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地雷戰》是一部暴露年齡的紅色電影。當年為了看這部劇,我沒少為小夥伴家的阿黃喂吃食。小夥伴是我們村裡為數不多的富戶,家裡有一臺十多英寸的黑白電視,電視裡放《地雷戰》的時候,小夥伴就會來喊我,怎奈他家中看門的阿黃老是朝我狂哮,為了收買阿黃,我每次去都要準備些吃食。

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我記得那時候身邊的人喜歡看3部劇,分別是《地雷戰》《西遊記》《渴望》。《地雷戰》中的趙虎勇鬥日寇的事蹟,讓我們肅然起敬。其中,幽默詼諧的故事情節,總能讓人開懷大笑,這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寓教於樂的抗戰電影。至於《西遊記》和《渴望》,在那個年代,也是2部萬人空巷的作品。

《地雷戰》中趙虎的原型,是全國民兵英雄趙守福和于化虎。這2位民兵英雄出生於膠東戰鬥模範縣、山東海陽縣。海陽縣的地雷戰在膠東聞名遐邇,聶鳳智說,沒想到1顆小小的地雷,竟在膠東引發規模浩大的地雷戰。膠東民兵和主力部隊密切配合,始終站在反“掃蕩”、反“蠶食”、反封鎖鬥爭第一線,發揮了巨大作用。

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地雷戰原始於1943年秋天,那時候聶鳳智還不是中海軍分區司令員,但對海陽縣的地雷戰也早有耳聞。那年秋天,高疃民兵負責人趙同倫從區武委會領回來2顆大地雷。回到村子後,趙同倫和趙守福、趙新瑞一起研究出幾種埋雷方法。10月的一天,200餘日偽漢奸到村子裡搶了糧食後,從趙疃西大道回據點。

趙同倫、趙守福等人,將一顆雷埋在日偽漢奸必經之路上,將另一顆埋在靠近日偽漢奸據點方向的地瓜田裡。日偽漢奸大隊走在大路上,突然有人將石堆裡的地雷絆響,被炸了個人仰馬翻,後面沒有受傷的日偽漢奸,慌忙向地瓜田裡跑去,結果又絆響地瓜田裡的地雷,2顆地雷炸死了13個日偽漢奸。

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地雷戰首戰出彩,極大鼓舞了海陽縣抗日群眾,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到獨立營學習埋雷技術,也帶回來2顆地雷。有一天,日寇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掃蕩”,于化虎帶領民兵到日寇必經之地野虎嶺埋雷。日寇剛踏進野虎嶺就踩響了1顆地雷,四五個日寇被炸飛,日寇軍官指派士兵到趙疃強拆老百姓的門板抬屍體,剛翻過前山坡,又踩響了另一顆地雷,3個日寇當場被炸死,剩餘的日寇逃回據點,1個多月沒敢出來。

自從知道根據地有地雷後,日寇每次出動都學乖了,大部隊行進前,總是派兵沿途偵察,發現有可疑的地方就用石灰粉做好標記,看見標記,後面跟進的日寇就繞道而行。民兵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沒有埋雷的地方也用石灰粉做上與日寇標記一模一樣的標記,然後在沒有做標記的地方埋上地雷,日寇真假難辨,也捱了不少炸。

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日寇一次比一次鬼精,他們乾脆不走大路和街道,改走小道和莊稼地。民兵們就把地雷埋在莊稼地和小道上,反正你要麼不來,來了就得挨炸。為了對付民兵地雷,日寇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用望遠鏡觀察,走一段看一段,發現異常就挖坑,有地雷就起。為了不讓日寇發現,民兵發明了一種叫“馬尾雷”的地雷,就是把一根根細細的馬尾接在一起,系在雷弦上,這樣就可以躲過日寇的望遠鏡。

日寇的“望遠鏡計劃”失敗後,又想到了用杆子綁上鐵鉤鉤地雷的辦法。為了對付日寇的鐵鉤,民兵們又發明了“踏雷”,殘暴的日寇惱羞成怒,直接把抓來的老百姓押在他們前面,為他們開路。

針對日寇的詭計,民兵們又發明出“拉雷”,把前面開道的村民放過雷區,然後拉弦炸日寇。這就是《地雷戰》中那句有名的臺詞“不見鬼子不掛弦”的最初由來。黔驢技窮的日寇,沒辦法,只好從青島搬來了工兵。為了對付這幫專業的傢伙,民兵們又想出了埋“子母雷”的辦法,只要動了上面的母雷,下面的子雷馬上就會爆炸。

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制式地雷那時候是個稀罕物,為了造出更多的地雷,文山後村民兵集思廣益,想了很多辦法。老石匠于振華總結分析村民制木頭炮失敗的經驗,提出造石頭雷的想法。

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這個想法得到了民兵隊長於化虎的支持,他們制“土藥”、鑿石窩,經過無數次失敗,終於造出了“石頭拉雷”和“石頭絆雷”,只不過這些地雷威力要小些,第一次用於實戰,70多顆石頭雷才炸死17個日寇。不過,就這也夠日寇喝一壺的,從1943年秋到1945年夏,日寇在海陽縣乃至膠東地區,吃夠了地雷戰的苦頭,哀嘆:石頭大大的厲害!

1945年5月1日,中海軍分區成立,聶鳳智任司令員、劉中華任政委。中海軍分區頭天成立,日寇第二天就來掃蕩。聶鳳智找來海陽縣武委會主任,要求他進一步發動民兵,充分發揮地雷戰的威力,用人民戰爭把日寇打個頭破血流。

日軍強迫村民踩地雷,怎麼破?民兵發明“拉雷”:不見鬼子不掛弦

接受任務後,全縣民兵立即行動,把糧食藏好,把鄉親們轉移,然後在村子的大街小巷,門椽房樑上都布上雷,就連水井裡都被布上了雷。這一切工作做好以後,民兵們就隱蔽在叢林山坳間故意暴露,把日寇引進雷區,進入雷區的日寇被炸得東倒西歪、哭爹喊娘,日寇在趙疃、文山後、孫家夼、夼裡4個村子掃蕩8天,觸發各種雷100多顆,損失慘重。

6月,中海軍分區召開表彰大會,會上聶鳳智說,我們要用“鐵西瓜”,把日本鬼子和漢奸餵飽,直至撐破他們的肚皮。聶鳳智幽默風趣的講話逗得大家開懷大笑,誰也沒想到,日本鬼子“鐵西瓜”沒吃飽就投降了。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位指導民兵用地雷與日寇鬥爭的地雷戰行家,5年後竟然成為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與美軍展開了空中格鬥。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