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和大清帝國併成為東西兩亞兩病夫,請問在當時這兩個國家誰更弱?

jiaoyangdier


“兩個病夫”作比較沒多大意思。但是鑑於有些人喜歡看不起其他國家的歷史,談談也挺好的。我不認為奧斯曼帝國比我們弱,特別是在反抗精神上

(1)歷史真實是奧斯曼為我們擋了六百年的雷

斯曼所面臨的國際形勢比我們危險多了,作為對歐橋頭堡,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千餘年為中國抵擋了歐洲可能的入侵。奧斯曼幾乎與所有列強開戰,而且打了不是三五十年而是六百多年。相反,我們的威脅小多了。

因為地理位置,歐洲各強國如果想與中國交接必然要首先與西亞、北非地區勢力相碰撞。所以,阿拉伯帝國(632-1258)、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一直面對的是歐洲勢力南下。在早之前則是波斯第二帝國(221-654)等更古老的西亞帝國。

具體到奧斯曼帝國,其主要競爭對手就先後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沙俄、奧匈等國。到了19世紀中期以前,世界四大列強——英法俄西(班牙)與土耳其直接對抗,中後期最主要的列強之一的德國雖然沒有直接對抗,但它的盟友奧匈也與土耳其直接對抗。

我們自1840年後受到英國的入侵,但實際上“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主要是培養了林則徐、魏源等一大批精神傳承者,在十年後藉著“太平天國運動”崛起,從而進行洋務運動。包括“中興四傑”在內的所有洋務派、抵抗派成員,在“自強”方面都或多或少受魏源影響,其中,左宗棠更是“林魏精神”的傳承者。

西方對我們真正產生威脅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特別是“甲午戰敗”後才真正受到威脅。時間並不長。

又因為西方來得比較晚,而且是同一時期一起來到,清朝又是“大一統國家”,各列強無法在“吞併”中國問題上取得共識。所以,我們的命運比奧斯曼好多了。

(2)奧斯曼因為地理位置,註定會被分解,它與列強靠得太近,特別是靠近沙俄。因為與歐洲打了六百年戰爭,奧斯曼在思想上、軍事武器上都比我們先進。但奧斯曼不如我們的就是“團結力”

因為奧斯曼控制歐亞非三大洲的領土,其地域內宗教雖然是以伊斯蘭教為主,但是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也非常多。因此,勢必與阿拉伯民族、波斯民族、沙俄、英法奧(德)的直接矛盾非常大,又近在咫尺。國內並不團結。

相反我國因為有儒家思想作為“維繫手段”,清廷面對西方列強的時候還是可以利用“大一統”優勢地位的。

在六百年的戰爭中,奧斯曼也曾經追著歐洲各國打,但到了19世紀,因為歐洲各國先後進行資產階級革命,使得奧斯曼落後了,因此,被動挨打,特別是被沙俄用了一百多年時間,在19世紀被徹底打敗了。

即使如此,在英法地支持下,在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第九次土俄戰爭)中把沙俄打得慘敗,追回了前八次戰爭失去的所有領土。

在成為“西亞病夫”後,西方各列強的軍事教官、武器大規模進入。因此,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土耳其的先進程度、自主程度都比我們要高。所以,土耳其即使在“一戰”時期,才會被德國看重,作為盟國之一。

因此,奧斯曼帝國並不弱!

只是因為奧斯曼選擇與德國結盟,一心想復仇,結果押錯了寶,導致絕大部分領土被分割,奧斯曼帝國變成了土耳其。

因為,我們有些人不喜歡土耳其,就想當然地覺得奧斯曼很弱。其實,奧斯曼帝國在抵抗西方入侵方面比我們悠久幾百年,伊斯坦布爾就是西方的驕傲之一——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坐古談今


你願意承認成,不願意承認也成。現在看來,奧斯曼帝國比我們清朝更頑強、更爺們兒!

1840年英國工業革命後,英國還不可能染指奧斯曼帝國,卻打贏了大清帝國,這個威懾力直接奔向了奧斯曼,更奔向了沙俄!

以沙俄的角度去分析,無非它是想找個不凍港的出海口,不管是什麼方向。

在外交方面,奧斯曼帝國通過英法聯軍艦隊的強勢介入,使沙俄黑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被迫簽訂對沙俄來說是屈辱條約。但是,清政府在對沙俄和對日本作戰中,英法是怎麼做的?

英法是看中地中海的利益而不是遠東利益,這是個因素,然而英法覺得奧斯曼帝國除了地理位置特殊外,更唾棄大清帝國的政治制度(雖然奧斯曼帝國的制度也好不到哪裡去)。

別說什麼別的了,作為中國人幸運吧!我們國家的960萬平方公里,與當時人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致差不了多少的,但土耳其現在多少,而我們中華現在多少領土?

