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支付寶:始於支付,歸於“生活”

進擊的支付寶:始於支付,歸於“生活”

  出品 | 於見(ID:mpyujian)

  如果說上一次支付寶以校園社交作為切入點的“轉型”因為種種爭議而讓它停下了腳步的話,那麼這一次支付寶的“進擊”可能不會再停下來了:不久之前,支付寶迎來了所謂的“創立15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改版。

  在“吃瓜群眾”眼中,支付寶的變化體現在“外形”上,很多人都發現支付寶的LOGO變成了深藍色,視覺上更加顯眼。

  而在專業人士的眼中,支付寶變化的“核心”更多體現在對自己的重新定義上——過去,支付寶一直緊握支付這張“牌”,“支付就用支付寶”的廣告語響徹大江南北。而現在,支付寶選擇重新將自己重新定位於“一站式數字生活平臺”,相應的Slogan也變成了“生活好,支付寶”。

  “生活好,支付寶”這一句話已然直觀凸顯了支付寶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全新戰略方向。

  當然,相對應的,當用戶打開支付寶APP時,“外賣”、“美食/玩樂”、“酒店住宿”、“電影演出”等本地生活相關類目赫然排在了主頁面的前面,要不是頁面頭部依然有熟悉的“掃一掃”、“付錢”、“收錢”等版塊,支付寶一時間跟“餓了麼”似乎更像了起來。

  顯而易見的是,始於支付的支付寶,正在歸於“生活”。在多年的金融支付+本地生活領域佈局下,支付寶想要獨立成為一個不僅限於支付的、涵蓋人們衣食住行上下游方方面面的生活“大”入口。

  翻譯成“大白話”來說,這就是一場圍繞在支付寶身上的流量紅利——“數字生活”的大目標所涵蓋的想象空間足以將支付寶進行一次體量升級,這同時也會給圍繞在支付寶數字生活生態裡的各服務版塊提供巨大的流量支撐。

  更重要的是,支付寶轉型“生活”這一環直接讓其他立足本地生活的競爭對手們很難辦:當支付寶+餓了麼+口碑+飛豬+淘票票+盒馬鮮生等等的強勢“戰線”從支付底層迎來通路,阿里與競品們的本地生活“持久戰”已然被拉昇到了阿里擅長的節奏當中。

  當支付寶這一阿里巴巴麾下幾乎最大的“殺器”成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業務條線生長的“溫床”,美團、攜程們會不會因此而著急?

  話說回來,其實支付寶這一次的重大改版是有跡可循的,就在去年雙十一之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提出了“新服務”戰略,推出了旨在幫助商家實現數字化的阿里本地生活商業操作系統。

  此外,以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為代表的高管升遷動作也暗示了阿里將在本地生活領域中採取大動作。最終,支付寶與阿里本地生活佈局形成一體化協同,一個把數字生活服務平臺當成未來願景的“新支付寶”就此誕生。

  相關業內分析顯示,在過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相對“單打獨鬥”的階段,其餐飲外賣業務的用戶粘性並不太容易提升,且本地生活業務與阿里旗下其他業務條線難以形成有效合力。

  但有了支付寶和螞蟻金服之後,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從生活到支付場景的打通將讓支付寶以及阿里本地生活業務提升一個臺階。

  更重要的是,支付寶是阿里巴巴生活類業務佈局最完美的“運轉中軸”,作為服務鏈條的支付與金融下游,它可以統一地將阿里本地生活服務版塊進行聯動、整合和管理,這讓它的想象空間無比巨大。

  另外,除了在用戶層面的打通,支付寶還有一個更大的殺手鐧,那就是它具備先天的優勢可以從商家層面幫助它們建立起競爭壁壘,作為數字化賦能的集大成者,支付寶相對於本地生活競品們來說顯然具備更大的商家服務層面的優勢。

  我們可以暢想這樣的一個場景,當支付寶成為未來全球領域的移動數字生活“入口”,人們可以依賴阿里所構築起的強大商業生態,在支付寶這一個APP中享受到便捷、放心、聯動、安全的幾乎所有的日常生活消費體驗。更重要的是,這一數字化過程並不需要商家費心對接、跟進,“最懂”商戶的阿里和支付寶從現在開始就已經搭設好了系統對接平臺。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平臺想要形成互聯網“生態”,那麼它不僅要在C端具備足夠的流量影響力,它還需要在B端搭建好良好的底層操作系統和數字化應用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支付寶下一個15年的“生活”生態已經躍然紙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