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人这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一种取舍,当你作出选择的时候,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选择了事业,那就舍弃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光。《我不是药神》不止于此,而是通过电影艺术手段将这种选择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以浓浓的人文关怀精神,彰显人性的光辉色彩。--洛小寒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我不是药神》宣传海报

影片讲述了药店小老板程勇为了家庭生计,父亲的手术费用,接受了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提议,铤而走险踏上了一条走私药品的道路。

程勇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拿下治疗白血病的印度格列宁的代理权,由于价格低效果好,程勇凭此赚的盆满钵满。

程勇的“一夜暴富”让假药贩子张长林眼红,为了能从中分一杯羹,张长林以举报程勇售假药作为威胁,要求程勇与他分享药品渠道。程勇出于家庭与法律的考虑,选择了退出。

直到张长林被抓,吕受益因为买不起白血病的特效药饱受病痛折磨而死,程勇良心备受谴责。为了白血病患者,程勇继续承担起来走私格列宁的罪名,以2000元的价格进药,500元的价格出售给病人。

也许人们会被电影的故事情节、演员的倾情演绎所深深触动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几度落泪。但是今天这篇文章志不在此,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人在面对艰难的抉择时,人性作出了怎样的取舍的。

人民警察曹斌:选择放人,甘愿辞职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曹斌对于工作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处理过不少案子,深得局长器重。只是在接手了假药一案时,一直认为黑就黑白就是白的曹斌陷入两难的境地。

①白血病老人的一席话,让曹斌陷入两难之地。

曹斌在一次紧急行动中,在一旅馆内抓获一群白血病患者。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搜出“假药”格列宁,手下询问无果,没人愿意开口坦白“假药”出自何人之手。

曹斌经验丰富,深知这些人的担心是什么,于是采取攻心计:“我知道你们手里都有假药,我们办案讲证据,无论你们配合不配合,案子都一样办。你们不配合,不是帮他(假药贩),而是害他。”

曹斌刚要走,却被一位老人叫住,说了一段话,这段话也成为影片的经典台词:

“我求求你们,不要再查这个案子了行吗?我病了三年,40000块钱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吃垮了。现在有了便宜药,你们非得说是假药。那个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才500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不赚钱。谁家还没有个病人,你敢说自己一辈子不得病吗?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老人祈求曹斌不要再追查“假药案”

曹斌被老人的话问的无言以对。他调查这个案子已经半年多了,自然知道白血病特效药正版价格。40000块钱的药,有几个人能吃得起?如今有500块钱一瓶的特效药,这是他们的救命药,如果曹斌要抓这个药贩子,就等于堵住了他们的生路。

一边是法律,一边是救人,该选择谁?曹斌也不知道,挣扎了许久,曹斌默默地说了两个字:“放人!”

在这种两难的境地,曹斌的选择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在冰冷的法律面前,更加显示出人性的光辉。影片通过电影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透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将人的个体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曹斌请求上司对白血病患者网开一面

②黄毛的死让曹斌陷入自责之中,选择了辞职赎罪。

曹斌虽然放了那些白血病患者,但是他也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经过不断摸底排查,终于确定了假药贩的准确位置,并实施抓捕。

曹斌等人的到来被黄毛发现,不会开车的黄毛选择替程勇出面承担下罪行。他开启拉假药的车一路狂奔,上演了飙车大戏,却意外惨遭车祸,当场死亡。

曹斌抱着黄毛赶紧送到医院,鲜血沾满了双手。程勇闻声赶来,却只得到一个人没了的回应。程勇愤怒地抓住曹斌的衣服质问:

“他才20岁,他有什么罪!他只想活着!他有什么罪!你说啊!他有什么罪!”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因黄毛的死程勇愤怒地质问曹斌

程勇歇斯底里的怒吼,让曹斌无地自容。这灵魂三质问,穿透镜头直击人心,也深深地绞杀着曹斌的良心。虽然黄毛的死与曹斌有关,但是曹斌也只是按章办事,这是他的职责。尽管如此他的良心仍备受谴责。