當然,我們比奧斯曼帝國強嗎?八國聯軍有沒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我還真的不清楚。


娵訾靜淵juzijingyuan


如果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真的菜鳥互啄斗的話,很顯然,東亞病夫大清王朝遠強於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

這個其實從兩個帝國的結局都能看出來,清王朝雖然飽受欺凌,雖然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大清王朝的主體並沒有散架。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

雖然國內遍佈了列強的租界和勢力範圍,北方更被沙俄割佔了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中國的主體依然保持完整,在清王朝滅亡之後,也依然保持著11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而位於西亞的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則遠不如此。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曾橫跨歐亞非三大陸,高達6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當一戰末期奧斯曼帝國徹底解體之後,繼承了奧斯曼帝國主體的土耳其,只剩下了78萬平方公里,不足奧斯曼帝國之前國土面積的零頭。如果用割肉來算的話,奧斯曼帝國簡直是從脖子往下割的。

確立了奧斯曼分裂的《色佛爾條約》

如今以奧斯曼帝國繼承人自居的土耳其,和中國某種程度上極為類似,都屬於祖上闊過的民族。但不同的是,土耳其的祖上發達只有且僅有一次,而中國的強大卻貫穿了數千年的歷史。而這其實也是同時遭受西方列強侵略之後,中國保持了基本的領土完整,而奧斯曼卻最終解體的原因。

雖然清末時期,西方列強一個不落的全都對中國進行了侵略。西方貪婪至極的侵略,也從未因為中國的久遠歷史而有過一絲手軟,作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步步淪落深淵,國勢岌岌可危。

鼎盛時期清朝疆域

但是,類似的經歷,中國歷史上其實並不是只有這一次,但無論面臨怎樣的危機,面臨外族怎樣的入侵,中國人民依然頑強的在廢墟廢墟之中,再次崛起。而深厚的歷史,給予中國的不僅僅是自負,更多的還是文化積澱和民族自信。

就如同今天,中國雖然遭遇了近代100多年的屈辱歷史,但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卻從未懷疑過中國會再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位居世界各國之巔,再次回到我們最為熟悉的巔峰。

因此,許多人,許多中國人的概念離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哪怕是各行各業的對比,動輒也是中國vs全世界。中國人的心氣兒高,從中也可以看出。

中國

但是,從一個部落,通過數百年的侵略擴張,最終建立強大帝國的奧斯曼,急劇擴張的同時也意味著,幾乎一帆風順的奧斯曼帝國,從未經歷過跌落巔峰時的痛苦,更沒有面對這種痛苦經歷的經驗。

面對西方列強的崛起及步步緊逼,奧斯曼帝國雖然奮起抵抗,但依然淪為了西亞病夫。最重要的是,由於崛起過快,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人員構成十分複雜。建立奧斯曼帝國的民族也始終未能佔據絕對多數地位。

奧斯曼帝國

因此,奧斯曼帝國國內形勢極為複雜,在國家處於強盛之時尚且無事,一旦面對列強的侵略,佔據各地的各民族、各軍閥必然趁勢而起。同時,受制於政教合一的體制,即使奧斯曼帝國內部的有識之士想要改革,阻力也遠大於普通國家。

最終,在參加一戰並失敗後,奧斯曼帝國分裂成了40個國家。橫跨歐亞非三大陸,曾令整個歐洲瑟瑟發抖的奧斯曼帝國徹底分崩離析。


鳶飛九天2018


奧斯曼帝國還是挺強的,儘管是西亞病夫,但不得不說並不比清王朝差。別的不說,奧斯曼帝國的近代化進程是要早於近代中國的。


早在1798年奧斯曼蘇丹賽利姆三世就頒佈詔書,實行新政,在19世紀初的馬哈茂德二世在位期間,新政的政策再次得以延續。最終在1839年頒佈的花廳諭召標誌著奧斯曼帝國進入了改革時代,在教育,稅制,土地所有權等問題上和舊權貴階層進行了鬥爭。1876年憲法的頒佈,至少在理論上標誌著奧斯曼帝國從獨裁君主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蘇丹不再享有絕對的權力,這比戊戌變法要早20年。

由於地理的便利,在科技工業上,奧斯曼帝國可能比人們通常想象的要發達。

1828年,第一艘蒸汽船抵達伊斯坦布爾,30年代時蒸汽船進入兩河流域。到了1895年,奧斯曼帝國就已經擁有了3000餘艘蒸汽船。

在克里米亞戰爭後,奧斯曼帝國就開始了鐵路的興建,1866年自伊茲密爾至安納托利亞的鐵路動工興建,伊斯坦布爾至維也納的鐵路始建於1868年,至1888年竣工,到了1911年,奧斯曼帝國的鐵路里程已經有了4000多公里。

