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房屋的面積怎樣計算?

胡航科


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商品房),主要是以產權證上登記的面積為準,且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在拆遷時按中介機構的評估結果進行補償。

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農村房屋),產權證上登記的面積是基礎,但主要根據房屋現狀以實際測量為準,並按不同的房屋結構分類計算補償面積;其宅基地範圍內的構附著物逐項清理後按規定計算補償。

這是從事過房屋拆遷工作的筆者,結合現行政策和操作實際,給出的答覆。

國有土地上的房屋由拆遷雙方認可的中介機構進行專業的評估,這裡不再多說。下面,就重點說說農村房屋在拆遷裡時的測量及補償面積計算情況。

一、農房的現場摸底

這是農房拆遷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參與此項工作的有當地拆遷辦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測量摸底及對房屋現狀照相存檔),也有村社幹部(主要是帶路和作動員工作)。在現場摸底時一般會核對房屋的產權登記情況(也可在分類計算補償面積及計算拆遷補償時核對)。

(一)房屋主體丈量:按“有牆牆包邊,無牆柱包邊,挑陽臺折半算、封閉陽臺全算”的原則對農戶拆遷範圍內的農房進行丈量,涉及多幢房的,逐一丈量,對不同房屋結構一併進行登記。丈量的相關數據(房屋的長寬、層數等)需該農戶的當事人簽字確認。

(二)宅基地範圍內構附著物清理:對宅基地範圍內的堡坎、圍牆、地壩、水井(不僅限宅基地範圍內)、灶、熱水器及房屋裝飾等,逐一清理登記。

二、農房補償面積的分類計算與宅基地範圍內構附著物的補償計算

(一)農房補償面積的分類計算:根據摸底的房屋現狀,分鋼砼結構、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土牆結構、簡易結構對應計算補償面積。打個比方來說,王大伯家磚混結構房屋1幢,另有土牆結構房屋2間,就需分不同的結構分別計算各自的補償面積。單層房屋的面積就是丈量的長乘以寬,涉及多層的需計算各樓層的面積。

當然,不同結構的補償面積計算出來後,只需按當地的補償標準就可計算出被拆遷房屋的主體補償款,比如筆者這裡,鋼砼結構每平方米660元、磚混結構600元,只需補償面積乘以對應的補償標準即可。

(二)宅基地範圍內構附著物的補償計算:根據現場摸底清理的結果,逐一按當地的規定進行計算。比如,筆者這裡磚堡坎每米110元、水泥地壩每平方米30元、機井每個1500元、地板磚每平方米40元。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農房拆遷的補償除上述按拆遷面積計算的被拆遷房屋的主體補償款、宅基地範圍內構附著物的補償外,最重要的還有被拆遷農戶家庭成員的住房安置。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這個問題,題主說的意思我不太明白。

不過我可以說下面積是怎麼來的,房屋拆遷前政府會發徵收通知,可以查看上面產權置換的有相關的說明。

一般情況下,舊:新房屋面積比是1:1.2-1.5不等,1.5的情況下很少。並且除了這個,還可能會有20平米左右的優惠價購房補償。

舊房面積以房產本為準,新房面積以房管局實測為準。


i熒光


具體看拆遷政策,地區不一樣,補償也不一樣,補償一般是房值的1.3倍或按人口每人48平,有些地區會有額外補償5-30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