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電影《項鍊》由莫泊桑小說改編,內容過於真實,很多女子都如同瑪蒂爾德,命運不同只是因影片將主人公的遭遇放大化了。

一個對生活有要求的女子嫁給一個隨遇而安的丈夫,本身就是悲劇的開始。瑪蒂爾德的丈夫盧瓦澤爾是普通的小職員,做事循規蹈矩,工作也並不順意。有一處細節是餐桌上的蔬菜牛肉湯,瑪蒂爾德面對這樣的菜餚很沮喪,而丈夫卻表現得很滿足,事實上他只是不願承認生活的質量。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瑪蒂爾德的閨蜜讓娜(呂西夫人)家中有高級的葡萄酒,有昂貴的首飾,讓娜喜歡炫耀,而且還有一句關鍵的話:"這不能改變我們之間的關係。"這處細節表明她也在提示兩人的差距。巨大的落差讓瑪蒂爾德覺得受辱,她再也不想去讓娜家中。丈夫對瑪蒂爾德的感受很無奈,因為他既沒有能力改變生活,也沒有能力勸解妻子調整心態。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盧瓦澤爾給不了瑪蒂爾德想要的東西,當他興致勃勃拿回教育部長的舞會邀請函,瑪蒂爾德卻因沒有裙子和首飾而哭泣。瑪蒂爾德說如果戴假的珠寶,動作都會很僵硬,這一細節非常符合感性的女子,她心裡住著一個公主,想要精緻上乘的生活。而盧瓦澤爾之後提了最糟糕的建議——找讓娜去借。他們的對話提示給觀眾,本質上夫妻二人同樣虛榮。當瑪蒂爾德在舞會上出盡風頭,被教育部長邀請跳舞時,盧瓦澤爾居然沾沾自喜,覺得很快又會被邀請,甚至會得到更多的機會,這一處心理細節說明他是狹隘而自私的。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舞會凌晨才結束,瑪蒂爾德下樓時那條項鍊還在,因為租車太貴,他們只能選擇步行,項鍊就是在出門後的路上丟失的。把全部家當穿在身上,戴著借來的項鍊,連車都租不起,瑪蒂爾德心中無比悲涼,只不過暫時被舞會帶來的喜悅掩飾了而已。很快,她發現項鍊丟了,這如同晴天霹靂。在關鍵時刻,他們並沒有找到最佳的應對方案,如果據實相告,也不會造成他們一生的悲劇。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盧瓦澤爾提議給讓娜寫信,說掛鉤壞了,需要修理,然後用這個時間去籌錢買一條新的鑽石項鍊,他借錢時候說"為了挽回我的面子",在他看來,把借來的項鍊弄丟是一件極其丟臉的事情,孰輕孰重實在沒有掂量。之後十年時間,他們賣掉了傢俱,沒要孩子,每天只吃一頓飯,瑪蒂爾德去做幫傭,丈夫說的是"不在附近做,沒有人認識"。當面子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人便無法認清自己,可悲的是十年的慘痛教訓依然沒有喚醒盧瓦澤爾,他還在維繫著那點可憐的虛榮。

盧瓦澤爾愛他的妻子,他努力讓妻子去見上流社會的人,他願意把買獵槍的400法郎拿出來給妻子買裙子,他和妻子一起承擔沉重的債務,但是,他實在不懂到底怎樣才能給妻子幸福。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又不是所有人都能喝上牛肉湯""戴花也很漂亮"這些虛假的安慰沒有意義,努力改善生活才是關鍵,而這種改善,絕不能靠攀附權貴,更不能以妻子作為上升的資本。他不敢直視生活,不敢面對階層差異,不敢承認自己平庸,他情急之中籤下利息25%的借據,本質上不是擔當,而是逃避,這隻能讓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他們用36000法郎買下鑽石項鍊,除了盧瓦澤爾繼承的16000法郎的遺產,其它20000法郎都是借來的。十年後蒼老的瑪蒂爾德面對鏡中的自己,回想當年的舞會,黯然傷神,她已經失去了青春,也再沒了幻想,而盧瓦澤爾依然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寫了一張便籤之後說"又掙了五法郎",瑪蒂爾德的淚水滴落在信封上,他說的是"小心點,一個信封一法郎呢。"可見他們的精神世界不在一個頻道。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當瑪蒂爾德和讓娜再次相遇,讓娜認不出她,從閨蜜變成陌生人,相隔的是十年的時光,是貧富的差距,是生活的磨難,更是命運的玩笑,因為讓娜的那條項鍊是假的,頂多才值500法郎。不必再探討影片結局留白之後的走向,因為瑪蒂爾德失去的再不能回來。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瑪蒂爾德的悲劇是自己造成的,她有太多的空想,不懂得尋求滿足,思維簡單,行為隨意,對風險完全沒有預判,簡而言之,十年前的她太不成熟。

但是,她的悲劇也是生活造成的,是一種不甘於命運而苦苦掙扎的縮影。她天生美貌,婚姻卻不如意,而且始終擺脫不了小資情懷。她希望自己能過好的生活,卻在追尋的過程中陷入泥潭。

電影《項鍊》細節分析——瑪蒂爾德夫婦是現實的悲劇縮影

盧瓦澤爾的人生又何嘗不是悲劇,因為他選擇了一個不適合他的妻子,若沒有能力給她想要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便也會隨之毀滅。

愛不等於幸福,適合尤為重要,遺憾的是生活中實在有太多無奈。重溫電影《項鍊》,需要一顆悲憫之心,這個現實世界,離每個人都很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