所以說,從工業科技來看,可能由於奧斯曼被打得更早,也就覺醒得更早,因此這些方面是稍微領先於清朝的。

從教育方面來說,1869年奧斯曼帝國頒佈的公共教育法就規定了初中高三等學校的模式,初等學校開設宗教,語言,算術,歷史,地理等課程,中等學校開設邏輯,經濟,地理,歷史,數學,工程,物理,化學,繪圖等課程,高等學校開設人文科學,外語,經濟,國際法,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課程,相對於晚清的同文館和京師大學堂又提前了幾步。

工業革命成果在軍事上第一個體現就是英法錘沙俄,接著錘了奧斯曼,中國運氣好所以被錘得晚點。


普魯士之魂


這兩個還真不好比,要比軍事力量,奧斯曼能完爆大清,不過真要開戰,估計奧斯曼得先把自己打亡國了。

奧斯曼地處西方,在長期與歐洲的戰爭中已經開始了一系列的涉及經濟、軍事、政治等方方面面的一系列改革,雖然算不算成功,已經步入近代化。

而大清朝剛剛達到封建社會的巔峰,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加上長期的閉關鎖國,仍是傳統的農耕社會。

奧斯曼對外戰爭連連失敗,內部獨立思潮蔓延,中央政府衰敗,大清王朝則是盛極而衰,軍事幾乎停滯。

可惜,一戰奧斯曼站隊同盟國,戰敗被肢解,中國戰隊協約國,應作為戰勝國的權益被剝奪反而逐漸興起轟轟烈烈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重拾舊日的輝煌。


白告為皓



奧斯曼帝國和大清帝國兩者論論實力方面一個曾是西亞大國,屈指可數的稱霸西亞,早期那段時間曾控制歐洲通往亞洲的貿易線,致使後來歐洲不得不通過海陸,進一步刺激了歐洲海航時代的來臨 。可以說奧斯曼帝國在當時是擁有55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他崛起時還是塞爾柱突厥在小亞細亞的一個分支,早在明初被蒙古的帖木兒遏制了崛起,後來才拖到了16世紀,所以奧斯曼帝國是一個純伊斯蘭國家,它也是早期歐洲十字軍東征的產物,直到後期,歐洲衰落,它反勝是唯一可以抵抗歐洲的伊斯蘭大國。



在當時控制這地中海大部分地區,一度戰勝了曾因蒙古吃敗仗古老的馬穆魯克王朝,還有北非直到直布羅陀海峽,中東,兩河流域,就連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在他鐵蹄之下,可以說它的出現扳倒了不少古老的王朝,比如位於歐洲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是東羅馬帝國前身,國運可以說是世界歷史最長的延展一千年,君士坦丁攻陷後,奧斯曼帝國後來把它當做自己的國都改為伊斯坦布爾,還有匈牙利王國,奧地利王國等等。這也就有奧斯曼帝國為什麼是一部分歐洲國家的原因,它一部分也在牽制歐洲的崛起,是可以與抗衡的算歐洲大國。




要把它和大清做比較,我想清朝興起較晚一些,可實力上奧斯曼帝國是不能比的,因為清朝版圖要比奧斯曼帝國大得多,擁有1300萬平方公里。而奧斯曼帝國則是幾乎佔有地中海地區沿岸諸國,按理在當時西方算可以了,蘇萊曼大帝時,帝國連年征伐,迫使其他王國臣服,打通通向各個海岸,維持了一個較為鬆散的王國體系,在如此複雜的多民族地區把它們組成了一個國家,確實不易。背景還是處在歐洲大崛起時期,是在歐洲的南門口,與虎狼為伴,所以歐洲肯定吃的就是它,首先是俄羅斯帝國崛起後,對其的復仇,對黑海地區和高加索進行無盡的蠶食,再是英法對非洲地區的肢解,這也就有它被稱為西亞病夫的原因,由於它屬於封建國家,很難向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一樣走上改革之路,所以沒落了,落後就要捱打。


而大清呢,處在最東端,所處的環境相對好一些,最起碼沒有在歐洲列強家門口,它之所以成功崛起在於優勢的地理位置,和封閉的地理環境。後來說雖有俄羅斯威脅,可不足為奇,其實康熙帝時,沙俄還不是清朝對手,畢竟清朝是當時世界上億人口的大國,人數最起碼比他們多,而且凝聚力強,所以歐洲列強一直把它拖到了十九世紀等把周圍吃完了才解決大清,大清雖然為封建國家,可當時GDP也是世界第一,總體實力還是在世界上排在前列,只是後來由於長期閉關鎖國,軍事方面的落後導致被動挨打,所以奧斯曼帝國是不能和它比較的。


