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之後,「便利蜂」承包了我的一日三餐

復工之後,「便利蜂」承包了我的一日三餐

文|小文靜

“你今天叫外賣/帶飯了嗎?”復工之後,午餐怎麼吃、吃什麼,成了我和同事們的苦惱。

以往,沒有食堂的企業,員工主要依靠外出就餐或者點外賣解決午飯問題。但如今,受疫情影響,大家更傾向於選擇健康且安全的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分析,影響健康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和行為有關,筷來箸往更為病菌擴散、疾病傳播打開方便之門。與此同時,企業全面開復工之後,疫情進入下半場,出於對員工健康的重視角度,也更推薦員工單獨就餐。

在這種情況下,便利店作為距離社區、寫字樓和商圈最近最便捷的商業零售業態,具有快速消費、分散消費、餐食質量高且價格優惠等特點,成為很多人一日三餐的首選。

特殊時期,便利店主打“一人食”概念的熱餐、便當、飯糰、三明治等,受到很多消費者追捧,也很好契合了政府提出的禁止一切聚集性用餐,積極鼓勵推廣團餐的政策。

現在,便利店餐食不僅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還成了很多企業的選擇。據悉,為滿足企業多人就餐需求,便利蜂於近日在app和小程序上開通了企業團餐預定入口,既可以公司統一訂購、結賬,也可以員工自行下單,最早可提前兩天預定。

雙渠道並重,零售業態從容“過冬”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商超、餐廳都被迫停業,而作為科技創新零售企業代表的便利蜂仍堅持24小時不打烊,在保障員工安全、利益的同時,穩紮穩打地維持著消費者的便利生活。比如在第一時間協調資源,加大口罩投放、生活物資的儲備;啟動應急機制,推出消毒等一系列細則;對外宣佈不斷貨、不停業、不漲價,並率先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等。

日前,便利蜂APP和小程序上推出了茄汁豬肉飯、奧爾良雞排飯等8種鮮食餐品,滿足了大家一週七天不重樣的需求,餐品單價在9.8-15.8元之間,還時常有折扣。相比其他傳統餐飲店動輒幾十元的外賣和五六元的配送費,便利蜂鮮食可以說十分划算。

复工之后,「便利蜂」承包了我的一日三餐

據瞭解,便利蜂每在一片區域開店,都會建設屬於自己的鮮食工廠,目前除了在建的天津鮮食工廠,便利蜂在華北、華東地區還擁有多家供應基地。前店後廠,縮短運輸時間,既能保障鮮食安全同時又能節約成本,將價格打下來。

更重要的是,便利店盒飯、鮮食標準化流程高,更安全放心。

現階段,在疫情衝擊的重壓之下,不少實體經濟體選擇轉型線上渠道,但筆者更願意選擇便利店的盒飯。畢竟非常時期,安全第一位。最近,某外賣平臺上的一家韓餐店以前不提供線上服務,自從疫情發生,這家店於慌亂中緊急上線,包裝、配送等等很多安全措施都不到位。

以往,由於餐飲零售行業長期重線下場景消費,線上渠道開拓一直不受重視。這導致疫情來臨後,很多傳統餐飲門店遭受嚴重衝擊,閉店、裁員……行業寒冬,一片哀嚎。

作為便利店行業的排頭兵,便利蜂則在創立之初,就確定了線下線上渠道並重的策略。在線下,從電子價籤、自助收銀機的運用,到區域密集型開店,再到門店閱讀空間、城堡店的打造,全面佈局;在線上,除在微信小程序、有贊商城店開店外,還有自主研發APP。

長期雙渠道並重策略,幫助便利蜂在疫情發生後實現渠道的自如切換,同理還有盒馬。這讓新零售類門店有比傳統餐廳更強的“抗寒”能力,能更自如的應對未知變量。

據瞭解,便利蜂不但沒有像傳統餐廳一樣掙扎求生,還在企業開復工之後,加大了熱餐等食品投入,並配備了自配送團隊,保障鮮食安全送達。

筆者在便利蜂外賣單上的小票上看到,店員和配送員體溫均在37.3度以下。通過進一步詢問得知,便利蜂自有團隊配送員每日在上班前都會被檢查口罩佩戴情況、測量當天體溫是否正常、手部是否按照規定清潔,這些情況會被記錄在便利蜂內部系統中。

