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說到社交電商,不得不提到最近勢頭正旺的“芬香”。根據官方的說法,芬香的核心創始人都來自京東,“芬香”也是京東的重要戰略伙伴,其所有產品均來自京東,而且99%的商品都有專屬優惠券或者返利,實際到手價格比京東官網更低。

致力於做社交電商的“芬香”用戶是怎麼賺錢的呢?

平臺宣傳的點是“自購省錢、分享賺錢”,你自己通過這個平臺購買,可以享受更優惠的價格,獲得返利,如果推廣給他人,通過你的專屬鏈接購買某商品,那麼你也會獲得獎勵。你推廣的商品越多,你的粉絲越多,形成的購買行為越多,收入就越多。達成一定的目標之後,你可以升級,獲得更多權益和平臺的獎勵。

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京東的商品在自個兒的平臺價格要高,反倒在別的平臺更低嗎?那麼是要把客流都導向合作伙伴“芬香”嗎?


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芬香價格


這是我在“芬香”用戶群裡看到的信息,原價39.9元的2斤歐貝拉肉鬆餅,在這裡只需29.9元,當我們看到京東價39.9,然後一對比,很容易就激發購買慾望,便宜了10塊呢!

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


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京東信息

上圖是京東APP該產品的銷售情況,買一斤肉鬆餅,是12.9元,單獨買兩斤那當然就是25.8元了,低於“芬香”優惠價3元。如果你選擇“1kg肉鬆餅+1kg綠豆餅”組合那就是29.9元,恰好等於“芬香”分享的優惠價。不過請注意,1kg肉鬆餅是2斤,等於說“芬香”上兩斤肉鬆餅的價格可以在京東APP上買兩斤肉鬆餅再加兩斤綠豆餅,這多出來的兩斤綠豆餅就是京東與“芬香”的差別!

所以,在“芬香”這樣的薅羊毛群裡面,其實是被薅羊毛的,你在這個平臺買東西更便宜,還返錢給你,你有想過老闆圖什麼嗎?

再看淘寶上,搜索“歐貝拉”肉鬆餅,我們可以看到買兩斤送麻薯兩斤,價格是24.8元,誰比誰便宜?誰比誰貴?誰把誰當寶耍?誰把誰當羊薅呢?


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淘寶信息

但是很多人來搞這個事情,為什麼呢?就是自己發現是騙局後,他會拉別人進騙局從而實現自己虧損的彌補甚至盈利。

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提到一個兼職做打字員的騙局,你進來領任務先交個幾百塊,交完之後你就拉人頭,我被騙了,損失了幾百塊我就拉幾個人進來賺到我虧損的錢再說,如果容易我還能賺錢。

“芬香”這種當然不是直接騙錢,是讓你用高於市場的價格去買他的商品,然後靠發展下線獲取盈利,看似可行實則欺騙。這可能不如之前的“粉象”生活,這倆是一個模式, “粉象”的產品面向淘寶、京東多個平臺,產品更多,價格更具優勢。


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再來看看做代還款的“快賺工廠”。與電商不同,信用卡代還實際上是一個處於灰色地帶的產業,他是利用信用卡里剩下的餘額,反覆的刷出來再還上,直到還完本期賬單,那麼持卡人本期所需要還的錢被推延到了下一期,也就是說,本來銀行給了50天的免息期,通過這麼一操作,相當於給了80天的免息期。假設一萬塊錢,80天的免息期,用戶需要支付給代還公司的費用在“快賺工廠”是60多元。

如果用戶逾期、分期還款或者最低還款,那麼1萬塊80天遠遠不止這點費用(逾期和最低還款都不享受免息期,從消費日開始計算利息,並且最低還款還計算複利。分期付款利息和手續費也是一筆不少的錢)。以低費用保住信用,避免逾期和資金緊張,確實是有利。但是對於用戶來說,這樣操作的風險可能有:1、餘額被平臺刷出來容易被銀行發現,被降額甚至停卡;2、因為處於灰色地帶,平臺難以受到監管,信息和資金安全和維權相對較難;3、雖然還款被推遲到下一期,但仍然要還,對於自制力不夠的人來說,這樣的操作可能助長其不理智消費的惡習,最終造成惡性循環,就得不償失了。

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據我所知,“快賺工廠”的智能還款,是跟支付公司合作的,也就是說他不是傳統的pos機虛擬刷卡,而是真實實體商家的消費,由“快賺工廠”支付手續費,這個費用最終來自用戶。再則,刷卡的次數和金額,“快賺工廠”是有一套模擬算法的,結合大數據,平臺會模擬持卡人平時的消費習慣,所以銀行是不會察覺的,而且對於銀行來說,刷卡手續費的這筆錢他是賺到了,至於其他的不會過多關注,而且,銀行自己也不希望看到壞賬。


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第二個問題,一定程度上,灰色地帶行業真的要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了,“快賺工廠”平臺的老闆人品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實際上“快賺工廠”背後是歌斐資本,之前做過反向跟單等多個金融項目,公司地址也一直沒變過,沒人去鬧過,從那個公司出來的員工都反應,什麼事情都是事先說明了的,不會欺騙。再者,資金安全也是不必擔心,因為是同名卡進出,比如用戶信用卡里的錢只能進入他同名的儲蓄卡,然後僅憑卡號和背後三位識別碼也無法刷到裡面的錢,到底風險如何,怎麼看要看個人了。

至於第三點全憑消費者個人了,有些人只是資金一時週轉不過來,需要幫助一下,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很好的平臺,但是對於盲目消費的人來說,確實是飲鴆止渴。

同樣的,“快賺工廠”也是發展會員你可以獲得提成,同時“快賺工廠”還有懸賞任務,可以賺點小錢,恰好,這點小錢有時候可以抵消用戶的手續費,模式還是可以的。


科普:同是0成本創業,社交電商與智能還款的差別在哪?

“快賺工廠”相比較於“芬香”,其實前者更被需要,市場容量更大,但是後者雖然有欺騙成分,但是完全在陽光下,而前者身處灰色地帶,到底哪個更具優勢,還要看你自己如何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