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個人化醫療!KRAS基因檢測可精準預測療效


大腸癌的個人化醫療!KRAS基因檢測可精準預測療效

俗話說「對症下藥」,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只是「對症下藥」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疾病治療。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發生在不同病人身上的癌症,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個人化癌症治療的觀念因此逐漸受到重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就是一個逐漸走向個人化治療的例子。


  國人患上大腸直腸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其中約有三成的病人在初次發現時,癌細胞已經轉移至其他器官。大部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無法直接經由手術根除疾病,因此化學治療甚至標靶治療成為這類病人治療的首選方式。目前被認可用於治療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標靶藥物有兩種,一種是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Bevacizumab),另外一種是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阻斷劑(Cetuximab),但這兩種藥物都非常昂貴,且患者用藥後也不一定有效。所以選擇合適的病人是使用標靶藥物的重要課題。


  臨床上患者對藥物反應的差異大多與基因有關,透過診斷測試可以預知個別患者對醫療的可能反應。現在,透過KRAS基因的檢測,能夠預測標靶治療在大腸直腸癌的效果!一份發表於2009年4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證實,65%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其腫瘤內的KRAS基因並未突變,而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阻斷劑(Cetuximab),可以有效幫助這類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療效。


  魏柏立醫師表示,大部分有肝臟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剛開始是無法藉由開刀切除肝臟轉移的腫瘤,但對於KRAS基因未突變的大腸直腸癌病患,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阻斷劑合併傳統化療藥物(如抗癌妥或益樂柏錠 ),多數患者的腫瘤會縮小,使得手術可以進行,甚至完全切除而治癒。藉由開刀把轉移的腫瘤切除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活下來的唯一機會。因此,魏柏立醫師建議,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可先做基因檢測,確定KRAS基因未突變再使用標靶藥物。

  個人化的癌症治療,使得大腸直腸癌可以透過精準用藥,而得到最好的治療,且節省不必要的開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