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大家好,我是空媽。


最近滿滿的媽媽,因為兩歲的寶寶,又為了自己收拾屋子的時候,不注意動了孩子的玩具位置,大發脾氣又哭又鬧,又是躺在地上打滾的。實在覺得孩子'太不聽話'了,就動手打了兩下,並且把滿滿剛剛發脾氣'源頭'的那個'小卡車',狠狠摔到了地上。

沒過多久,滿滿的情緒發洩夠了,又自己悄悄地去把角落裡的卡車玩具撿了起來,發現已經被媽媽摔壞了,那是滿滿最喜歡的一個玩具,但孩子這個時候,卻沒有哭鬧,只是小心翼翼地揚起小臉兒,稚聲稚氣地問著媽媽,小卡車還能不能修好。

滿滿的媽媽聽到這一句話的瞬間,離開感覺有股熱淚充到了眼眶中,其實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對寶寶發脾氣了,自從辭去了工作,在家裡全職照顧寶寶開始,自己才開始逐漸意識到,做一名全職媽媽的各種'不為人道'的辛苦,身體上面的勞累還是其次,對於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在孩子面前'崩潰'、犯錯,才是她真正的鬱結所在,那一刻真的再一次深深地感覺到'自己真的不是一個好媽媽'。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其實滿滿的媽媽,能夠代表我們這一代很多全職媽媽的辛酸,我們曾經受到過良好的教育,自認為有能力肩負起家庭的責任,也在有了寶寶之後,通過各種母嬰相關知識的學習,瞭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健康撫養孩子的常識。

但偏偏在日常的生活瑣事上,還是會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寶寶大吼大叫、大發脾氣,過了沒多久,又開始後悔剛才的'不冷靜'。總是在這樣的'內疚'中,循環往復,真的很怕有一天,真正對孩子造成了某種深刻的'傷害',會再也不能被寶寶'原諒'了。

原來自己真的不是一個好媽媽,原來自己也是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適合'帶孩子'。

這也是很多有著相同經歷的媽媽們的感嘆,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避免這種'控制不住,又事後後悔'的情況發生呢?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1、試著分析自己發脾的深層原因


我們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發脾氣,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或者是太調皮了導致的。

其實這些現象的背後,通常都還有一種更為深層的內因在裡面。

很簡單的一個對比就能夠發現這個問題,比如同樣是一個調皮的熊孩子,但是媽媽跟爸爸,或者再多加幾個親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家人裡面,總會有不那麼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能夠忍受的了ta們各種'調皮搗蛋'的家庭成員。

這就能夠說明,導致你對孩子的'不聽話'發脾氣這件事情,起作用的肯定還有其他的原因。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滿滿媽媽,其實後來她通過自己的反覆思考,逐漸發現了,她之所以會對孩子的'不聽話'、'老是亂髮脾氣'如此不能容忍,是因為她其實一直都不喜歡全職媽媽的這種生活方式。

每天就是圍著孩子轉,沒有多少自己的生活空間,這位媽媽以前也是職場上很出色的一位員工,有自己的工作事業,有自己的社交朋友圈子,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寶寶出生,她選擇放棄工作迴歸家庭後,變得離自己越來越遠。

而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她當初那強烈的照顧好家庭、撫養好孩子的熱情,也開始逐漸的一點點消磨殆盡,於是她開始變得越來越容易被激怒,越來越容易因為孩子的一點點'調皮'就覺得無法忍受,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媽媽自身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而通過孩子'不聽話'這個現象的觸發,而表現出來的而已。

所以空媽要在這裡建議'帶寶寶'的家長,真的不要因為'寶寶'而失掉自己,即使是全職在家的媽媽們,也可以有自己的'私人生活',而且是必須要有。


哪怕是一點點的興趣愛好,對媽媽們來說也是莫大的調劑,千萬不要為了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己。


2、不要太過自責,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在育兒領域有個非常流行的說法,叫做——不完美父母。其實說得也是這個道理,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總是想要竭盡全力,給到孩子最好的環境、最好的生活,所以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搞得壓力過大。

其實這也是沒有必要的,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何況是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家,所以只要我們把握好大方向,能夠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點就夠了,至於我們理想中,希望給到孩子的生活,或者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的育兒方式,只要朝著目標努力就好,沒有必要說是一定要完美做到,中途不能夠有半點瑕疵。

這裡空媽想提一點就是,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提原生家庭影響的這個話題,確實我們有些很糟糕的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損害是非常巨大。所以也有很多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年輕父母,在有了下一代之後,會盡可能地避免自己的孩子,重複自己童年的傷痛,而給自己揹負上了非常巨大的壓力。

其實這種心態也是不健康的,我們既然能夠看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那麼就像空媽剛剛說的,只要盡力避免就好,沒必要一直在這個事情上糾結、盤算,反覆循環地傷害自己,甚至是傷害孩子。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這樣的做法,反而更加容易讓我們的下一代,受到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正如空媽所說的,沒有一個人是完美,家庭更是如此,在我們不斷強調、放大原生家庭的影響、傷害的同時,也應該理性地思考一下,我們的原生家庭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顯然如果這樣反思一下,相信大部分人還是能夠客觀地得出結論的,所以不要期望能夠做到'完美',也沒有必要去儘量接近'完美'。


3、學會跟孩子真誠地'道歉'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剛才說過,我們都不是'完美'父母,所以在撫養孩子的道路上,都難免會犯錯,事後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真誠的道歉,也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一種處理方式。

可能是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們有很多父母,甚至是年輕的父母都是不願意、甚至是從來不會跟孩子道歉的。

不是有那個笑話嗎,我們的父母跟孩子說的'對不起',全都換成了"快來吃飯了"。

其實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跟孩子真誠地道歉,不僅僅是對我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一個從沒有沒有接受過父母道歉的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面對外界的時候,自然也是非常難會跟其他人道歉的。那麼等這個孩子漸漸長大,步入社會之後,他的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就會變得非常糟糕,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去處理好這類問題。

所以及時真誠的道歉,也是讓孩子學會被尊重,被愛的一種方式,父母一定不要回避。


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後都會內疚,但又總是忍不住,試試這幾個方法。


最後總結一下:想要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其他情緒的催動,然後在認真分析一下是不是真的需要表達出來,最後如果造成了很壞的結果,面對孩子真誠地表達心中的歉意,就是我們需要做的。

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沒有脾氣',但通過這些事情的成長,卻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需要學習的一個過程。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