分做好校园内的疫情防控工作,用精细化管理化解社会和家长的担忧,应该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

(七)留学生要不要回国?媒体建言理性应对才是解决之道

近来,海外学子是否需要紧急回国这个话题不仅在留学生圈引发热议,也引发了社会舆论关注。驻美大使崔天凯近日在与留学生代表的直播互动中表示,留学生决定是否回国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当地最新疫情和最新采取的措施,遵守当地实施的规章、制度;了解国内对境外回去的人有何防控措施,需要办理哪些手续;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是不是可以支持长途旅行等。《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认为,面对全球疫情蔓延,身处疫情严重地区的中国留学生会感到紧张甚至焦虑实属正常,但恐慌并非应对之法,理性应对才是解决之道。评论表示,疫情之下,每名留学生的选择不同,但建立在理性、科学分析上的决定,就是适合自己的应对。

(八)世卫称赞中国首次无新增病例“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3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疫情简报会上说,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8000例,但中国首次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谭德塞说,世卫组织已向68个国家运送了个人防护装备,向120个国家运送了150万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世卫组织正根据一份来自中国的协议供应商名单安排采购抗疫物资,目前正在敲定最后细节。他表示,在中国共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仅60天后,首个新冠肺炎疫苗试验也已经开始,首位入组志愿者已经接受试验性疫苗注射,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胜利。

(九)意大利累计确诊破4万,累计死亡病例已超中国

3月19日,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负责人、新冠病毒应急委员会专员博雷利表示,截至当天18时,意大利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41035例,死亡病例升至3405例,治愈4440例。而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同一天的通报,中国目前共有3250例死亡病例。意大利的死亡病例数量已经超过中国,成为遭受新冠病毒致命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意大利10日起进入全国“封城”状态,并从12日起关闭全国除食品店和药店以外的所有商铺,但公共交通、物流、邮局、银行和食品生产行业维持正常营业和运转,以保证对公众的基本生活服务。

舆情趋势与风险研判

(一)清零后需保零,新挑战要有新举措

截至3月19日24时,我国31省市连续两日0新增,但与此同时,累计输入确诊病例已超200例,防控形势严峻。对此,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指出,在国际疫情快速蔓延的当下,要优化防控策略,落实防控举措,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对境外输入性风险,关键在“防”:不放松,更不放手,才能防得住。全国入境口岸需坚持全国一盘棋,通过完善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和入境人员核查机制,实现全国联动,最大程度降低输入风险;要点在“控”:控得严、控出实效,目标才不会落空。在这个过程中,航空运输、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要形成闭环,不留盲区。各个环节串联一起,严密无缝,才能确保不出问题。

(二)媒体呼吁对“两山”建设者进行精细化安置

据《财经》报道,火神山、雷神山最后的377名工人已于日前隔离满14天,但他们既未接到可以返乡的通知,也不能离开隔离点,隔离结束后将面临失去收入的困境。对此,《新京报》评论指出,这些建设者们理应得到来自政策层面更多的照拂,得到更精细化的安置,而不应是现在这样——走也走不了,留也留不下,补贴断了,生计难以为继。评论认为,当下,无论是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还是开展有序复工复产,武汉要面对的工作自然是千头万绪。但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公共治理及时照拂到这些群体的需求。

(三)复工搞“启而不动”,需警惕背后的“怕吃亏”心态

近日,有媒体报道西南地区某项目出现“启而不动”的怪现象:现场机械排列得整整齐齐,领导宣布项目启动;可干部前脚走,机械后脚就“马放南山”。《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指出,这种“启而不动”及背后的“怕吃亏”心态值得警惕。不正之风一旦形成风气,对领导干部有很强的腐蚀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启而不动”不创造价值,只创造水分,容易让判断失准,方向失焦,力度失衡。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关于干部责任意识强弱、能力大小、施政水平高低的大考。杜绝“数据注水”,真抓实干,才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

融媒体观察

1.融媒体中心移动端权威发声,打通主流媒体基层传播“最后一公里”

疫情期间,互联网被各种疫情不实信息“刷屏”,百姓迫切需要来自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声。各市县依托融媒体中心移动端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打通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媒体权威新闻内容在基层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政府公开疫情信息的权威平台。上至中央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下至家门口社区的具体做法,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便能“全盘”掌握。据新华社报道,疫情发生以来,海南省文昌市融媒体中心依托“云上文昌”客户端,特别开设了“抗击疫情,你我同行”全媒体专题,通过新华社的授权发布、疫情进展、权威评论等融媒体报道及时地传达党中央关于防控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并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累计发布防控疫情相关信息近500条,有效加强了党中央声音在客户端的传播和落地,缓解了群众的焦躁情绪和恐慌心理。

2. 县级融媒体中心借助技术平台,聚合传播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指出,在中央相关部署中,省级技术平台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支撑,也是其协同运营的协调机构。这个功能在抗疫期间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例如,长江云融媒体平台开设“湖北权威发布”平台解读重大政策,各类信息在湖北省主要媒体、各市县重点新闻网站和云上系列APP以及合作的商业平台上同步发出。上海东方网联合16个区的融媒体中心特别制作《抗击疫情 上海在行动》聚合类新媒体产品,在上海16个区的融媒体中心APP同步上线,帮助区级融媒实现了“媒体 政务 服务”功能,发挥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湖南日报社“新湖南云”、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冀云”、甘肃新媒体集团“新甘肃云”等各自发挥省级融媒体平台连通各地融媒体中心的功能,聚合传播资源,每天持续推出系列网络直播节目,内容聚集基层一线抗击疫情的真实感人故事,同时也帮老百姓解决疫情带来的各种民生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