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展现众人困境,往往是叙事道德——评《大明王朝1566》

夸赞《大明王朝1566》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鲜的是如何夸。引用豆瓣评分太老套了,也显得没思想。和其它历史剧比较又太啰嗦,《大明王朝1566》需要比较吗?于是就有很多人开始罗列精彩剧情,这不是凑字数又是什么呢?

有时就是这样,骂人我们可以张口就来,真正要赞美一样东西时却词穷了。归根到底,只是因为有些东西太好,总觉得自己那些俗套之词配不上它

《大明王朝1566》即是如此,不知该如何赞美。

看完之后,你总觉得秦汉以下,中国的帝王就该是嘉靖那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中国的大臣就该是像严嵩那样老谋深算不动声色;中国的商人就该像沈一石那样为他人作嫁衣;而一个县衙的小官就该像田有禄一样贼眉鼠眼见风使舵。至于整个中国历史,就该像《大明王朝1566》一样,每个人都有错,而每个人又都没错。大家都囚在一盘棋局里,一步一步走向无解。

嘉靖与海瑞谁对谁错呢?他们构成剧中的阴阳两极。一边是将道法之术玩弄得炉火纯青,一边是秉持儒家的君子道德。他们的碰撞是一种无解的碰撞。

尽力展现众人困境,往往是叙事道德——评《大明王朝1566》

胡宗宪是好是坏呢?他尽力去忠,可这个忠该指向谁?朝廷?严嵩?百姓?还是自己?估计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大明王朝1566》就在着力表现这种困境。每个人在这盘棋局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从而有自己的视野和行事逻辑。

在此意义上,《大明王朝1566》与伟大的《红楼梦》具有相同的叙事品格。

在红楼中,我们固然会为宝玉黛玉的命运掬一把同情伤感之泪,甚而愤愤不平。可问题在于,贾母王夫人有错吗?她们真是是蛇蝎心肠,顽固不化?她对孩子的爱是如此真切,就像一个真正的奶奶一样。她对儿子的严厉是那样合理,就像一个真正的母亲一样。

尽力展现众人困境,往往是叙事道德——评《大明王朝1566》


都没有错,碰在一起就是悲剧。这就是悲剧的层次感。它准确而深刻地寓意了人生和历史挥之不去的怅惘与不可解。每个人被网罗在一张巨网之上,有玫瑰也有蜘蛛。有挣扎也有回眸。缠绵不可化。

这也是对人生和历史尽可能地逼近。

陈寅恪先生有言:“所谓真了解者,必须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既是治学的方法,也是治学的道德。

当然也是艺术的追求。尽力去观照这个局中众人之困境,并竭力予以描摹,如此产生的批判才是真正的批判,如此产生的悲悯亦是真正的悲悯。

《大明王朝1566》从始至终都有这种不可解的悲哀,因此与其说它在反思中国历史,不如说它只是对历史一声凝重的叹息。

尽力展现众人困境,往往是叙事道德——评《大明王朝15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