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有這種經歷的人現在都在做什麼?

順7zi嘫70


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但從那個時代的政策變化就能看出來當時情況有多複雜。

下崗潮的大背景

整個90年代實際上是計劃經濟全面轉向市場經濟的陣痛期。蘇聯老大哥的解體,使得高層最終下定決心放開手腳搞市場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公有制經濟規模過大,效率過低的問題。這個問題到90年代中後期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

下崗職工難在哪?

第一,沒有建立完善的失業保險體系。企業給一筆錢就把人推社會上了,初期完全靠民政的社會救濟渠道解決生活困難人員的問題。後來,這個問題暴露的比較明顯了,才專門出臺了待業保險相關政策作為補救。

第二,養老保險體系不夠完善。好多企業破產重組前壓根就沒實現退休金社會統籌,造成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也有被一次性買斷的情況,給後來的大爆發埋了伏筆。後來到2000前後,才出臺了個人社保關係轉移和繳費,以及企業養老和社會養老並軌的政策。

第三,就業指導功能缺失。那個時候跟現在的就業情況還不一樣。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麵向市場的服務產業,比如保潔、保安等還沒有市場化,面向40歲以上這個年齡段的崗位幾乎沒有。再加上組織沒有有效的就業引導,下崗人員再就業的難度可想而知!

以上只是我從當期出臺的有關政策片面分析的結果,可能不大符合實際情況。

另外,下崗潮的時候我還小,還在上學,不瞭解那段歷史。順便就想問一下,那時候買斷工齡以後不是給賠了一筆錢了麼,大概標準是多少?買斷以後是不是就放下崗中心統一管理了?社保由下崗中心給代扣代繳,還是壓根就不繳?


人社寶


我夫妻02年初和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失業了。近二十年了,經歷短時迷茫,積極面對困難,白天上班掙錢交養老醫保,夜幕降臨,又打起精神開夜宵店。功夫不負拼命三郎,小縣城上自建三棟樓(近千平米),不欠銀行不借民間一釐一毫。在當下特情之際,我們家生活基本上不愁眉苦臉。


鄧航劍


我們這一代人其實很苦,小時候讀過無用論到社會上沒有文化,到分配工作了,遇到插隊落戶到農村去,到邊疆,到祖國最需要地方去,初到農村你根本不能適應自己,活有重,有髒,想想有點活不下去感覺,在農村生活了6~7年確實很苦很苦,而且收入很少,在上海郊區插隊還好一點經常方便回家,在這一生最難熬經歷,思想上,身體上,生活上,心裡上,都是到極限現在總算熬過了,經過幾年磨鍊自己吃的苦,到現在想想也實得年輕時候吃了苦現在不怕苦,後來也回上海了分配了工作,可是92年正式下剛,後來啥辦,能適合自己工作做啥問題值得考慮,當時己經36歲了只能去學開車,學了6個月駕駛員,後來找一份工作事業單位工資到退休4500元我們這一生沒有攢到錢,現在己退休所以吃了不少苦,現在也不想幹了,使命也完城了。


昆倫山燕子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提問!

我母親就是國企下崗職工,還是下崗剛開始時的頭一批,剛開始也是非常難過,心情不好,但是慢慢的也就想通了,大勢所趨,下崗其實還是跟單位性質、單位經營內容有很大關係,有時下崗並不都是因為自身實力。

下崗後也去外面找了一些工作,因為總要掙錢養家,我覺得有這種經歷的人基本都是這個樣子吧,重新出發,生活還要繼續!


wefuture


我有過半年下崗經歷。在豪無徵兆,豪無準備的情況下,領導突然宣佈明天你就不用來上班啦。每月發給一百五十元生活費,扣除社保醫保和組織費剩下一百二十多塊(一九九六年)。靠這錢養家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出去玩命掙錢,想盡一切辦法掙錢,用自己前半生學成的技能掙錢。開頭給人家寫牆體廣告,同時給人家當婚禮攝像師。這些手藝都是在廠工會工作時練就的,而當我老婆下崗時這攝像師的手藝教會了她。憑這手藝供養出了兩個本科生。我總結的是,只要勤勞,找對適合自己乾的活兒,這就是出路。這就是天無絕人之路!當初下崗失落感只有自己知道,但失落又有什麼用,還得靠自己雙手。


無言他


老婆2000年左右下崗,之後一直賦閒在家做全職夫人;迫於生計,我2002年公務員辭職,辦了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老婆2013年退休了,經過這幾年的退休金上調,現在每月2700多塊錢吧。總之,下崗對我家來說是因禍得福,老婆清閒了,我創業也還成功,現在家境富裕,財務自由,僅旅遊這塊,兩口子已遊了差不多半個中國,老婆還游出了國![呲牙][呲牙][呲牙]


楚天283540526


在做臨時工拿最低工資,有文化的人再就業靠本士吃飯。


泉泉141498491


說多了都是淚!


用戶6292523074147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找不到工作,只好打零工,那天有活那天干,沒有活在家閒著,年齡大上那去找工作???現在一部分企業老闆心黑,每天打零工都是超出八小時之外,


用戶392072530824


一件荒唐事,盡是血和淚。富了個別人,多數都遭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