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傷寒論》

41.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42.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43.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44.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外解者宜桂枝湯。

45.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46.太陽病,脈浮淨,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47.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48.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拂鬱在表,當解之,燻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拂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燥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49.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裡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