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化的名師工作室: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功利化的名師工作室: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現在,教育界,確切說基礎教育階段各種各樣的頭銜五花八門,“教學名師”,“教學能手”,“名師工作室”,“名師校長”等等。花樣繁多的各種“名”頭銜讓人眼花繚亂,但對於某些人那是金光閃閃的金字招牌,有了這個耀眼的帽子不僅對其本人,還有其學校大有裨益。所以都努力著向名師進軍,學校也不遺餘力的支持。但多種多樣的“名工程”,對於基礎教育最關鍵的的教學和教育學生方面,究竟有多大作用,起到了什麼效果,還有待商榷。

名師,應當是自己教學能力和學生成績的註腳,是家長對一位老師長期的口碑的體現,而非通過運作而讓官方頒給的華而不實的頭銜,更不是學校大力打造的形象工程下的榮譽。所以對於名師,最有發言權的,應當是家長和學生,而非教育部門。

名師以及名師工作室,的確打造了個人品牌,提升了其知名度,但真正在夯實教育專業,提升教學質量,傳播教育理念等方面發揮其“領頭羊”“排頭兵”的作用,我們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諸多名師以及其工作室,僅僅徒有其表,而無其實。某些追名逐利之徒在有了名師的頭銜,就像明星一樣,到處走穴,四處講演,搞講座,賣書,真正用到本校的教學上的精力少之又少。而獲得收益卻比老老實實上課的老師高出一大截。這與設置“名師”頭銜的初衷大大相悖。

再者,基礎教育階段,大搞“名師工程”,無疑會加劇教師內部的功利化。而教育,是一個良心活,最忌諱功利二字。對於老師評價,不按教學,只按“帽子”,那老師必然會圍繞著這個頭銜,耗費大量精力甚至金錢,寫論文,搞包裝,做課題,上下運作。無疑會讓教育環境更加浮躁。

我們太需要老師,特別是從事基礎教育教學的,安安靜靜地幹好本職工作。少一些花哨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紮紮實實做好裡子,不僅僅是社會的期盼,更是諸多老師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