這還引來了《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著名美食家沈宏非的點贊,他在微博上感嘆說:“便利蜂的食品衛生標準達到甚至超過餐廳,比如公示熱餐用油。住家、公司附近有這種神奇便利店的話,一日三餐幾乎都能在此搞定。”

與之相對比的是,不久前,有網友爆料某外賣平臺配送員在為其配送蔬菜時沒有佩戴口罩,導致他不敢接這份蔬菜。誠然這不是商家的過錯,但因為這次經歷,他不會在疫情期間再光顧這個平臺上任何商家。

全鏈無死角把控,保障餐食安全

其實不僅僅是自配送服務,鮮食安全涉及食品供應鏈的每個環節。復工後,筆者在便利蜂門店購物時觀察到,恆溫水櫃裡的熱菜溫度保持在65度以上,店內張貼了每日消毒次數、員工體溫等等信息,並提醒消費者佩戴口罩進店,這一系列措施無疑都給了消費者一顆定心丸。

據瞭解,便利蜂的每一件食品都可以溯源,公司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也會在上游品控、冷鏈運輸、門店銷售的“三道防線”上,從源頭開始為消費者層層把關。

在疫情爆發之前,知名媒體人秦朔在參觀便利蜂鮮食工廠時就感受到了“外科醫生般的禮遇”:“量體溫,合格後換鞋,換工作服,戴口罩頭套,人幾乎完全被封閉;用粘毛器去除工作服表面的毛髮、纖維;洗手,洗完再在消毒液槽中泡30秒,由計時器控制;將手烘乾,酒精消毒,再通過風淋室將身上可能殘存的灰塵毛髮吹淨。如此之後才到了車間裡。”足見工廠管理標準的嚴格程度。

复工之后,「便利蜂」承包了我的一日三餐

而據媒體報道,疫情防控初期,便利蜂就再次升級,迅速在全公司啟動了最高防護標準,全部員工均需建立每日健康檔案,無任何異常才可上崗。並且用一整套數量化評估體系來檢驗進廠的每種食材,確保送到用戶手中的每一份盒飯都是新鮮健康。

便利蜂遵循食品安全一票否決制的原則,由品控團隊對生產過程進行全方位把控。因此無論原食材商家還是生產工廠,一旦發現供應商有食品安全問題或者隱患,立即停止問題產品銷售或直接取消其供應資格。

鮮食工廠流水線究竟有多嚴格?便利蜂標準化甚至規定放進每個飯盒的食材都要經過稱重,以保證每一盒飯菜都是同樣的口味、重量,每一塊食材都是同樣大小、熟度。相比而言,傳統餐廳出餐要求或許就沒這麼高了,無論食材、口味還是流程的量化上都欠缺不少。

复工之后,「便利蜂」承包了我的一日三餐

另一方面,鮮食安全的最大風險在於溫控。不誇張地說,只有在運輸途中冷鏈到位,才能吃得放心。相比傳統餐廳人工操作的未知變量,車間生產溫控更好把握。比如便利蜂自主開發了運輸監控系統,發現異常後立刻處置,門店有權拒收。

而且冷鏈運輸有利於食物保鮮。據悉,2月18日起,便利蜂每天在上海鮮食工廠生產2200份盒飯,通過全程冷鏈物流花費12個小時送至武漢,盒飯品質受到醫護人員一致好評。

此外,一名便利蜂工作人員透露,盒飯每週都會開發新品,新品開發出來後,還要經過專業組、非專業組兩道試吃會,評選合格後再把確定口味量化,最後進入生產流程。據悉,在為援鄂醫療隊無償提供的10萬份盒飯中,便利蜂鮮食工廠每日都會根據醫護人員的口味靈活調整盒飯品類,比如增加老上海口味的薺菜蟹黃蛋粉盒飯,而這些盒飯便是出自便利蜂位於華東的工廠。

門店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筆者詢問得知,便利蜂門店會一日多次消毒,店員上班還要測體溫、“全副武裝”,最大限度避免人工二次汙染。而且每一份盒飯都有二維碼,店員稱,二維碼失效就代表食品過期了,沒辦法結賬。這是傳統餐廳不能提供的“碼上安全”服務。

以上種種因素,都讓更多消費者和企業願意把一日三餐交給便利店,而非傳統餐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