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疫情最壞能到什麼程度,三個因素起決定作用

決定傳染病傳播流行的“兩個因素”自然和社會因素在韓國是個什麼基本情況。

一是,自然因素忽略不計,新冠病毒適應能力很強,不管寒冷炎熱高山平原都能活得風生水起。

二是,在韓國疫情中將起到關鍵作用的社會因素。

韓國疫情最壞能到什麼程度,三個因素起決定作用

第一,人口密度。

韓國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125萬,人口密度為525人/平方公里。但朝鮮半島三分之二為山地。首爾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首爾常住人口1058萬人,60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17460人每平方公里。

再看下武漢,常住人口1100萬,849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282人。首爾的人口密度是武漢的差不多15倍。韓國其他城市跟首爾的密度有差別,但不會比武漢低。況且武漢封城前走了500萬,密度降到大概650人每平方公里。

武漢在封城之後,確診人數以翻倍的形式增長,想一想按照韓國人口的密度會怎樣?

韓國疫情最壞能到什麼程度,三個因素起決定作用

第二,文化和宗教信仰。

這幾天大家都圍觀了韓國宗教的邪門和威力,但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韓國政府對這些明顯帶有邪教色彩並且被很多國家定義為邪教的宗教無能為力。如果這些邪教不配合政府防疫,就是大邱的結局。如果邪教頭目良心發現,要求這些狂熱的教徒絕對配合政府工作或者在家禁足,反而是最容易管理的一群人。就看韓國政府和邪教能達成什麼共識,畢竟都是財閥集團在背後牽線。

除了邪教分子,還得考慮韓國的政治文化。大量反現政府的選民,跟文在寅政府對著幹,不讓集會偏要集會,不讓出門偏要出門。這種不可能因素就是我們說的100個人中99個人做好了隔離,一個人感染併到處走動,100全部歸零的危險因素。

韓國疫情最壞能到什麼程度,三個因素起決定作用

第三,防控體系。韓國政府雖然很努力,但從新聞披露的情況來說,他除了軍隊和警力,對基層社會沒有完善的社會動員體系,只能看武力封鎖和苦口婆心的勸說。想想我們勸說家中老人戴口罩不出門有多難,韓國政府勸說的效果更不用提。

所以,韓國政府昨天說最壞結果是40%的國民感染,疫情持續到年底並不誇張。他們的防控體系就像一個千瘡百孔的網。韓國的數據到一定時期也會做選擇性披露,不然太恐怖。新冠可能最早在韓國變成普通流感,基因重組成致死率更低的品種,此後每年爆發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