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其实是个官场交际高手


范进其实是个官场交际高手

范进和张乡绅

《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特色鲜明的经典角色——范进。长期以来,范进的形象是一个虚伪,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情感脆弱的可怜书生。其实,范进的官场交际能力相当高,根本不是胡屠户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人所能想象的。

范进是一个落魄文人,屡试不第,到54岁时仍然只是个童生。读书是一件费钱的事情,范进读了几十年书,将家里读得穷苦不堪,以致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动不动就挖苦他。

当范进考中了秀才后,胡屠户又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他一通:“你如今既中了秀才,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业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辈,你怎敢在我面前装大?”

胡屠户又说:“若是家门口这些种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们拱手作揖,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你惹人笑话。”

张乡绅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他是这样出场的:范进谢了邻居,正待坐下,早看见一个体面的管家,手里拿著一个大红全帖,飞跑了进来道:“张老爷来拜新中的范老爷。”说毕,轿子己是到了门口。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范进其实是个官场交际高手

范进买鸡


范进迎了出去,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张乡绅虽然不做知县了,但依旧有钱有势,是县里的头面人物。

在范进、胡屠户等乡下人眼里,张乡绅简直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因此,张乡绅来拜见范进的时候,胡屠户甚至都不敢跟他见面。“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一个“躲”字,将胡屠户的自卑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范进在张乡绅面前,却不卑不亢,甚为得体。

当张乡绅的轿子到了门口时,范进立即“迎了出去”,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给足了张乡绅面子。随后,张乡绅同范进到堂屋内磕了头,分宾主坐下。

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是在自责以前没有与范进交往。范进连忙回答,说:“我久仰老先生,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拜会。”将责任揽过来,表示是自己没有登门拜会。

接下来,张乡绅说:“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这是在拉关系了。清朝时期,官场上很注重门生一类的关系,以便日后在官场上互相帮助。

此前,范进并没有官场经历,却一点即通,马上回答:“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这是在积极回应张乡绅的拉关系。

拉完关系,两人进一步展开交流。张乡绅将眼睛四面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接着,在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小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

张乡绅又说:“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方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范进其实是个官场交际高手

范进与乡邻


初次见面,张乡绅就赠送范进重金和房子,范进如何回应的呢?范进很需要钱和房子,可他知道无功不受禄的道理,不敢贸然收下,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说:“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范进听了这番话,这才收下银子,作揖谢了。正事谈完,张乡绅送完银子和房子,达到了目的,告辞要走。范进与他“打躬作别”,结束了自己在官场上的首秀。

自始至终,范进接待张乡绅的言行大方得体,丝毫看不出一名穷书生的腐儒习气,更不是他丈人口中“烂忠厚没用的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范进在官场上游刃有余,考取了进士功名,还一路迁升,做到了四品大员,步入人生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