法律神圣不容亵渎,人命同样大于天。最后曹斌选择辞职,他的选择,是对人性之善的最好诠释。这一刻,他的形象不再是一个平凡的警察,而是有着耀眼光辉的正义之身。

平凡百姓程勇:选择别人,牺牲自己

不可否认,程勇因为走私药品确实挣了不少钱。但是他后来明智地选择退出,办起了实业,开起来公司。他本来可以就此顺风顺水,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白血病患者的家属跑到她的公司求他,让他再一次陷入困境。

①吕受益饱受白血病魔的折磨直至死亡,让程勇选择重操旧业。

吕受益的妻子跑到程勇的公司门口,拦住程勇出去跟客户吃饭的车。走投无路的她跪在地上求程勇救救吕受益。怎么救?去弄药,怎么弄?只能依靠走私这条路。

程勇坐上车越走越远,透过后视镜可以看到吕受益的妻子仍跪在地上绝望地痛哭。也许她的世界就只有后视镜那么大,因为丈夫的白血病已经透支了一个家庭所有的生命与活力。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吕受益去公司跪求程勇救丈夫

酒席上程勇心不在焉,心里全是吕受益妻子的身影,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去了医院看望吕受益。透过病房的窗户,程勇可以看到病魔留在吕受益身上的恐怖伤口,他的惨叫声充满了绝望萦绕在程勇心里挥之不去。

程勇决定再去印度进药,可惜吕受益没有坚持到程勇回来,就被白血病带走了生命。药到手了,以500元的进价出售,零利润。

②自掏腰包赔钱卖药,舍弃自己,成全别人。

由于正版药的坚持维权,程勇印度方的供货渠道被迫中断。程勇只能从印度药店里以2000元的价格拿药,然后再以500元的价格出售。他其实可以选择卖更高的价格,因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有老人有孩子,他也需要养家糊口。但是他没有。

当他从后视镜里看到吕受益妻子绝望的一跪时,从吕受益的灵堂里走出来,看到那些对他充满希望与期待的白血病患者时,他觉得自己的担子很重。这不是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小人物大情怀的慈悲之心。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白血病患者迫切的眼光中的程勇

黄毛的死,不仅让曹斌自责不已,也深深地刺痛了程勇的心,这让他继续售“假药”念头更加坚定。

一边是走私药犯罪,另一边是人命关天,选哪个?程勇没有犹豫,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救治别人。影片用有家暴倾向、婚姻失败的社会底层小人物,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包装,让他来完成这个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光辉形象,这种巨大的反转更加突出了人性的大公无私的这种光辉形象。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面临着选择,曹斌选择了留给白血病患者一条生路,甘愿辞职;程勇选择了帮助那些白血病家庭,将自己送进法律的公堂。就连假药贩子张长林在面对审讯时,他选择了保住程勇没有交代,却也失去了坦白从宽的机会。黄毛本来不会开车,但是他为了保住程勇,失去了生命。

①抉择的背后,是对人性之善的赞美。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意味着你要失去什么。但是他们的选择同样也是人性的高光时刻。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抉择,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人性的善良和崇高精神。

每一种抉择的背后,都是人性的高光时刻

程勇被押送服刑,众人为他送行

程勇在被送往服刑的路上,路边站满了为他送行的白血病患者。他们以摘口罩的方式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刑车押送人员故意把车速放慢。刑犯与送行的白血病患者,这种一反寻常逻辑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人性光辉,充斥着人性之善的坚守与赞美。

②抉择的背后,是对人性之善的坚守。

2014年春晚沈腾与马丽主演的小品《扶不扶》里面有句台词:“人倒了可以扶起来,这人心要是倒了就真地扶不起来了。”郝建可以不扶,他可以直接走,也能省去很多麻烦。

曹斌可以不顾白血病患者死活,顺藤摸瓜一追到底即可,说不定还可以仕途更加风顺;程勇也可以与那些白血病患者划开界限,过自己富裕的日子;张长林如果选择供出程勇,他可以减轻量刑早日出狱。

他们都没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一面,而是选择了承受与牺牲。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对人性之善的执着与坚守。

总结

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是他来源于生活。当我们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层面。我们更应该透过电影去思考它再说什么,又给了我们如何的启示。这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作用与意义。

就像影史上伟大的导演让·吕克·戈达尔说的一样:“拍电影不是实现梦想的过程,而是在拍的过程中寻找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