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其實是個官場交際高手


范進其實是個官場交際高手

范進和張鄉紳

《儒林外史》裡面有一個特色鮮明的經典角色——范進。長期以來,范進的形象是一個虛偽,軟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祿,情感脆弱的可憐書生。其實,范進的官場交際能力相當高,根本不是胡屠戶這種沒見過世面的人所能想象的。

范進是一個落魄文人,屢試不第,到54歲時仍然只是個童生。讀書是一件費錢的事情,范進讀了幾十年書,將家裡讀得窮苦不堪,以致范進的丈人胡屠戶動不動就挖苦他。

當范進考中了秀才後,胡屠戶又劈頭蓋臉地教訓了他一通:“你如今既中了秀才,凡事要立起個體統來。比如我這行業裡,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輩,你怎敢在我面前裝大?”

胡屠戶又說:“若是家門口這些種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們拱手作揖,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免得你惹人笑話。”

張鄉紳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他是這樣出場的:范進謝了鄰居,正待坐下,早看見一個體面的管家,手裡拿著一個大紅全帖,飛跑了進來道:“張老爺來拜新中的範老爺。”說畢,轎子己是到了門口。胡屠戶忙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鄰居各自散了。

范進其實是個官場交際高手

范進買雞


范進迎了出去,只見那張鄉紳下了轎進來,頭戴紗帽,身穿葵花色圓領,金帶皂靴。張鄉紳雖然不做知縣了,但依舊有錢有勢,是縣裡的頭面人物。

在范進、胡屠戶等鄉下人眼裡,張鄉紳簡直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因此,張鄉紳來拜見范進的時候,胡屠戶甚至都不敢跟他見面。“忙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一個“躲”字,將胡屠戶的自卑心理體現得淋漓盡致。

相比之下,范進在張鄉紳面前,卻不卑不亢,甚為得體。

當張鄉紳的轎子到了門口時,范進立即“迎了出去”,表示對客人的尊重,給足了張鄉紳面子。隨後,張鄉紳同范進到堂屋內磕了頭,分賓主坐下。

張鄉紳攀談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這是在自責以前沒有與范進交往。范進連忙回答,說:“我久仰老先生,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拜會。”將責任攬過來,表示是自己沒有登門拜會。

接下來,張鄉紳說:“適才看見題名錄,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兄弟。”這是在拉關係了。清朝時期,官場上很注重門生一類的關係,以便日後在官場上互相幫助。

此前,范進並沒有官場經歷,卻一點即通,馬上回答:“晚生僥倖,實是有愧;卻幸得出老先生門下,可為欣喜。”這是在積極回應張鄉紳的拉關係。

拉完關係,兩人進一步展開交流。張鄉紳將眼睛四面望了一望,說道:“世先生果是清貧。”接著,在家人手裡拿過一封銀子來,說道:“小弟無以為敬,謹具賀儀五十兩,世先生權且收著。”

張鄉紳又說:“這華居,其實住不得,將來當事拜往,俱不甚方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軒敞,也還乾淨,就送與世先生,搬到那裡去住。早晚也好請教些。”

范進其實是個官場交際高手

范進與鄉鄰


初次見面,張鄉紳就贈送范進重金和房子,范進如何回應的呢?范進很需要錢和房子,可他知道無功不受祿的道理,不敢貿然收下,再三推辭。張鄉紳急了,說:“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

范進聽了這番話,這才收下銀子,作揖謝了。正事談完,張鄉紳送完銀子和房子,達到了目的,告辭要走。范進與他“打躬作別”,結束了自己在官場上的首秀。

自始至終,范進接待張鄉紳的言行大方得體,絲毫看不出一名窮書生的腐儒習氣,更不是他丈人口中“爛忠厚沒用的人”。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范進在官場上游刃有餘,考取了進士功名,還一路遷升,做到了四品大員,步入人生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