龍文說史


當西方列強崛起之時,亞洲自西向東是四大帝國並立的局面,即奧斯曼帝國、薩菲波斯帝國、印度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

四大帝國中以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最強,因為莫臥兒帝國很快便成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波斯則成為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博弈場,只有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還在苦苦支撐,而波斯和印度連成為“病夫”的機會都沒有。

那麼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一些呢?實事求是的說,奧斯曼帝國雖然版圖面積不及清朝,但軍力遠勝清朝。

1、面積和人口

奧斯曼帝國在鼎盛時期版圖面積約688萬平方公里,地跨亞歐非三大洲,這個數字在西方僅次於俄羅斯帝國,清朝的面積大約是奧斯曼帝國的兩倍,1316萬平方公里。

人口方面,清朝近4億,而奧斯曼帝國的人口僅僅在2800萬左右。

若論面積和人口,大清遠勝奧斯曼帝國,可是,當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後,面積和人口並非國力的全部。

2、近代奧斯曼帝國一直在獨抗整個歐洲

工業革命之前,奧斯曼帝國是全面壓制歐洲的,攻佔君士坦丁堡、圍攻維也納的土耳其人曾經是歐洲人的噩夢。

從17世紀到19世紀,奧斯曼土耳其與俄羅斯帝國斷斷續續打了240年的仗,這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雖然最終的失敗者是土耳其,但土耳其也並非一直落於下風。

即使在1853年,土耳其仍然在英法的支持下擊敗了俄羅斯,贏得了第九次俄土戰爭的勝利,收復了失地。

想想與之時間接近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在英法聯軍的戰鬥力面前就是渣,毫無還手之力。

俄羅斯之所以後來全力侵華就是因為無法擊敗土耳其得到出海口,只能通過清朝得到了海參崴。

奧斯曼土耳其的最終肢解是因為一戰站錯了隊和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

一戰中,奧斯曼帝國和德國同屬於同盟國,英國為了擊敗奧斯曼帝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後方策動阿拉伯人起義,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興起直接導致了奧斯曼帝國的分裂。

奧斯曼帝國源自突厥人,而其統治的地區是當年的阿拉伯帝國,還有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希臘和南斯拉夫,不同的種族和信仰註定了奧斯曼帝國在衰落後必然走向分裂。

3、清朝自強運動和奧斯曼帝國改革均未能挽救帝國危亡

奧斯曼帝國本來是很有希望成為第二個俄羅斯帝國的,因為它與俄羅斯一樣都有一部分國土屬於歐洲。

但奧斯曼帝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雙重屬性使其無法完全倒向歐洲,歐洲人也很難接納土耳其,因為伊斯蘭是歐洲人的世仇。

奧斯曼在近代的改革與清朝一樣,同樣沒有觸及根本,最終走向衰亡。

清朝的結局之所以要比奧斯曼帝國好,是因為我國的數千年的大一統和華夏文明強大的凝聚力,這一點是奧斯曼帝國不具備的。

土耳其若非在一戰後出了一個凱末爾這樣的強人,怕是連小亞細亞也保不住。

因此,我認為,單以軍力而言,奧斯曼帝國遠勝清朝,但清朝的結局遠勝奧斯曼帝國,我國重新成為世界大國,但土耳其在可見的未來沒有可能再成為大國。


心向青山


奧特曼帝國更弱,被支解就再也沒有強大,而清帝部分支解,但還是強大。


劍客97358232


以前的戰爭都是拼國力,國力就是人口和資源,再大的國土,人沒幾個,那他消耗的幾年,而我國主要是統治階層脫離了人民,不然那能讓西方列強到中國來猖狂


用戶5775885690333


軍力,奧斯曼強於滿清,但內部穩定性滿清強於奧斯曼。

單說軍事實力奧斯曼帝國是大大強於清朝的,大清被俄羅斯、日本、英國揍的滿地找牙,而土耳其和俄羅斯打了一百多年十幾場大仗,僥倖勝了兩場。奧斯曼雖然是西亞病夫,但畢竟靠近西方,軍事理念和武器裝備雖不如西方,但也是比較現代化的,洋槍大炮都有,軍制也是近代化的,反觀滿清,直到甲午戰敗後才開始編練新軍,走現代化軍事道路。讓兩國各組建一隻軍隊,滿清不是奧斯曼的對手。

但為何滿清雖亡,而領土比較完整,而奧斯曼四分五裂?

這不能說明滿清比奧斯曼強。因為奧斯曼帝國本身就是無數國家和部落拼湊起來的,有無數民族,無數語言,宗教信仰也五花八門,一旦中央皇權衰落是無法維持國家統一的。而滿清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其領土範圍是中國幾千年行成的,而且中國有漢族這個佔有絕對多數的主體民族,內部思想統一,文化統一,所以即使滿清滅亡,中國依然能保持不四分五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