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名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四子,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日本与《兰陵王入阵曲》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又颇通音律,是南北朝时期少有的军事家、作曲家。由于长相过于俊美,上阵杀敌时怕不能给敌人以震慑,故上阵之时用一个鬼脸面具带与面部来震慑敌人,

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打晋阳,兰陵王率军奋力杀敌,击退敌军。后率军与突厥决战与邙山,大获全胜,从此威名大震,遂作词曲以讴歌赞颂,此曲即为《兰陵王入阵曲》。随着威望和权位的上升,有功高盖主之嫌,被北齐后主嫉妒和猜忌,于武平四年(573年),在他三十三岁时被赐毒酒而死,而后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葬于邺城城西(今邯郸市磁县城南三公里处)。

日本与《兰陵王入阵曲》


日本与《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虽然含恨去世,但《兰陵王入阵曲》,却在民间流传,隋代时被列入宫廷舞曲。唐中期玄宗李隆基定为“非正声”。下昭禁止演奏。南宋时演变为乐府曲牌,称之为《兰陵王慢》,与此曲刚诞生时已经有很大区别了。南宋后此曲渐渐失传。

但是此曲在唐朝时传入了日本,基本操持了此曲的原貌。日本从此曲传入日本就被日本视为正统雅乐,格外珍视。凡五月五日赛马节、七月七相扑、射箭比赛等大型活动之时都要反复演奏。现在一年一度日本奈良元月十五举行的“春日大社”古代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会作为第一个独舞节目,日本对此曲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袭名”“秘传”制度,才能使我们能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兰陵王入阵曲》。

1986年,磁县文物部门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使兰陵王入阵曲重回故里,1992年,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率领日本雅乐团来到邯郸市磁县,于兰陵王墓前供奉并演奏了此曲,此时据此曲问世已经过去了1400多年。

日本与《兰陵王入阵曲》


日本与《兰陵王入阵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